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 國資擔當】系列報道之三

河北港口集團駐村工作隊:多措並舉“點亮”幸福夢

周立軍 周博

2020年08月12日08:05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打贏脫貧攻堅,不乏擔當者的身影!在河北脫貧一線,省國資委監管的企業在張家口、承德、保定、石家庄市所屬21個縣區61個鄉鎮擔負著81個貧困村脫貧攻堅任務,243位國資系統的扶貧干部在扶貧過程中探索出了多條各具特色的脫貧路徑,為貧困地區撐起了一片天。

近日,人民網深入一線,感受貧困地區的喜人變化,全方位展示扶貧路上的國資擔當,為您帶來《脫貧攻堅 國資擔當》系列報道。

“愛家園,睦鄰裡,民風善,守規矩......”在張家口市張北縣盤城房村,360字的“村規民約三字經”寫在寬大整潔的村民文化廣場正東牆上。

平整寬闊的村路通向一座座翻修一新的村居,抬頭看蒼穹,一碧千裡、萬裡無雲,低頭見村外草原遼闊、牛羊成群,處處可見村民幸福的笑臉。

2017年,河北港口集團承擔起張北縣及盤城房村、東號村、落花營村3個省級深度貧困村的扶貧攻堅任務,以“易地搬遷扶貧”為突破口,以創新產業扶貧方式激活地方“造血功能”,以精神文化幫扶凝聚脫貧攻堅正能量。

張家口市張北縣幸福港灣養老社區。周立軍攝

易地搬遷入住“幸福港灣”

“這回好了,河北港口集團給我們建起了養老社區,我就可以在家門口一邊工作一邊照顧親人了,一切都和做夢一樣。”席衛琴是張家口市張北縣“幸福港灣”養老社區院長助理,談到家鄉的變化,她的雙眼濕潤了。

坐落在張北壩上的盤城房村、東號村和落花營村,3個行政村的常住人口隻有342戶600余人,空心率達75%,平均年齡超過了65歲,空心村、危房、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突出。

圍繞這些影響脫貧致富的瓶頸問題,河北港口集團向張北縣政府無償捐贈1600萬元,建設具備扶貧、養老、醫療功能的張北“幸福港灣”養老社區。“搬進來吃的也好,穿的也好,娛樂也好,這就跟城裡人的生活一樣。”“養老社區的娛樂室非常火,我們天天過來鍛煉身體,比每天坐著強多了。”幸福港灣社區老人激動地說。

幸福港灣養老社區的彈唱的老人們。周博攝

張北“幸福港灣”養老社區內的養老住房、醫務室、護理室、活動室等一應俱全。目前,118名貧困老人全部入住社區,其中大部分是失能半失能。

河北港口集團駐張北縣盤城房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曹棟表示,幸福港灣養老社區既解決了周邊鄉鎮窮困老人的養老問題,也為張北縣將來的社會養老開發了一種新模式。

港會服裝加工廠生產車間。周博攝

項目思維激活“造血扶貧”

“現在的日子過得比以前好多啦!不僅住上了新樓房,還能在家門口有份工作,家裡壓力小多了。”東號村村民宇文生激動地說,易地搬遷到新居后,現在她是港會服裝廠的一名工人。

隨著貧困群眾從低矮破舊的土坯房搬進整潔寬敞的新樓房,如何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防止“邊脫貧邊增貧”,河北港口集團與張北縣政府在“兩區同建”的問題上達成了充分共識。根據當地貧困勞動力現狀,在易地搬遷安置區附近創辦一個勞動密集型的服裝加工企業。

2018年底,坐落在秦皇島市的一個集體企業“秦皇島港實業服務公司”由於企業改制,其所屬服裝加工廠停工停產。港口集團與工作隊主動對接,將收購的秦皇島港實業服務公司的縫紉機、鎖眼機、釘扣機、粘合機等12台設備及部分原材料整體收購,捐贈給張北縣公會鎮易地搬遷扶貧安置區,同時捐贈資金採購了32台先進的裁剪縫紉設備,作為創建新服裝廠的基礎。然后協助鎮政府啟動建立“港會服裝加工廠”,提供了第一筆訂單,推動勞動力由體能型向技能型轉變,“輸血扶貧”轉向“造血扶貧”。

在當地政府的扶持、幫助下,服裝廠的生產能力、產品質量、職工素質不斷提高,服裝加工廠先后有20多家企業來扶貧工廠訂制、加工服裝。目前,已完成了28300套服裝加工任務。

“港會服裝廠按照“113”即一個平台,一份租賃,三種資金的模式進行運行,實現精准扶貧,服裝廠經營利潤用於公益事業、道德銀行和愛心超市及其他貧困救助。”河北港口集團扶貧辦科長馬春平說。

目前,港會服裝加工廠在崗員工24名,實現了“就業不出小區,打工不離家園,車間開在家門口,勤勞致富靠雙手”,為貧困人口“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提供有力支撐。

產業扶貧走上幸福之路

2019年,駐村工作隊以“企業+村集體+幫扶單位+貧困戶”“三托一”模式,在3個幫扶的深度貧困村推廣實施了總計827畝藜麥、110畝奶油南瓜和18個特色蔬菜大棚等項目。

盤城房村的罐裝車間加工包裝農產品。周立軍攝

“搬遷到公會新村社區后,我們要引進高產、高經濟附加值的農作物,開展特色種植,提高耕地收益,走出了一條規模化、機械化發展高經濟附加值農作物的種植產業之路。”河北港口集團駐東號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佟德友說。

在工作隊和村委會的努力爭取下,投資1300萬元的東西部協作大棚西瓜種植產業園落地東號村,建設大棚1200個,共佔地750畝,租賃期為2020-2027年,租地價格380元/畝。目前,西瓜大棚前期征地工作工作已經完成。項目投產后,預計種植項目將一地生“三金”即租金、薪金、承包經營收益金,將實現年租金收益28.5萬元,直接惠及123戶村民。

此外,河北港口集團駐村工作隊還協助所幫扶的貧困村創辦了集體企業——“張北草之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並以此為平台挖掘農副產品生產潛力,培育“造血功能”,捐資建設“農產品灌裝扶貧車間”,並聯合張北祥原和商貿公司等多家民營企業研發、加工、包裝、銷售特色農副產品,成功將藜麥、燕麥片、小米、胡麻油等優質農副產品銷往外地,累計經營收入405萬元,僅2017、2018兩年就向村集體分紅39萬元。

佟德友表示,沒有品牌就沒有長遠性,如果我們把渠道搭建好,當地就可以借助這一品牌獲得可持續發展。在工作隊的努力下,當地注冊了“東號村”農產品商標,為日后的品牌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扶貧產業的帶動下, 3個省級深度貧困村發生了顯著變化。村民們在河北港口集團幫助下,正在努力實現致富奔小康的夢想。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