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特別策劃·“沿英雄足跡 尋紅色記憶”系列報道之二

平山西柏坡:紅色教育沁人心 “兩個務必”代代傳

2021年05月01日22:11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編者按:河北是英雄的土地、革命的土地,是新中國從這裡走來的土地。

在燕趙大地上,數量眾多、獨具特色的革命遺址、遺跡、紀念館,見証了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聽黨指揮、不畏犧牲、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不但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路的輝煌印記,也是河北無數黨員干部的精神寶藏,更是教育后人的生動教材。

五一假期期間,帶著家人孩子,不妨去這些充滿紅色記憶的地方走走看看,在革命的山山水水中滌蕩靈魂,感懷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凝心聚力,砥礪前行。

西柏坡紀念館廣場。 人民網 付兆颯攝

人民網石家庄5月1日電 (付兆颯)“您聽我講來,聽我說,這西柏坡的故事多又多,黨中央、毛主席指揮了三大戰役真神奇,無數的后人到這裡把光榮的革命傳統來學習……”在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大院裡,五星級講解員彭麗的一段快板表演引來陣陣叫好。

1949年,黨中央從西柏坡動身“進京趕考“。今年,是建黨100周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西柏坡紀念館迎來了一個又一個的參觀熱潮。從北京、從湖南、從河南……大家從四面八方趕來這裡,追尋紅色足跡,重溫革命歷史。

紀念館廣場上的五大書記銅鑄像前,敬獻花籃的游客絡繹不絕﹔七屆二中全會會址前,入黨誓詞聲聲入耳。據西柏坡紀念館相關負責人介紹,自3月份以來,截至4月底,來館參觀的觀眾達到15萬余人次,五一期間還會出現一個小高峰。

游客在中共中央舊址參觀學習。 人民網 付兆颯攝

西柏坡是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三大戰役”在這裡指揮,“兩個務必”在這裡誕生,“進京趕考”從這裡出發,新中國從這裡走來。在西柏坡紀念館,游客可以了解到黨中央從撤離延安、進駐西柏坡,到土改運動、解放石家庄,到三大戰役、七屆二中全會,再到走向北平、走向新中國的奮斗歷程。

“我是一名90后年輕黨員,來到這裡接受黨史教育對我來說意義重大。”96年女孩董夢瑋是石家庄市留營社區的一名村委會委員,此次同留營街道新一屆村(社區)“兩委”干部和街道科級干部一起來這裡接受黨史教育。“革命先輩不怕犧牲,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還堅持努力作戰,為我們打下了江山,給我們贏得了幸福生活!我也要以他們為榜樣,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努力向前。”

出紀念館,跟隨著講解員彭麗的步伐來到七屆二中全會會址,兩面鮮紅的黨旗中間懸挂著毛澤東、朱德兩位偉人的畫像。“就是在這間簡陋的會議室,毛澤東提出了‘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凝望著偉人畫像,撫摸著斑駁的桌椅,仿佛聆聽到了70多年前會議上的聲音。

毛澤東同志舊居。 人民網 付兆颯攝

來自於石家庄的趙哲麗表示,“通過現場參觀學習,深刻理解了毛澤東同志當年提出的‘兩個務必’‘進京趕考’豐富內涵和重大的現實意義,了解到了新中國是如何從這裡走來的。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不僅僅要自己認真踐行‘兩個務必’,還要帶動周圍的黨員一起保持艱苦朴素、不驕不躁的作風。”

據了解,為了進一步傳播革命故事、傳承紅色記憶,近幾年來,西柏坡紀念館與國內多所大學進行戰略合作,開設了大學生講解員課程,打造了紅色教育的新課堂。

“我們正在開展崗位大練兵活動,全方位提升研究,講解和接待水平。”西柏坡紀念館相關負責人表示,讓大家在感受中國共產黨光輝的奮斗歷程和革命精神的同時,進一步把握歷史規律,匯聚奮進的磅礡偉力。

五月的西柏坡,垂柳輕拂、湖水蕩漾、雄碑高聳、百花盛開……行走在西柏坡這片革命聖地上,隨處可見拍照留念的游客,忙忙碌碌的觀光車在一趟又一趟地接送著游人。

“五一”旅游多一點

景點1:中央統戰部舊址

位置:位於平山縣崗南鎮李家庄村,距離西柏坡紀念館約20分鐘車程。

簡介:1948年4月,中央城市工作部到達平山,將駐地選址在西柏坡東北方向的李家庄。為籌辦新政協、建立新中國,大批民主人士來到這裡,並留下了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共商建國大計、共同構建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光輝歷史和生動實踐。

景點2:曹火星紀念館

位置:位於平山縣崗南鎮西崗南村,毗鄰西柏坡路,背靠崗南大壩,距省會石家庄50公裡,革命聖地西柏坡約25公裡。

簡介:平山縣曹火星紀念園座落於《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詞曲作者曹火星同志的故鄉平山縣崗南鎮西崗南村。曹火星紀念館以珍貴的歷史照片、歷史文物,運用模擬場景,配以聲、光、電等現代化手段,真實再現這首頌黨第一歌的傳承歷程,生動展現革命文藝戰士的不朽功績。

景點3:北庄村

位置:位於平山縣西柏坡鎮,距離西柏坡紀念館約10分鐘車程。

簡介:歌曲《團結就是力量》誕生於此,這首歌曲迅速成為中華民族抗戰最強音,后又成為中國人民團結奮進建設祖國的號角心聲。中宣部舊址位於此。

(責編:何雪薇、祝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