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邱县:新“三网融合”打通农民致富路

2020年05月13日17:41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今年小麦收成一定不错!”站在自家田地头,望着已经进入灌浆期的小麦,邱县梁二庄镇张庄村种植大户刘明宪信心满满。

邱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黑龙港流域上游,由于历史上受黄河、漳河冲积,地势高低不平,易旱易涝,十年九旱是邱县气候特点,历史上邱县祖祖辈辈受尽了旱、涝、风、沙、碱“五害”之苦。

但如今的邱县,完全换了模样。一幅“路在水中游、水在林中走、人在林中戏”的生态美景,正在邱县大地铺展开来……这种巨大改变源于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时代“人民战争”。

河北邱县香城固镇东石彦固村“三网”航拍景。 王华磊摄

坚持问题导向 实施新“三网融合”工程

“心里一直有个梦想,啥时候河渠能修到俺家田地头,浇水就不用愁了。”古城营镇古城营村村民王付停回忆到,以前井水灌溉需要排队,让不少农民自家农田的“春灌”变成了“夏灌”。

邱县是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耕地面积53.7万亩,以前仅有骨干渠道14条、200公里,蓄水闸4座。多年来供水调度实行生活和工业用水优先,农业和生态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这样不仅用水成本高,还容易引发地表沉陷、中浅井水质污染等生态问题。

群众的呼声,就是努力的方向。去年年底,邱县新任领导班子坚持从解决制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做起,在走访群众了解民情、实地调研河渠现状的基础上,邀请水利专家、高级工程师、规划设计院专业技术人员等进行“会诊把脉”,提出了科学规划性意见,确立了“旱时能浇地、汛时能排涝、平时能蓄水”水网建设思路。

今年元旦刚过,一场新时代“人民战争”在邱县打响。这项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之时,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原有节奏,但是邱县县委、县政府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多年未曾见到的全民参与的大生产场面,在邱县的田野上重现。

重点实施主渠道治理,支、斗渠、坑塘治理,老沙河调蓄和扬水站维修建设、管网铺设等四大工程,疏通总长41.25公里的9条主要干渠,织密骨架渠;推进总长135.41公里的56条支渠治理工程,实现互联互通;系统治理41条总长97.65公里的斗、农渠,扩大地表水受益面积。全面改善乡村水生态环境,打通全县农业发展的“命脉”,完成了从“缺水县”到“生态县”的创举。

邱县邱城镇的种植大户李连江看着河水流进麦田,打心眼里高兴,他算了一笔账:“我的260亩地今年都用河水浇灌,往年用大井浇地是平均每亩地花费35元左右,现在用河里的水浇地超不过5块钱,一次就节省了10000块钱。”

与此同时,邱县还充分发挥“全国绿化先进县”和“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优势,确定了将水网与林网、路网的一起打造,实施新“三网融合”建设,进行集灌溉供水、防洪防汛、生态景观、文化旅游、交通畅通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工程。

新“三网融合”工程改善了农业发展环境,打牢了农业发展的根基,让农民看到了农业的未来和希望。

邱县发动全民参与“三网建设”活动。

坚持党建引领 凝聚群众力量办大事

为了全面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春节前后,邱县的干部放弃休假,争分夺秒,连续奋战。邱县县委书记李剑青、县长闫龙虎等县领导经常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县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及各乡镇的干部每天都盯在现场,全力推进。

邱县牢牢抓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走在前,凝聚起众志成城建设新“三网融合”工程的磅礴力量。

去年除夕,室外温度已达零下10度,当新年钟声敲响、千家万户共享团圆之乐的同时,邱县7个乡镇广大党员干部依然奋战在修建河渠的一线——只为了不耽误来年百姓的春耕春灌。

“从挖这个渠,我和村书记一直在那儿待着,一天能待18个小时。我愿意在开闸放水的时候能回家看看,这也是老百姓的期盼。”新马头镇布路店村村委会主任张会民在河渠修建中意外受伤,人躺在医院,心却想着念着村渠早日能通水。

干部“挖掘机”冲在前面,群众“小推车”支援前线。在广大党员干部带动下,全县10余万群众主动投入,义务劳动。

搞建设,光有热情还是不够的。为彻底激活建设动力,邱县坚持利益联动、共享共建共护。一方面,通过发包支渠绿化权、运用扬水站及地上水使用费用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另一方面,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干得好、谁补助多”的原则,制定了《以奖代补资金实施方案》,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和共享共建共护机制,对县级工程安排专门奖补资金,对清淤土方和河堤压实按任务量完成情况进行奖补。

