干部“挑重担” 群众“支前线”

——河北邱县编织“生态三网”打赢新时代人民战争

2020年07月17日15:39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盛夏时节,酷暑当头。位于冀南平原的河北邱县,一望无际的农田早已喝饱来自河中的营养水,50余万亩农作物正在茁壮成长。

“今年麦茬玉米一定收成不错!”站在自家田地头,望着已经没过膝盖高的玉米苗,邱县梁二庄镇张庄村种植大户刘明宪信心满满。这信心来源于一场浩大的新时代“人民战争”。

邱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黑龙港流域上游,由于历史上受黄河、漳河冲积,地势高低不平,易旱易涝,十年九旱是邱县气候特点,历史上邱县祖祖辈辈受尽了旱、涝、风、沙、碱“五害”之苦,农田水利建设势在必行。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工作最吃劲的关键阶段,邱县县委、县政府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全面打响了一场农田生态水网、林网、路网“三网同建”的人民战争。从“缺水县”到“生态乡”,邱县发展活力迸发。

听群众呼声:科学规划,全县域“水路林”连通共建

邱县是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耕地面积53.7万亩,以前仅有骨干渠道14条、200公里,蓄水闸4座。多年来供水调度实行生活和工业用水优先,农业和生态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这样不仅用水成本高,还容易引发地表沉陷、中浅井水质污染等生态问题。

“那时候就有个梦想:啥时候河渠能修到俺家田地头,浇水就不用愁了!如今梦想成真了!”古城营镇古城营村村民王付停笑着回忆说,往年农耕灌溉都是个头疼的事儿,不仅因为这里“十年九旱”,还因为井水灌溉需要排队,让不少农民群众自家农田的“春灌”一直排到了夏天。

群众的呼声,就是努力的方向。去年年底邱县新任领导班子,坚持从解决制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做起,在走访群众了解民情、实地调研河渠现状的基础上,邀请水利专家、高级工程师、规划设计院专业技术人员等进行“会诊把脉”,提出了科学规划性意见,确立了“旱时能浇地、汛时能排涝、平时能蓄水”水网建设思路。

与此同时,邱县还充分发挥“全国绿化先进县”和“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优势,确定了将水网与林网、路网的一起打造,“三网”同建总思路,打造集灌溉供水、防洪防汛、生态景观、文化旅游、交通畅通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工程。

于是,今年元旦刚过,邱县就开始打响了一场“三网”同建、水网先行的人民战争。为了让生态水网建设更加符合群众意愿,邱县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生态水网建设谋划汇报,县委书记李剑青、县长闫龙虎经常带队深入一线调研,发现问题,一线解决,提高方案可行性。农田水利技术人员一线勘察调研,工程设计方案综合考虑引水、蓄水、排水等因素,重点实施四大工程,走活“一盘棋”。

规划促动,增添建设效力。在走访群众洞察民情、实地调研河渠现状的基础上,邱县聘请专家完善规划,绘好生态水网建设蓝图。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点促线、以线带面,重点实施主渠道治理,支、斗渠、坑塘治理,老沙河调蓄和扬水站维修建设、管网铺设等四大工程,疏通总长41.25公里的9条主要干渠,织密骨架渠;推进总长135.41公里的56条支渠治理工程,实现互联互通;系统治理41条总长97.65公里的斗、农渠,扩大地表水受益面积。全面改善乡村水生态环境,打通全县农业发展的“命脉”。

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邱县在做活水网的同时,将水网和林网、路网一起打造,“三网”同建,把生态水网建设成一个集灌溉供水、防洪防汛、生态景观、文化旅游、交通畅通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工程。

集群众力量:上下一心,打赢“三网建设”人民战争

去年除夕,室外温度已达零下近十度,当新年钟声敲响、千家万户共享团圆之乐的同时,邱县7个乡镇广大党员干部依然奋战在修建河渠的一线——只为了不耽误来年百姓的春耕春灌。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为了全面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春节前后,邱县的干部放弃休假,争分夺秒,连续奋战。邱县县委书记李剑青、县长闫龙虎等县领导经常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把每条河渠、每条道路、每片树木都了然于胸;县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及各乡镇的干部每天都盯在现场,全力推进。

