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好最后“一百米” 优化“中国之治”基本盘——乡镇和街道改革的河北样本】系列报道之二

资源下沉 稳固中国之治“基本盘”

史建中 袁志广 周立军

2020年07月02日07:23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编者按】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如同国家这个肌体的末梢神经,直接触摸着社会冷暖和民生百态。

多年来,“有责无权”“看得见、管不着”的体制性障碍让乡镇政府和街道办在管理服务过程中每每扮演尴尬无奈的角色,成了国家治理体系中既担负重要职责却又薄弱无力的一环。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基层治理尤为关键。近日,人民网深入邯郸、邢台、保定、定州、石家庄等地采访乡镇和街道改革的河北样本,为您带来系列报道。

如今,河北的乡镇和街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干事创业(图为石家庄市桥西区市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窗口)。 周立军摄

河北很多乡镇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干事创业,这是河北推进乡镇和街道改革带来的又一个重要变化。

从不理解,到推着走,再到主动参与改革,河北这场被称为“化学反应”的乡镇和街道改革让基层干部们“沾了大光”。

他们就像国家治理体系这个大树的根须,正畅快汲取着政策变革带来的营养,从而不断强壮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稳固“中国之治”基本盘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力量。

破解“甩锅”难题 把优秀人才留在基层

“长期以来,乡镇事多人少,一人多岗、一人多职的现象十分普遍。条件简陋、待遇低、进步空间小,乡镇政府职能权力有名无实,很多基层干部不愿意留在基层发展……”

河北威县梨园屯镇党委书记罗向政在乡镇干了20多年,他深有体会地说,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才是强化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关键。但是光靠简单的机构改革而不触及深层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尽管乡镇机构改革搞过几轮,但基层干部队伍偏软偏弱的问题依然存在。

“此前,河北乡镇和街道历经了三轮较大规模的改革,不过,目前的职能体系仍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河北省委编办负责人表示,“比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体制不健全,党组织统筹协调各类机构科学运转的领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基层机构设置、编制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权责不匹配;权力小、责任大,属地管理概念滥用,基层‘背锅’现象突出等。”

对于上述问题,威县常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安青柱深有体会。他说,“改革前,乡镇和县直部门的责任界定模糊,不管原本属不属于乡镇的工作,都以‘属地管理’名义被转嫁到乡镇,往往是‘一个人干活,九个人监督’‘数豆子的比种豆子的还多’。”

这种状况也造成了很多干部不愿到乡镇工作或不愿长期留在基层的局面。河北省有关部门一项调查显示,某县2010年起接收常规选调生27人,目前在乡镇工作的只有15人;2012年起招录四级联考公务员共57人,现在在乡镇岗位的只有36人。有的县近年来招录的基层公务员,几乎全部调离了乡镇。

面对新时代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大课题,通过深化改革把更多的资源和服务事项、管理权力下沉到基层,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全面稳固优化“中国之治”的基本盘已是势在必行。

河北省委下定决心,通过解决好基层事业身份干部“天花板”问题,落实干部关爱、激励等措施,吸引优秀人才留在基层,为基层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资源力量下沉 乡镇成了“香饽饽”

孟令超是邢台市威县常庄镇行政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几年前,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选择回到家乡到基层发展。

谈起这几年的变化,他说,“现在的干部更愿意到乡镇发展,现在乡镇上的年轻干部越来越多。”据介绍,现在乡镇干部“政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干头、生活上有甜头”,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可以用“高涨”来形容。

河北省委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河北乡镇和街道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随着权力的下放,资源力量也向基层下沉。“河北省委编办统筹推动各类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下沉,确保每个乡镇和街道人员编制不少于50名,并加大自上而下跨层级调剂使用编制的力度,确保乡镇和街道人员队伍能适应工作需要。”

据介绍,通过这一轮改革,河北省平均每个乡镇和街道增加人员编制10名,基层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

“改革后,古城营镇增加39名编制。这下,乡镇的工作就更有人干了。”邱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古城营镇党委书记高峰颇有感触,他说,“这次改革乡镇还增加了2个事业副科级岗位,我觉得这解决了大问题。”

据介绍,乡镇基层一线的工作主力和业务骨干,很多是事业编制人员,工作上他们是真正挑大梁的人,但由于政策体制原因,他们缺乏出路出口,几乎没有晋升空间,存在“天花板”问题。“增加事业副科位置,就能让这些基层业务骨干流动起来,也让他们更有晋升的盼头儿,他们干事创业就更有热情了。”高峰说。

不仅编制资源向基层下沉,乡镇干部的待遇也在提高。河北这次乡镇和街道改革要求,各地要确保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同职级人员20%以上。在邯郸邱县,乡镇干部的补助标准由原来平均每人每月360元增加到了720元,直接“翻了一番”。

“规范化”建设加速 干部队伍活力“迸发”

“现在,全省乡镇和街道新组建机构全部挂牌运转、新印章全部启用,乡镇和街道‘三定’规定全部印发,工作机构负责人任免和人员划转工作也已经完成。”河北省委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河北全省乡镇和街道“4办1队1站2中心”(“4办”即党政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办公室,“1队”即综合行政执法队,“1站”即退役军人服务站,“2中心”即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基本框架已全部搭建完毕,“硬件”组装全部到位并开始运转。

据介绍,此次乡镇和街道改革不仅让基层的力量得到了加强,各地还结合实际对乡镇和街道职责事项清单进一步细化分解,建立职责准入制度,厘清县乡责权关系,以往向基层“甩锅”推责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切实减轻了基层负担。

据了解,随着乡镇和街道改革的推进,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也在“迸发”。“我们这儿有个很能干的干部,由于以前乡镇没有事业副科级岗位,一直提拔不了,改革前,工作上有点打退堂鼓的意思。”鹿泉市铜冶镇党委书记赵振国说,“改革之后,他感觉事业前途有了希望,一下就没了‘心病’,现在他捡着最难的工作去做,干得非常好。”

河北京车造车基地生产的轨道交通车辆。 朱鹏涛摄

事实上,基层干部队伍活力“释放”远不止此。在邯郸邱县,综合执法队不光执法,还变身“驻厂特派员”,利用政策熟、人员力量强的优势,帮助当地企业解决各种问题,主动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服务,推动营商环境改善,当地10家“僵尸企业”也因此全部盘活。在保定市满城区,当地乡镇干部穿上整齐的“红马甲”为企业服务,推动了投资40多亿元的京冀协作——河北京车造车基地项目的快速崛起……

 

(责编:陈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