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武安 鋼鐵之城開出文明花》系列報道之一:

河北武安:一座鋼城的轉型蝶變

袁志廣 楊文娟 田巧梅

2020年12月27日23:10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編者按】中國最美縣域、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區、省級文明城市……臨近年底,河北武安大事、喜事不斷。

這個以“一鋼獨大”聞名的全國百強縣到底發生了什麼?鋼鐵之城武安是怎樣把那麼多靚麗的頭銜收入囊中的?

帶著這些問題,近日,人民網河北頻道走進武安,深入基層,傾聽民聲,感受變化,深入解讀鋼鐵之城變身“背后的秘密”。

為您帶來《印象·武安 鋼鐵之城開出文明花》系列報道——

武安市京娘湖景區(資料圖片)。 武安市委宣傳部供圖

11月16日,入選“2020中國最美縣域”﹔

12月16日,入圍“2020全國百強縣榜單”﹔

僅一天過后,又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12月20日,又被評為“河北省文明城市”……臨近年底,河北武安“喜報頻傳”。

在多數人的記憶中,武安依然停留在“鋼鐵企業圍城,道路塵土飛揚,污染排放嚴重”的印象裡……

而在熟悉它的人眼中,近來,這座鋼鐵之城正發生著滄桑巨變——昔日鋼鐵之城正變身“詩情畫意”文明城!

鋼鐵之城悄然變身 全域旅游成“新名片”

今年37歲的康麗,是九龍山礦山生態修復公園(以下簡稱九龍山)最年輕的保潔員。“這裡空氣特別新鮮,深深地呼吸上一口,整個人都會通透起來。”她說,“守著九龍山工作,晚上吃完飯還能出來遛彎看風景。”

在她眼中,九龍山曲徑通幽、湖面靜謐,飛鳥不時從天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人在其中,仿佛置身於一幅美妙的畫卷中。

九龍山礦山生態修復公園。 武安市委宣傳部供圖

讓康麗愛上九龍山生活的,是當地發展方式的轉變。

作為河北的傳統老工業基地和鋼鐵之城——武安曾有上千處煤、鐵、石灰岩礦,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當地資源粗放型發展的弊端暴露無遺,這些地方資源漸進枯竭,生態嚴重破壞,環境日益惡化——不少地方被當地人稱之為“石渣山”“垃圾山”。如何讓這些地方重新煥發生機?當地選擇全域旅游作為推動地方發展的一大突破口。

如今,在武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整治下,九龍山變身成了集休閑觀光、慢跑騎行、野營拓展等於一體的城郊山地生態公園。

九龍山的變化是當地發展的一個縮影。“近段時間以來,全域旅游,伴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改造和美麗鄉村建設正陡然升溫。”武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劉東方說,與九龍山一樣,在武安城西北也有一處廢棄的白雲岩礦址。現在,當地引進外資打造了太行山抗戰景區,成為全省首家以“抗戰”為主題的大型紅色實景演出旅游目的地。而全國聞名的小康村——淑村鎮白沙村也經歷了以採石燒灰為生向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的轉變。

據介紹,在武安,“情湖愛島”京娘湖、“道教聖地”古武當、“知青文化”朝陽溝等已經構建起當地精品旅游大格局﹔投資16億元建成的“壯美天下脊、中原第一山”東太行景區也已風生水起﹔田鑫小鎮成為冀南地區親子度假首選地……全域旅游正在成為當地的一張“新名片”。

“臟亂差”變“綠色走廊” 武安交通變了樣

山區發展旅游業,最大的制約在“路”。多年來,“進不來、出不去、游不好”曾是制約武安旅游發展的一大痼疾。隨著當地全域旅游計劃的推進,昔日“臟、亂、差”的道路交通也已“變了模樣”。

“武安的道路交通建設一直在持續推進,尤其是近幾個月,工作力度非常大。”武安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邢艮安介紹說,今年5月,武安市將重點道路環境綜合整治擺上市委、市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按照“拆違、清污、覆蓋、綠化、管理”的步驟,集中力量打造成“暢、安、舒、美”的高品質道路。