党建引领是强健的战斗堡垒。邱县牢牢抓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三网”建设农村党支部走在前,党员干部走在前,让党旗在三网建设一线高高飘扬,让群众真真切切看到是在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凝聚起了众志成城建“三网”的磅礴力量。

在新马头镇布路店村,村委会主任张会民夜以继日奋战在河渠修建一线,在一次意外受伤之后,张会民住进了医院接受治疗。可躺在病床上的他怎么也闲不住,心心念念想着村渠早日能通水。他说:“从挖这个渠,我和村书记一直在那儿待着,一天能待18个小时。我愿意在开闸放水的时候能回家看看,这也是老百姓的期盼。”

干部“挖掘机”冲在前面,群众“小推车”支援前线。百姓看在眼里,明白在心里,这是一场普惠众生、恩泽后代的大事,兴修水利为人民,人民一起修水利!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全县10余万村民群众、广大志愿者们,主动投入,义务劳动……利用3个多月的时间,在455平方公里的邱县大地上,凿开挖出了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河渠水网,一场县里修主渠、群众修支渠的全民战争开始打响。

兴修水利是一件福泽后代的好事,同时,也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难事。作为平原农业县,邱县一直是财政困难县。为彻底激活建设动力,邱县坚持利益联动、共享共建共护。一方面,通过发包支渠绿化权、运用扬水站及地上水使用费用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另一方面,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干得好、谁补助多”的原则,制定了《以奖代补资金实施方案》,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和共享共建共护机制,对县级工程安排专门奖补资金,对清淤土方和河堤压实按任务量完成情况进行奖补。

同时,拓展县乡村三级河长职责,激发受益群众河渠共护。实施日巡查、月督导、季考核奖惩机制,推进河渠管护常态化、管理规范化、奖惩差别化。经统计测算,地表水灌溉成本每亩节约40元,作物产量显著增加,以实实在在的效益,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自愿出资出劳。

“修路、挖渠、造林,这都是大好事,我们也是一份子,为了邱县今后的发展,我们也有义务参加到这次活动中来!”自修建河渠以来,布路店村村民高印一直参与其中,并利用自己电力专长,承包了现场接电线、修电等所有与电有关的操作工作;冯振山,不仅将自家铲车贡献出来挖渠,自己还作为驾驶员,连续奋战一线四个多月,从不停歇……

群众热情高涨,更好地推动了林网、路网的建设工作,为实现“三网”建设一体化推进提供了坚强的后盾。邱县大力实施“绿美邱县”攻坚行动,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项目带动、社会投入、全民参与为机制模式,通过实施“一网一廊一基地,一批一带一场一中心”的“七个一”造林工程,今年将新增造林2万亩、植树112万株,全力争创“省级森林城市”。以“七个一”工程为依托,邱县围绕全县水系和道路建设打造生态林网,形成道路每侧绿化100米的“绿廊”,建设集“休闲、观光、采摘、垂钓”于一体,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滨河景观带。

同时,为进一步擦亮“全国四好农村路”这一招牌,邱县及时跟进路网改造提升,按照“一路两沟四行树”的标准,对河渠道路道路进行平整硬化,对老旧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全县整治提升乡村道路110多公里。

为加快“三网”建设进度,推广成功模式,邱县先后三次召开现场观摩会议,县四套班子领导和有关部门、乡镇参加。会前全面准备,路上观摩成效、现场交流经验、会后加快进度。通过组织各乡镇观摩拉练,比进度、比标准、比干劲,集中力量,集中机械,全力攻坚。

让群众受益:成效明显,“三网”建设促进全面发展

“三网”建设以来,邱县骨干河渠通水和常年生态水面积显著增加,地表水得到充分利用,多年来“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局面得以根本改变,地下水位止跌回升。

