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安次區:打通科技創新的“堵點”

2020年10月26日08:51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打通科技創新的“堵點”

打通科技創新的“堵點”

——廊坊市安次區高新技術企業何以實現五年超十倍增長

京津走廊、龍河之畔,一片創新的熱土正在崛起。

世界500強企業中核集團下屬工程公司的研發試驗基地落戶龍河高新區,宏泰兒童無線心電監測儀項目榮獲德國iF評選新秀獎,美聯制動與瑞立集團強強聯合成為國內最大的制動空壓機生產基地……近年來,廊坊市安次區創新故事越來越多。

數據是最強有力的佐証。在2019年的河北省科技廳躍升計劃評價中,安次區由B類躍居A類,在全省168個縣(市、區)中排名由5年前的倒數前五躍升為正數第七。其中,省級以上研發平台、創新園區基地、創業服務機構、高新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科技管理機構5項指標,均居全省第一(並列)。

打通科技創新的“堵點”,全力建設“科技創新引領區”,安次區目前高新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達到84家和659家,與2015年相比實現超10倍增長,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支撐。

政策引領驅動,激發企業主體創新動力

8月31日,安次區匯智道69號傳來機器的轟鳴聲。走進廊坊聚力勘探科技有限公司院內,工人正開動天車裝卸貨物,車間裡一批直徑1.8米的大口徑旋挖鑽頭剛剛下線,即將出口到馬來西亞。

“這個鑽頭看似簡單,學問很深。要靠鑽齒角度的布設、內部機構的應用,以及施工工藝的跟進,來適應一系列復雜地層!”公司總經辦主任陳曉君介紹,聚力勘探是由我國第一所探礦工程應用技術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勘探技術研究所出資設立的全資企業,是我國最早研發岩土鑽掘裝備、機具制造及施工工法的企業,擁有15類產品的企業標准及50余項專利技術,2019年獲批籌建“河北省大口徑岩土鑽掘技術創新中心”。

“安次區的營商環境非常好,公司落戶以后有獲得感,發展勢頭很好,去年營業收入達到2.12億元,同比增長了10%。”陳曉君說,2019年他們通過區政府爭取到各級科創補貼250余萬元。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要創新,就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政府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非常重要!”安次區副區長馬洪濤介紹,該區強化政策引領驅動,制定《深化科技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意見》等文件,每年設立1000萬元科創獎勵資金並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累計兌現各級獎勵9556萬元。疫情期間,該區為重點科創企業爭取穩崗補助金5000萬元,開展政銀企對接、科技企業沙龍等系列活動,促成融資合作2億元。

“區裡對科技工作的厚愛,從科技局的工作中就可見一斑,可以說‘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安次區科技局局長李國彬是去年機構改革后到任的,對這點體會尤深,“安次區不僅在機構改革中單獨保留了科技局,還把勞務派遣員工的數量從4個增到8個,科技創新工作經費從零漲到每年35萬元。”

走進瑞立美聯制動技術(廊坊)有限公司,新建成的制動空氣壓縮機數字化車間裡,高度自動化的流水線上看不到幾個工人,每步工序都以二維碼形式記錄在系統裡,哪個零件出了毛病都可准確溯源。

“憑借著在新一代空壓機產品以及空氣管理系統領域的不斷開拓創新,瑞立美聯成為國內最大、具有世界影響的制動空壓機生產基地。”公司副總經理何建軍介紹,公司注重自主研發,近三年申請專利22項。

“安次區經常通過電話、郵件、微信、召開企業家座談會等方式,宣傳科技創新方面的支持政策。去年通過區裡申請到各項支持資金近500萬元,今年預計有700萬元。”何建軍說,公司今年的發展逆勢上揚,產值比去年增長了20%。

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安次區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鼓勵發明創造,瞄准高端前沿,推動核心技術攻關,加大企業專利發明獎勵力度,將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納入年度考核。全區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659家,高新技術企業84家,與2015年相比實現10倍以上增長。

為企定制服務,推動科技成果落地開花

最近,華田信科(廊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得到一個好消息:他們主持研發的第二代智能電能表液晶顯示驅動芯片項目,被列為廊坊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獲得廊坊市財政補貼100萬元、安次區政府配套資金50萬元。

“科研成果有了,轉化才是關鍵!”公司首席執行官秦振忠言語中滿是興奮,“入駐安次區以來,政府給予了大力扶持,包括提供場地、財政支持、協調貸款等。企業需要什麼,政府就提供什麼,堪稱‘定制化服務’!”

