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鄉 看變化︱“河豚小鎮”鮮飄千裡

2020年10月02日08:50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河豚小鎮”鮮飄千裡

月是故鄉明,人是家鄉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家鄉又有了哪些新景象?鄉親們的生活又發生了哪些新變化?今起,本報推出“回家鄉 看變化”專欄,記者們借國慶中秋雙節回鄉之機,走城鎮,進村庄,串街巷,訪鄉親,記錄人興業旺的景象,感受家國安寧的幸福,傾聽鄉村振興的律動。敬請關注。

不食河豚,焉知魚味?吃了河豚,百鮮無味……中秋,正是家鄉曹妃甸河豚味美肉肥的好時節。10月1日,淅瀝秋雨擋不住回鄉的腳步,半路上記者就仿佛已經聞到了河豚的鮮美。

“前陣子,十裡海養殖場的‘河豚小鎮’登上了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欄目的舞台,一定特別好。”不知不覺間,記者已走進這座“河豚鮮飄千裡”的小鎮。

走在小鎮街道上,一幅幅精美的3D畫映入眼帘:碧藍的大海,豐收的河豚魚“蹦”出了魚簍……跟兒時記憶中腥氣扑鼻的魚塘和蝦池不同,雨中的小鎮非但沒有泥濘臟亂,反而愈發清新。

本以為下著雨,沒什麼人來,卻在垂釣區發現了許多游客撐著傘,拿著竿釣水裡的“楞蹦魚”。一邊“陪釣”一邊講解的正是小鎮的負責人孫衛忠。

“‘漁’是我們這兒的特色,不僅能吃到包括河豚在內的各種魚,還能釣魚、體驗漁文化,特別是一摸河豚,它就生氣,身體便會膨脹,鼓成小球,一會兒我們就去體驗一下。”孫衛忠講得繪聲繪色,一旁的游客則是“垂涎欲滴”。

據孫衛忠介紹,“河豚小鎮”的建設思路是將“漁鄉風貌、漁業風光、漁家風情”融為一體,將美食與美景融為一體,打造具有養殖、垂釣、漁事體驗、餐飲、特色民宿等功能為一體的休閑度假基地。

轉眼已是中午,小鎮裡“十裡漁家”河豚魚主題餐廳裡熱鬧非凡:有的站在壁畫前,和栩栩如生的河豚魚合影﹔有的將桌上各種河豚魚烹飪菜肴拍照發朋友圈﹔有的則是拿起河豚魚,看著它們“鼓成球狀”……

忙完手上的活兒,廚師長郝鑫一邊擦著汗,一邊高興地說:“‘河豚小鎮’用旅游融入的方式,給河豚養殖加了把勁兒,讓越來越多的游客嘗到‘神秘’又味美的河豚。”

記者小時候聽老人們說,由於獨特的自然條件,曹妃甸海域的河豚種類眾多,常見的品種為紅鰭東方豚、菊黃東方豚等。只是由於環境的變化,食用河豚紅鰭東方豚已十分少見,難道情況有變?

“曹妃甸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人工養殖河豚魚。現在曹妃甸每年往韓國、日本出口優質河豚魚產品差不多800噸,是國內最大的紅鰭東方豚生產、出口加工基地。前年,曹妃甸還被評上了‘中國河豚魚之鄉’的稱號哩。”從業多年的郝鑫,不僅是做河豚魚的專家,更是河豚知識“大王”。郝鑫說,曹妃甸遍地是吃河豚魚的館子,紅燒、汆湯、烹炸,咋做的都有,咋做都好吃,河豚魚的鮮美總能令食客流連忘返。

“讓食客變為游客,把河豚養殖業與旅游業相融合,我們小鎮就是這樣做的。”孫衛忠自豪地說,通過打造“河豚小鎮”,如今,“游曹妃甸、吃河豚魚”已成為該區旅游業發展的特色和亮點。2019年,“河豚小鎮”旅游收入超過3500萬元,全養殖場漁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萬元。(記者王育民)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