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非遺夫妻”三十載堅守傳承

2021年05月08日16:01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脫胎漆器古稱夾纻,與北京的景泰藍、江西的景德鎮瓷器並稱為中國傳統工藝“三寶”。玳瑁器是指用海龜科動物背部鱗甲制成的工藝品器物,寓意祥瑞、健康、長壽,被稱為“海金”。無論是制作工序還是藝術價值,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和獨特性。

許曉芳和司亞新是一對羨煞旁人的“非遺夫妻”。他們都出生於1970年,跟隨同一個師傅學習雕刻,后共同創業,鑽研新技法。

如今,妻子許曉芳是省級非遺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傳承人,丈夫司亞新是市級非遺玳瑁雕刻技藝傳承人。從藝30多年來,他們琴瑟和鳴,守護傳承著傳統技藝,聯合創作的脫胎漆器金漆鑲嵌作品斬獲國內諸多專業獎項。

許曉芳與丈夫司亞新。 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供圖

一個開朗直爽,一個儒雅隨和,這是許曉芳和司亞新給人的第一印象。雖然二人性格不同,卻十分默契。正是傳統手藝讓他們結緣,並且走到了一起。

51歲的許曉芳出生於永清縣別古庄鎮的一戶農家,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初中畢業后,她到葛漁城鎮一個裘皮大衣廠打工。許曉芳打工期間,正逢后劉武營雕刻廠新廠招工,她激動萬分:“我姑姑家在這個村,小時候曾在她家看到過兩個核雕作品,便埋下了學手藝的種子。這個廠原先隻招本村人。聽到招工消息后,我趕緊報了名。”

參加工作后,許曉芳正式拜師,學習雕刻技藝。上班沒多久,16歲的她就展露出藝術才華。

“原材料需要提前用砂輪打磨,廠子裡隻有兩台,我會提前把所有原材料打磨完畢,別人在排隊等待打磨時,我已經做下一步工序了。早晨上班前,我就在家雕一個小時……”許曉芳回憶說。

有了許曉芳這個榜樣,司亞新也努力學習。他認真看書琢磨雕刻技藝,揣度制作技巧、運刀的方式和力度。他思路開闊,創作風格超前,在眾多雕刻門類中,以玳瑁雕刻最擅長。

到了適婚年齡,經人介紹,他們走到了一起。1989年,他們攜手步入婚姻殿堂,從同事成為夫妻。

非遺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傳承人許小芳。 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供圖

非遺玳瑁雕刻技藝傳承人司亞新。 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供圖

結婚后,許曉芳和司亞新的工作方式發生了改變,他們開始領活在家加工,還接觸了竹、木、牙、角等材質。

20世紀90年代初,后劉武營雕刻廠解散。1993年,許曉芳夫妻倆在家中開了一個小作坊,招工人、帶徒弟。

為了增加產品種類,許曉芳想到學習一門新手藝——脫胎漆器髹飾。“脫胎漆器是中國古老傳統漆器的重要門類之一,有七八千年歷史。北京曾是重要的漆器產區。我在雕刻廠工作時就認識了漆器,從此深深地喜歡上了它。”2001年,許曉芳正式向廣陽區南漢村的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師傅緱文林學習。

為了讓企業更上一層樓,2014年,他們創辦了廊坊市珍藝工藝美術品有限公司。夫妻二人一個管設計生產一個跑市場,一邊生產角質工藝品,一邊鑽研玳瑁雕刻和脫胎漆器髹飾這兩種技藝。

2016年,他們的技藝都入選第五批市級非遺名錄中。2017年,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入選第六批省級非遺名錄中。

脫胎漆器金漆鑲嵌作品。 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供圖

在公司的展廳裡,一個半米多高的花瓶引人注目。這是許曉芳和司亞新聯合創作的脫胎漆器金漆鑲嵌作品,名為“千秋瓶”。它傾注了他們的最高技藝,歷時8個月才制作完成。

該作品將“布胎成型”“金漆填描”“玳瑁鑲嵌”3種絕活集於一身。瓶身上有12個洞,鑲嵌了玳瑁,上面雕刻的蝴蝶均能活動,代表著12個月。蝴蝶上點綴的材料分別為綠鬆石、紅珊瑚、蜜蠟、猛犸象牙,寓意春綠、夏紅、秋黃、冬白。“將脫胎漆器和玳瑁雕刻融合在一起,在傳承古法的基礎上另做創新,這是我的提議。但是在創作中,我們倆沒少爭執。”

2006年,兩個人試著摸索制作。談到制作工序,許曉芳介紹,首先是設計造型,要求結構科學,主題突出,布局合理。然后是制作布胎,用血膠把純棉布層層粘在一起陰干。隨后進行髹飾漆胎,再施以數道天然大漆,前后要涂上7遍,每一遍必須窨干。漆上好后再進行描金或者雕填。最后,用各種天然材料進行鑲嵌,並以搜、磨、堆等技法制成人物、花鳥等浮雕,鑲嵌於漆胎之上。

在眾多鑲嵌材料中,玳瑁最為珍貴。說到這裡,司亞新打開了話匣子:“玳瑁大致有黑色、深紅色、酒紅色、黃色。厚度越大,作品的層次感越強。玳瑁雕刻技法中,最具特色的是鏤空雕。”

雖然二人技術爐火純青,但是創作要克服很多困難,其中包括玳瑁和漆具的貼合度,兩種材質既要嚴絲合縫,又要弧度一致。保持著對手藝的嚴謹態度,幾年間,夫妻二人聯合創作了三十多件作品,很多作品在展覽、比賽中獲獎。2016年8月,獲第六屆民間工藝美術“鄉土獎”金獎﹔2015年12月,獲第十二屆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獎。

許曉芳獲第十二屆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獎。 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供圖

2014年開始,在廊坊市廣陽區殘聯的配合下,他們開設了兩期雕刻學習班培訓殘疾人,讓他們有一技之長,能將手藝傳承下去。

2016年,他們創辦廊坊市珍藝職業培訓學校,把廊坊非遺的交接棒傳遞到年輕人手中。如今,公司所在地已經成為河北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談及未來發展,許曉芳表示:“非遺既要保持傳統手藝又要創新,這樣才能長久。現在我們把非遺元素提煉出來,將現代生活與傳統手藝相結合,創新出茶具漆器、筷子、文房四寶雕刻、角雕飾品等百姓常用的文創產品。”從拜師學藝到開班收徒,一路走來,這對夫妻經歷了風風雨雨,始終不變的是對非遺的熱愛。他們表示,等企業平穩運行后,將集中研發廊坊文創產品,讓廊坊非遺走上更廣闊的平台。

(責編:方童、祝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