創建於2005年3月的華田信科控股公司,是我國最早研制生產中小微型液晶顯示芯片、功能模組及顯示器的高科技創新型企業之一,2018年從北京遷入安次區,公司投產不到一年產值突破1億元。

“我們的目標是做芯片研發制造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在廊坊建成世界一流的智能微顯產品制造中心!”秦振忠說,公司計劃進一步擴大生產,區政府正在為其協調選址。

推動創新成果落地,安次區高標准打造龍河高新區、廊坊高新區兩大省級高新區,全區國家級孵化器數量全市第一(並列)。華田信科所在的安次區龍河高新區,被科技部評為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目前擁有2個國家級眾創空間和2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8家。成功引進北京大學工學院為代表的國內頂尖科研團隊4個,高端科技人才460余名,其中包括科學院院士3名,博士后15名,博士43名,高端技術專家82名。

“一企一策”,服務上門。疫情期間,為幫助科技企業復工復產,安次區黨員干部打破日常分工,以全覆蓋的方式下沉到企業一線,從防疫物資供應、制定復工復產防控方案、優化政務服務等方面提供精准支持。其間,區委區政府組建了保障專班駐守“超級工廠”富智康,幫助其僅用兩周時間實現整機組裝產能100%恢復,且無一例感染病例。

最近,安次區委、區政府與河北工業大學簽訂了共建“廊坊智能制造工業研究院”合作框架協議,計劃攜手建設國內一流的科技成果研發轉化基地、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協議中規定:“廊坊智能院落成后,對全區規上企業每年提供至少一次一對一幫扶,協助企業出台技術改進方案﹔對安次區內所有工業企業每年召開兩次以上技術培訓會,隨時為企業解決技術問題……”

“沒有企業實踐,科學研究只是紙上談兵。我們和工大不是走過場似的搞對接,而是實實在在地謀合作!”安次區副區長馬洪濤說,與傳統科研院所的“叫賣式”兜售項目不同,他們和河北工大的合作模式更接地氣——由專家根據企業的需求立項研究,對企業“一對一”問診把脈,打通科研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裡”。該區還實施“百企轉型”行動,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發展,積極培育跨境電商、綜合外貿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使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搭建共享平台,創新合作共贏未來

前不久,廊坊一家熱力設備生產企業接到客戶反映:客戶家中的冷凝管漏水,急需對材料進行失效分析。情況緊急,該企業來到富智康檢測中心(廊坊)求援,當天就拿到了檢測結果,從而為企業改進技術提供了數據支撐。“具備檢測能力的科研院所最近也要去北京,費用要三四萬元,在富智康僅需幾千元。”該企業負責人告訴筆者。

“想要搞科研、搞創新,實驗室、檢測室不可或缺,但建一個動輒幾千萬,花費巨大。為此我們推動區內企業實驗室對外開放,讓全區企業共享創新平台從而降低研發成本,同時提高企業設備的利用率。”安次區科技局局長李國彬說。

正在整修的院內,幾座新廠房拔地而起,27米高的核電安全殼綜合性能試驗台架剛剛完成一項重要的使命——許多人不知道,聽上去有些神秘的中核工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科發”)已在安次龍河高新區悄然運轉了一年多,最近為中國自主核電堆型“華龍一號”完成了非能動安全殼熱量導出系統(PCS)的驗証試驗。

“中核科發是全球500強企業中核集團下屬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由中核工程的研發中心發展而來。”中核科發公司執行董事戰仕全介紹,公司主要承擔中核工程的科技研究與開發、科技成果轉化、產品孵化、中試和產業化等任務。

“獨立成立公司后,我們也服務於行業其他科研院所和業主單位。”戰仕全說,該公司在安次區投巨資建造的核電安全殼綜合性能試驗台架,全球少有,今后除了為母公司進行研發試驗外,還將對外開放共享,承接相關產品的試驗項目。此外,公司正在籌建中俄院士工作站,打算引進俄羅斯科學院專家與中國的院士一道,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技術研發。

廣筑平台,匯聚英才。安次區大力加速創新資源聚集,著力推進企業檢測、設備等資源共享,區財政每年安排300萬元項目專項資金,鼓勵域內企業重大科技項目轉化和知識產權應用。2020年,該區組織11家企業申報省市成果項目24項,獲批成果轉化項目數量在廊坊各縣(市、區)中排名第一。(記者解麗達、霍相博 通訊員劉建斌)

(責編:李哲、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