一場路域環境整治“風暴”在武安打響。從九龍山驅車向西趕往武安的途中,永峰公路沿線的風景就與幾個月前大不相同。

曾經的永峰線,周邊工業企業多,來往的重型車輛多,違規經營和私搭亂建隨處可見,“臟、亂、差”成了當地人的共同記憶。

如今,永峰線沿線違規建筑不見了、路邊門店整齊了、道路旁的綠化帶也在增多。“今年秋天的時候,這條曾經‘臟、亂、差’的公路就已經成一條‘綠色走廊’了。”邢艮安介紹說。

改變的不止是永峰線,服務青龍山工業園區近50家企業和項目的武安市西三環,也曾因“散亂污”企業多,小散攤點混雜而廣受詬病。路域環境整治“風暴”開始后,經過50天的整改,西三環沿線違建臨建、私搭亂建被逐一拆除,渣土、垃圾被清理,道口硬化、標牌已經更新,昔日“臟亂差”變成了“潔淨美”。

截至目前,武安市累計投資70億元,全面優化縣域路網,建成了總長130公裡的白雲、盤龍等5條風景大道,四大隧道打通山川阻隔,將500平方公裡風景區融為一體、連成一片。

永峰線、西三環、309國道等多條道路沿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顛簸走”“轉圈走”“煩心走”已經成為歷史,一幅“城在林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綠色畫軸正在武安徐徐展開。

轉型“領舞” 鋼鐵之城煥發出“新生機”

新興鑄管智能鑄管項目現場(資料圖片)。 武安市委宣傳部供圖

除了全域旅游和道路環境發生著改變,武安“一鋼獨大”的產業結構也在發生令人驚喜的變化。

“我們正運用‘加減乘除’法,助推本地產業提檔升級。”武安市發改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培鋮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新興產業項目紛紛到武安落地生根。

“新興產業是武安新舊動能轉換的著力點,發展新興產業,我們選擇用‘加法’。”劉培鋮說,2019年武安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增至39家和709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8.3%,研發經費佔生產總值比重達1.39%。

現在,當地銀隆新能源產業園已形成“材料—電池—儲能—整車裝配”全閉合式的新能源汽車生產鏈、龍鳳山鑄業有限公司聯合上海大學等研發新技術,則能為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提供新材料和技術支撐。

第三產業的發展,武安用的是“乘法”。據介紹,當地保稅物流中心與河北港口集團完成戰略合作重組,與多國開展鐵礦石、工業配件、紅酒等保稅貿易,集裝箱班列已經成為常態。

不過,對於鋼鐵產能過剩問題,武安運用的隻能是“減法”。據介紹,當地創造性建立全國首家縣級產能交易互助平台,通過組織企業繳納交易互助金、建立政策獎補等機制,推動武安鋼鐵企業壓減產能、整合重組,實現產業結構升級。

近日,在河北太行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重組搬遷項目施工現場,挖掘機馬達轟鳴,運輸車往來穿梭,“每天有1萬余名工人、800多台機械設備作業,今年年底前將正式投產。”該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李洋介紹說,該企業將借搬遷之機推動裝備、產品、環保工藝升級。

在新興鑄管4.0改造提升項目現場,本網看到,智能化的生產車間已經成型。新興鑄管高性能球磨鑄管項目歷時兩年,建成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智能鑄管生產線……冶金企業正由制造轉向“智造”。

壓減產能之外,推動大氣污染防治,消除反彈,武安用的是“除法”。據介紹,武安加強了車、塵、油、煤治理,開展了重型貨車源頭管控,在主城區建筑工地進行了“網格化監管和全天候監測”……

如今,武安正在通過一系列措施推動城市轉型、深化創新發展,這個鋼鐵之城正綻放出新時代最美縣域、文明之城的靚麗風採。

(責編:李哲、祝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