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區全面建設現代化國際化一流主城區
加速“駛向”魅力海港幸福海港
坐落在海港區南部的秦皇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分賽場之一,常年舉辦各類體育賽事,如今該中心部分場館對外開放,擴大了市民休閑、娛樂、健身的空間。(河北日報資料片)河北日報通訊員 曹建雄攝
對秦皇島市傳統商業中心海港區太陽城商業區,海港區注重在環境美化上下功夫,以提升整體形象。 河北日報通訊員 曹建雄攝
2021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PM2.5平均濃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水環境質量、單位GDP能耗等指標完成市下達的目標任務
4月29日5時,海港區河北大街與港二路交口附近,幾輛早餐車沿街依次排開,以方便上班、上學的市民購買早餐。
“以前早餐攤隨處擺,市民一扎堆兒,路就被堵上了。”海港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駐河東辦中隊長楊學軍說,為方便市民出行,該區在居民區集中的地方設置早餐車停放點,既保障了商家的經營,又有效維護了市容市貌。
“我們要努力打造‘創新海港、實力海港、活力海港、富足海港、大美海港、生態海港、魅力海港、幸福海港’,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海港區區長贠欣昇說,2021年,該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PM2.5平均濃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水環境質量、單位GDP能耗等指標完成市下達的目標任務。
以項目建設為支撐,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4月28日,海港區海港鎮的戴卡優艾希杰渤鋁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車間內,機器人將一根根汽車防撞梁材料傳送到操作間內進行鋸切等加工,旁邊的工人在進行新能源汽車電池箱體的加工。
2020年4月,戴卡優艾希杰渤鋁汽車零部件智能化生產線項目——新能源汽車電池箱體和防撞梁生產線開工建設。到目前,已實現年產50萬件防撞梁、1萬套電池箱體等,年產值1.8個億。
“項目建設之初,海港區從報批、環評等多個環節給予了公司很大的幫助,加快了項目審批進度,使項目提前3個月落地。”公司總經理助理孫浩岩說,未來5年,公司年產能將達到400萬件防撞梁、45套電池箱體。
“我們確定2021年為重點項目建設突破年,全年計劃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140個,完成投資120億元以上。”海港區重點項目辦副主任王亮說,他們將積極謀劃項目儲備一批,滾動儲備億元項目150個以上。盯辦意向項目簽約一批,年內簽約落地道道全糧油等在談項目不少於10個﹔推進前期項目開工一批,全力推進茂業金夢海灣酒店等65個項目開工建設﹔推動建設項目竣工一批,力爭天暉塑料電商物流園等35個項目早日竣工﹔跟蹤竣工項目達產一批,年內推動戴卡優艾希杰等15個項目達產達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同時,大力推動產業鏈與供應鏈、創新鏈、物流鏈、價值鏈有機銜接,引導產業鏈條向高端化、現代化方向發展。著力推進玻璃深加工產業集群、新型鋁材及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等六大產業集群建設,推動二產優增量。
保障經濟快速發展,打造好的營商環境至關重要。為此,海港區將實施“信用承諾+容缺辦理”,深化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行一次告知等改革舉措,以最短時間、最快速度辦理各類審批備案事項,讓群眾辦事更方便。建立企業家每月不記名評議區直單位制度,用好“海納百川”企業家直通車微信群,引導黨員干部甘當“服務員”。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不斷辦好民生實事
4月28日上午,在海港區秦皇小區45號居民樓附近,工人們將老舊的PVC自來水管道拆除,安裝上新型球墨鑄鐵管道。
“今年,我們將對小區進行更精細化的改造,如重新規劃停車位、新增休閑座椅和休閑設施等,做到既改了‘面子’,又換了‘裡子’。”海港區老舊小區改造辦公室負責人陳鋒說。在小區施工前期,住建部門協調自來水、熱力、燃氣、通訊等部門,一次開挖、一次完成、應改盡改,最大程度降低工程改造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今年,海港區堅持高品質提升城市顏值,扎實推進交建裡等棚改項目21個,全力推進慶園小區等68個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打造西部快速路等街區6條,精細扮亮麻念庄花海等公園游園4座,建成森林逸城西側等口袋公園20處,做到一街一風景,一景一記憶。
“城市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我們一直堅持用繡花功夫管理城市。”海港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城管大隊法制督辦股股長韓旭說,海港區通過實施“智慧城管+”戰略,推進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建設,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細化、精准化水平。
推動城市夜經濟工作,該區將培育“秦皇小巷”品牌,推進秦皇中街、秦皇小巷二期等項目,建設開灤路、酒吧一條街等高端特色商業街區,做優太陽城、萬達廣場、茂業天地等商圈,打造“大秦不夜城”。
同時,該區將以民生實事為重點,積極為群眾解難題辦好事。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城鎮新增就業1萬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1200人以上,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進社保醫保擴面全覆蓋,將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保門診慢性病病種分別增加4種和6種,醫療救助、殘疾人保障、城鄉低保、特困供養等工作持續提質。完善養老、住房等保障體系,落實臨時救助、失業保險、最低工資標准保障等民生政策,最大限度減輕疫情影響,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在海港區駐操營鎮張庄村河北櫻萃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態園大棚內,一個個似火如珠般的大櫻桃挂滿枝頭,雖然離成熟期還有10來天,但這些櫻桃早已被定購一空。
“目前,每斤櫻桃價格在100元至130元之間,主要銷往北京、上海、武漢等地。”公司總經理趙鑫說,公司成立后新增就業崗位200余個,帶動周邊農民人均收入增加1.5萬元以上。
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海港區加快傳統農業向農產品精深加工轉變,新增市級示范合作社1家、市級家庭農場3家。他們立足田園風光、生態資源、民俗文化等資源優勢,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培育建設供源農業等一批農業產業園,讓農村勞動力就地就業,加快實現農民向農業產業工人轉變。另外,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採取“線上下單+基地採摘+無接觸配送”模式,讓新鮮優質的農產品從田間快速直達餐桌。扶持海東青雜色蛤、芍藥皂等地方特色農產品,打造“長城腳下·果好”等市級及以上知名品牌4個,加快實現粗放型農產品向高價值產品轉變,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益。
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加快完善村庄規劃編制,大力推進杜庄溫泉小鎮、圓明山康養旅游文化度假小鎮建設,讓產業特而強﹔支持天女小鎮、闆城小鎮等爭創省級特色小鎮,讓形態精而美﹔鼓勵龍泉庄等村爭創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讓體制活而新﹔打造傍水崖、房庄等河谷農旅融合小鎮,讓環境奇而優,努力打造富有海港風情的特色小鎮。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鎮管理、區清運、市處理城鄉一體化垃圾轉運體系,計劃改造農廁1000座以上,打造省級森林鄉村10個,硬化農村機耕道路24條,新建吳庄至花廠峪等農村道路6條,積極推進暖、氣、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記者孫也達、師源 通訊員崔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