同时,拓展县乡村三级河长职责,激发受益群众河渠共护。实施日巡查、月督导、季考核奖惩机制,推进河渠管护常态化、管理规范化、奖惩差别化。经统计测算,地表水灌溉成本每亩节约40元,作物产量显著增加,以实实在在的效益,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自愿出资出劳。

目前,全县疏通扩挖河渠65条178公里,河渠数量较之前增加4.6倍,河渠总长度增加近1倍, 217个村地表水全覆盖;升级改造乡村道路403公里,新建沿渠道路220公里,使粮食运输更加便捷,农产品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一网一廊一基地,一批一带一场一中心”的“七个一”造林工程正在实施,今年新增造林2万亩、植树112万株,形成道路每侧绿化100米的“绿廊”。

新“三网融合”工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方便干大事的优越性,为农民发展高效农业创造了机会,激发了农民的创业激情。

邱县“水网、路网、林网“三网”交相辉映。图为邱县梁二庄镇坞头村“三网”航拍景色。 孙海峰摄

坚持强基降本 确保稳定粮食生产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今年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粮食安全意义更加重大。邱县以新“三网融合”工程为基础,全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按照“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的要求,邱县重点布局粮食安全大战略,牢牢握住21万亩小麦生产不放松,有力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政府强基础,“粮农”降成本,邱县布局粮食安全大战略。小满将近,河北邱县邱城镇的种植大户李连江看着随风舞动的麦穗,丰收在望。他高兴地算了一笔种粮成本账:“我的地今年都用河水浇灌,往年用大井浇地是平均每亩地花费45元左右,现在用河水浇地每亩超不过5块钱,今年浇了两遍水,每亩能省80多元。配套设施上来了,粮食产量高了,质量有保障了,种粮收入年年增加了。”

种植成本的降低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是确保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在农村田间道路建设上,邱县升级改造乡村道路403公里,新建沿渠道路220公里,粮食运输更加便捷,农产品运输成本大大降低,有力激发了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在农业用水上,邱县地表水耕地灌溉面积实现了县域内全覆盖,水网连接田间机井,方便灌溉,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又减少农民浇地成本。河水水量足、水温适宜,粮食产量大大增加。今年小麦亩产预计达到1200—1500斤。

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邱县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在藏粮于地上,邱县以农田水网、路网、林网建设为重点,推进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实施配套节水改造与设施现代化建设,打造了高标准农田,大大减少了地下水超采,涵养了生态。在藏粮于技上,邱县引进农业无人机等科技项目,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的创新,实施小麦、玉米、大豆等的良种引进。同时,培养了一批种粮大户、科技能手等农业人才,为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邱县小麦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1万亩左右,产量11万吨,有7家粮食购销企业,总仓容量7万吨,存储托市收购小麦4.5万吨,粮食产量实现了连年增长。

坚持特色发展 打造农业产业新模式

“今年种植面积达到了一万亩,水网建设不但让他节省了红薯种植成本,路网建设也给红薯产业的电商物流发展插上了翅膀,对于未来发展,我很有信心。”邱城镇蜜薯种植大户马建波说。

以新“三网融合”工程为纽带,邱县加速乡村振兴步伐,实现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同步发展。建成2个省级、1个市级、5个县级农业园区,培育了新马头镇蜜桃、邱城镇蜜薯、香城固镇食用菌、梁二庄镇文冠果等特色产业,成功创建“邱县蜂蜜红薯”“东方智慧树、邱县文冠果”两个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引进首农集团标准化养殖、台湾青山兰花科技蝴蝶兰等产业化项目,并整合农口资金在盛水湾生态产业集聚区建设高端现代化温室,发展花卉苗木,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

“老沙河两岸果树鲜花盛开,路更宽了,水更清了,这里太美了,真像江南水乡一样了。”去过邱县老沙河的游客们都是这样称赞。

邱县进一步提升完善了水网、路网、林网,并在水网两岸开发了老沙河高效农业带和景观旅游带,大力加快农村路网规划建设,对老沙河观光路等乡村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增设滨河步道、自行车道,打造群众游玩休闲空间。目前已经打造成了一个集灌溉、供水、防洪、生态、景观、文化、旅游、交通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工程,为促进农民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了巨大的效益。新“三网融合”工程为邱县发展特色农业和全域旅游铺平了道路,农民种植收入和务工收入实现了显著增收。

新“三网融合”工程让党员干部思想受到了一次洗礼,只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事,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刘洪涛、霍飞飞)

(责编:陈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