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奮力推動品質生活之城建設

2021年02月24日09:37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奮力推動品質生活之城建設

保定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突出擴大內需、統籌城鄉發展、持續改善民生——

奮力推動品質生活之城建設

日前,保定謀劃實施了城市視覺系統提升項目,主城區朝陽大街與東風路交口周邊區域建筑、東湖周邊建筑、保定東站周邊區域等五大建筑群115棟樓體夜間展露風華,五大動畫章節展示魅力,古城夜色愈發迷人。河北日報記者 李連成攝

保定市把產業支撐作為打造品質生活之城的四梁八柱,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這是長城汽車員工在車間內對車輛進行檢測。 河北日報記者 史晟全攝

“實施‘省市重點項目倍增計劃’,安排市以上重點項目440項以上,計劃投資600億元以上﹔完成復興路西延等道路工程,加快六區融合發展﹔加強商品房預售監管,完成老舊小區改造322個……”在日前召開的保定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市長郭建英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一項項重點工作和目標鼓舞人心。他表示,做好今年工作,保定要把“奮力推動品質生活之城建設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作為總抓手。

突出擴大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走上“快車道”

聚焦品質生活之城建設重大需求,強化投資拉動,促進消費升級。實施“省市重點項目倍增計劃”,安排市以上重點項目440項以上,計劃投資600億元以上,確保中船重工智能裝備等50項重點項目竣工投產,確保中科鋰電新能源、河北同光科技碳化硅、東方雨虹建筑材料等140項重點項目開工。實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倍增計劃”,新增78家﹔支持大型商業綜合體和大型商超發展,打造小吃街、步行街、特色品牌店和“網紅打卡地”﹔培育主城區4大夜經濟示范區,每個縣至少建成1個高品質夜經濟特色集聚區,打造“無夜景、不保定”的城市夜經濟。

把協同發展作為打造品質生活之城的重要路徑,對接、服務雄安新區建設。強化服務雄安,加快總投資52億元的34個配套項目建設﹔榮烏高速公路新線一期、京雄高速公路和容易、安大兩條建材通道確保上半年建成通車﹔推動京雄商高鐵、雄忻高鐵、石雄城際、京雄保城際保定段開工,力爭保定東站綜合交通樞紐與雄忻高鐵同步實施,加快推進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前期工作,謀劃市郊鐵路、京保城際鐵路,著力打造“京津雄保石一小時交通圈”“半小時通勤圈”﹔推進能源動脈建設,確保總投資9.5億元的永清—保定天然氣管線年底建成運營。加快南水北調中線雄安調蓄庫建設。抓好雄安周邊協同發展區管理,打造環雄安高品質生態銜接帶。

把產業支撐作為打造品質生活之城的四梁八柱,深入實施產業強市倍增計劃。謀劃推動以腫瘤治療為主的國際醫療基地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啟動淶淶易北京康養基地建設﹔支持長城汽車加快氫燃料電池攻關,盡快量產上市,年底前在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用氫等方面形成示范效應﹔圍繞深圳園打造數字園區、信息電子制造園區,加快推進定興、徐水百度雲計算中心和阿裡涿州雲計算中心項目﹔推動易水湖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狼牙山、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紅色文化旅游區創建5A級景區,打造京津冀周末度假休閑優選目的地、全國乃至國際旅游主要目的地。

突出提升品質,統籌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把城市建設作為打造品質生活之城的核心任務,堅持建管並重,實現城市有機更新,提高城市美譽度,做好城市規劃。

完成復興路西延、樂凱大街南延,謀劃新建西三環南延、東三環北延、北三環西延等道路,加快六區融合發展。改造提升11條(段)市政路,打通11條斷頭路。建設深圳園中央公園、魯崗公園和一批口袋公園,完成人民廣場提升改造。加快東湖片區景觀及配套設施建設,打造“城市客廳”。推動西大街等特色街區提檔升級。實施城市視覺提升工程,加快建華大街、金台驛、中華小區等重點片區“三微”(綠化微節點、道路微循環、文明微景觀)改造工程,建設功能齊備、亮點紛呈的城市“微客廳”。加快城市水系治理和生態修復,推進府河水系黃花溝示范工程建設,打造水清岸綠的城市環境﹔加快首批17個城中村改造項目進度,安置房12月底前封頂,5月底前完成二期項目簽約、騰退、拆遷,力爭兩年完成市區城中村改造任務。推進總投資100億元的高鐵片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快房地產問題項目去庫存,強力推進府河、西大園、大世界等片區改造。打造朝陽大街等戶外牌匾改造樣板路,啟動北二環、南二環等5條道路路燈改造﹔完成拆違任務400萬平方米,拆后修復率達到90%以上。完成魯崗污水處理廠二期主體工程,建成徐水、曲陽城鎮污水處理廠和順平、阜平垃圾焚燒發電廠。規范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布局建設,每個縣至少啟動建設2個高品位特色小鎮。

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打造品質生活之城的重要內容,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加快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發展現代農業。大力支持都市農業、有機農業、節水農業。聚焦種子和耕地問題,大力發展現代種業,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000萬畝、產量穩定在400萬噸以上。發展果品、蔬菜特色產業,生豬產能恢復到243萬頭,奶牛存欄達到11.5萬頭,生鮮乳產量達到39.4萬噸。培育保定全域農業品牌,省級以上區域公用品牌達到11個。提升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構建基地、加工、倉儲、配送等全產業鏈集群,組織認定30個以上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保持農產品質量檢測總體合格率98%以上,提高重要農副產品供給保障能力。

加強鄉村建設。持續開展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活動,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新改建農村公路200公裡,完成改廁8萬座。以村容村貌美、服務設施美、生態環境美、富民產業美、社會和諧美為主要目標,著力建設20個美麗鄉村重點片區,20條美麗鄉村重點線路,200個宜居宜業宜游的新時代美麗鄉村。每個縣至少建成2個生態宜居美麗示范區、20個示范村。

突出文化教育,在改善民生上開新局

把人民幸福作為打造品質生活之城的根本追求,打造文化保定、教育強市、健康保定,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繁榮文化事業。扎實開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和文物保護工作。加快中國古動物博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非遺小鎮、蓮池書院等項目建設,謀劃實施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涿州文化產業綜合體項目。完成“四館”(市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建設,6月底前免費向公眾開放。推動鄉村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組織文化惠民“七進”演出活動1500場。

提升教育質量。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59所,辦好8個名校長、41個名師工作室,培訓中小學校長、骨干教師3000人。推進保定技師學院中德合作職業教育教學模式項目、中德(保定)工業4.0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推進中小學集團化辦學和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打造健康保定。積極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推進名醫、名院、名診所“三名”工程。五年內每個縣新建或提升一所三級醫院、全市達到30家以上。優化農村(社區)醫療衛生配置,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健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保障能力。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建設一批高質量養老院。發展競技體育,壯大體育產業,建設休閑運動城市。開展全民健身,普及冰雪運動,辦好全國跳台滑雪錦標賽、冰雪運動會,備戰省運會、籌備市運會。

加強社會保障。抓好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城鎮新增就業8.9萬人,開展各類培訓4萬人次以上,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動態清零。加強商品房預售監管,完成老舊小區改造322個、棚戶區住房改造1309套。加強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著力解決新市民群體的住房問題。(記者李連成)

(責編:何雪薇、祝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