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本兼治除舊貌 鄉野大地換新顏——

廊坊: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2021年03月29日18:34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天藍、地綠、水清、村美……如今,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廊坊鄉野大地正悄然發生著可喜變化,一幅生態宜居的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行走在三河市燕郊鎮西柳河屯村,房前屋后的柴堆磚垛、“外挂式”廁所不見了蹤影,村中道路硬化100%,村街外牆30余處山水、花鳥、竹木等為主題的藝術涂鴉既陶冶情操又賞心悅目,文化長廊古朴美觀,村民活動中心成為村民每日“打卡地”,“西柳書院”建設快馬加鞭……通過人居環境整治,西柳河屯村變美了、亮了、干淨了、寬敞了,百姓的笑容也多了。

近年來,廊坊市圍繞“全域覆蓋、連片示范、提升水平、打造精品”的思路,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基礎工程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仗。全市上下精心組織、統籌聯動、強力推進,圓滿完成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目標任務。

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優化人居環境

廊坊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廁所改造、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等與農民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基礎工程,積極謀劃、強化舉措、補齊短板,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目標。

“路寬了,廣場建起來了,旱廁也被水廁取代了,村民們清掃院落,修剪花草、人人為了爭取‘美麗庭院’而忙的不亦樂乎。我們覺得生活可帶勁兒了。”安次區北史家務鎮劉各庄村多措並舉,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著力改善農村衛生條件、提升村容村貌,建設美麗村庄。村民郭書旺高興地說:“家裡現在通了燃氣,又用上了沖水馬桶,拆了旱廁,異味沒了,蒼蠅沒了,家家戶戶設置了衛生間,洗澡、上廁所既干淨又方便,現在的生活越過越好。”

全市堅持“小廁所、大民生”的指導思想,提出尊重農民意願,應改盡改的工作目標,先后九次對10個縣(市、區)改廁情況進行調查摸底,確保消盲區,全覆蓋。對列入改廁三年任務的廁所堅持做到退街、進院、入室,夏防蠅、冬保溫。對往年已經改造的村進行查漏補缺,改造升級,鼓勵硬化廁房地面、粉刷牆體,實現方便使用、干淨美觀。全市累計完成農村廁所改造66萬座,大廠、香河、固安三個一類縣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0%以上,其余二類縣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

結合村庄清潔行動,廊坊市全面開展“五清三建一改”活動,徹底解決私搭亂建、侵街佔道頑疾,推進由村庄面上清潔向屋內庭院清潔、村庄周邊清潔延伸,推動工作常態化、制度化、持續化。在此基礎上,大力推進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和美麗庭院建設,確保潔淨常態化,美麗再升級,精品出特色。全市3055個村庄完成“五清三建一改”,所有行政村完成主街道硬化,完成村庄綠化9.78萬畝,建設美麗庭院55.3萬座,全市村街全部實現亮化達標,村街地面標志全部設置完畢,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圍繞基本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覆蓋目標,因地制宜,分類實施,城鎮周邊村街,就近納入城鎮管網集中統一處理﹔其他村街,以生活污水為主的住戶,有序建設庭院式人工微型濕地,同時結合實際鼓勵採取集中處理、聯戶分散處理等方式,確保生活污水不出戶、不上道。在此基礎上,著力落實污水處理設施運行費用、運行人員、管護人員。全市已完成1200個村庄污水治理,1863個村庄污水管控任務。

在精品村建設的基礎上,按照聚點成線,連線成片的原則,每縣(市、區)建設一個30村以上、成方連片的鄉村振興示范區,示范區加大沿線村街改造提升,同步推進沿路環境深入整治,推進多層次綠化,打造休閑景觀節點,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風景線。目前,全市啟動建設10個鄉村振興示范區,打造10條精品觀摩線,示范帶動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整體上水平。

探索創新,破解瓶頸,全域系統整治

廊坊市在人居環境整治中,堅持全域治理、全域突破、全域提升,針對難點問題,創造性開展工作,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推進提供了強大助力。積極探索完善農村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確保有人管、有錢維護,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長效保持。

“過去村裡‘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現在好了,大街環衛天天打掃,垃圾每天往外運,污水直接排到下水道,我們村裡干干淨淨。”安次區劉各庄村黨支部書記王瑞華說,2020年完成村裡最后的四條道路硬化,污水管網也全部完成鋪設,私搭亂建被拆除后規劃成村裡800余平方米的游園,村民農閑時打羽毛球,下象棋,跳廣場舞有了好去處。

安次區將所有村街的清掃保潔、生活垃圾清運,城鄉建筑垃圾清理工作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北京惠豐清軒環境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達到網格化管理市場化運營全覆蓋。廁所改造在全域推進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方法,推進后期管理維護,建立長效管護機制,保証實用、好用、耐用。

為破解各類垃圾出口問題,廊坊市組織外出參觀、考察,學習優秀經驗和做法,在全市范圍科學布局終端項目建設。霸州市投資6.2億元建設了日處理能力達1200噸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從源頭上解決了全縣域垃圾終端處理難題。三河盈盛生物科技規模化天然氣項目,以有機廢棄物為主要原料,通過微生物發酵工藝,實現農作物秸稈、餐廚垃圾、人畜糞污等各類廢棄物無害化處理。一期工程可處理農作物秸稈11萬噸、畜禽糞便2萬噸、年產生物天然氣357萬立方米。大廠縣建成了佔地面積約為440平方米的糞便無害化處理項目,通過固液分離+絮凝脫水+臭氣處理工藝,日處理糞便50噸。文安縣依托果園、林地、設施農業等,在田間地頭建設2處容積為100立方米的農村廁所無害化糞污處理集中式收集池,統一購置大三格式玻璃鋼罐體,出糞口配套分離器、儲污罐、潛水泵等設備,對糞污進行二次發酵,符合標准還田,實現了廁所糞污的資源化利用。

高位統籌,層層推動,強化支持保障

廊坊市把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高點站位、層層推動,從機構保障、工作謀劃、指導推進、隊伍建設等方面給與了大力支持,為工作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形成了上下左右銜接順暢的工作體系。

市人居辦會同市住建局對涉及全市的垃圾進行了專題調研,摸清工作現狀,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提出加快建設城鄉一體化垃圾治理機制,在全域范圍內推廣垃圾治理PPP模式,實現生活垃圾“日產日清”。

“自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以來,村裡的水、電、路、訊、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全部完善,村民也自覺把垃圾進行分類,正使用的農機也聚集存放,現在村裡的環境、衛生都得到了改善。”文安縣德歸鎮王黃甫村村主任說。如今,走進王黃甫村街道,硬化的水泥公路穿村而過,隻見滿目蒼翠、綠樹參天,空氣清新、環境宜人,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文安在全域建立起了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PPP模式,95%以上村街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投入240萬元的餐廚垃圾處理場已建成投用﹔70個村街推行了垃圾分類。

據悉,各縣(市、區)基本實現了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處理模式,一類縣大廠、香河、固安基本實現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全覆蓋,二類縣三河市、廣陽區、安次區、永清縣、霸州市、文安縣、大廠縣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市在安次區、霸州市2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投入使用的基礎上,又推進6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全部建成后,將最終實現農村生活垃圾的閉環管理。此外,全市已經建成和在建的有2座建筑垃圾消納場、5座餐廚垃圾處理廠、1座醫療廢棄物處理廠等,這些終端處理設施的建設,將大范圍的解決各類垃圾“出口”問題。

(責編:李哲、祝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