目前,全县疏通扩挖河渠65条178公里,河渠数量较之前增加4.6倍,河渠总长度增加近1倍,217个村地表水全覆盖。与去年12月份相比,深井水位上升3.32米,浅水水位上升0.69米。与此同时,同步实施路网林网建设,有力改善了生态环境,大大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形成了全县域“环城绕田”的新格局,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支持,让广大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九渠一库”的建设有效改善了城乡水环境,通过生态水网工程建设,既可改变多数河渠常年干涸的局面,又可基本满足县乡生态用水。经过地下水的不断补充,可形成河渠、坑塘等“天然水库”。经过水林生态的常年修复,使全县的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同时,可以有效补充地下水,用地表水置换出地下水,可有效地减缓地下水下降速度,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达到“蓄住天上水、拦住出境水、涵养生态水、回补地下水”的目标。

经济效益突出。在农业用水上,地表水可灌溉面积实现了全覆盖,有效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农民浇地成本。同时,通过“绿美邱县”建设工程,今年65条渠岸植树5298亩,除改善生态环境外,每年还可给农民带来一笔十分可观的收入。依托“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优势,巩固“一路两沟四行树”路网模式,形成通达的县乡村路网,不仅给群众通行带来方便,还将形成纵横交错的水林路风景,促进乡村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今年种植面积达到了一万亩,水网建设不但让他节省了红薯种植成本,路网建设也给红薯产业的电商物流发展插上了翅膀,对于未来发展,我很有信心。”邱城镇蜜薯种植大户马建波说。

“老沙河两岸果树鲜花盛开,路更宽了,水更清了,这里太美了,真像江南水乡一样了。”去过邱县老沙河的游客们都是这样称赞。

邱县进一步提升完善了水网、路网、林网,并在水网两岸开发了老沙河高效农业带和景观旅游带,大力加快农村路网规划建设,对老沙河观光路等乡村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增设滨河步道、自行车道,打造群众游玩休闲空间。已经打造成了一个集灌溉、供水、防洪、生态、景观、文化、旅游、交通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工程,为促进农民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了巨大的效益。

富民产业壮大。以“三网”建设为纽带,加速乡村振兴步伐,实现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同步发展。建成2个省级、1个市级、5个县级农业园区,培育了新马头镇蜜桃、邱城镇蜜薯、香城固镇食用菌、梁二庄镇文冠果等特色产业,成功创建“邱县蜂蜜红薯”“东方智慧树、邱县文冠果”两个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引进首农集团标准化养殖、台湾青山兰花科技蝴蝶兰等产业化项目,并整合农口资金在盛水湾生态产业集聚区建设高端现代化温室,发展花卉苗木,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

粮食安全有保障。政府强基础,“粮农”降成本,邱县布局粮食安全大战略。邱县小麦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1万亩左右,产量11万吨,有7家粮食购销企业,总仓容7万吨,存储托市收购小麦4.5万吨。作为平原农业大县,邱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确保粮食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按照“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的要求,围绕“确保粮油供应不脱销、不断档,确保粮油市场运行平稳,全力服务疫情防控大局”目标,迅速行动,将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落实到位。

种植成本的降低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是确保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邱县邱城镇的种植大户李连江看着河水流进农田,高兴地说:“我的260亩地今年都用河水浇灌,往年用大井浇地是平均每亩地花费35元左右,现在用河里的水浇地超不过5块钱,还是水网建设的好。”在农业用水上,邱县地表水耕地灌溉面积实现了县域内全覆盖,可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又减少农民浇地成本。经统计测算,地表水灌溉成本每亩节约40元,有力激发了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在农村道路建设上,邱县升级改造乡村道路403公里,新建沿渠道路220公里,粮食运输更加便捷,农产品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盛夏时节,邱县所到之处皆鲜花怒放、流水潺潺。漫步广大乡村,人们发现:有路的地方就有树,有树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就有希望。一幅“路在水中游、水在林中走、人在林中戏”的生态美景,正在邱县大地铺展开来……

(责编:陈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