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高路遠到一路坦途,井陘縣旅游環路激活千年古村落,打通了群眾脫貧致富的康庄大道——

河北井陘:"天路"帶我踏上小康路

2020年07月18日08:38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天路”帶我踏上小康路

近日航拍的井陘太行“天路”。河北日報記者 史晟全攝

7月9日清早,井陘縣於家村。“一品香飯店”進菜的越野車,准時駛上太行“天路”。

坐在副駕駛位置的老板娘李秀英不停向車窗外張望。綿延起伏的山巒中,柏油路蜿蜒曲折,兩側梯田綠意盎然,沿線村落古韻悠悠。

這條全長60.4公裡的旅游環路,宛如一條飄動的玉帶,將“窮山溝”和外面的世界連通了起來,帶火了沿線27個傳統古村落的鄉村旅游,被人們親切地稱為井陘太行“天路”。

在李秀英眼裡,這是一條改變山裡人命運的致富路、小康路。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李秀英從山西嫁到於家村,當時,村裡出村路隻有一條九曲十八彎的羊腸小路。

山高坡陡路難走。閉塞的交通把山裡山外分割成兩個世界。井陘縣於家鄉、南障城鎮等深山區鄉鎮的很多村庄,擁有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卻很難轉變成發展優勢,長期處在深度貧困之中。

“人均兩分水澆地,幾乎家家都是貧困戶,唯一的出路就是外出打工討生計。”跟村裡的其他姐妹一樣,為了生計,李秀英撇家舍業一人來到石家庄的飯店打工。

於家村是明朝名臣於謙后代修建的石頭村,村中古風古貌保存完整。“學到了手藝,做夢都想回村開個農家樂,把日子過紅火。但沒有像模像樣的路,沒有人上山爬坡來這裡看景、吃飯。”

1993年,於家村終於修通了一條出村的柏油路。李秀英看到了希望,她向親戚借了3600元錢開起了農家樂,但生意慘淡,“兩三天才來那麼兩桌客人。”

李秀英咬牙堅持著,1998年於家石頭村景區開放,農家樂的生意終於有了起色。正當李秀英憧憬著能有更大的發展時,2016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剪斷了她的所有夢想。

“洪水沖斷了唯一的出山路,俺家的農家樂也被淹了。”李秀英回憶著。

正當李秀英心灰意冷之時,一則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井陘縣委、縣政府決定向大山宣戰,修建一條古村落旅游環路。

聽到這個消息,李秀英重拾信心。“等路通了,人氣自然旺,來吃飯的游客肯定少不了。”二話不說,李秀英扛起鐵鍬加入到了義務修路的隊伍。

2018年十一假期,這條被網友稱為井陘太行“天路”的旅游環路通車,原本分散的大梁江、於家村等27個古村落“串珠成鏈”,還與縣內其他景區以及外界形成快速交通網。27個古村落的全線車程,由過去的4小時縮短到了40分鐘。

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遠。

沉睡千年的古村落“火”了,不僅吸引了大批省內外游客,一個個旅游新業態也隨之出現。於家村入駐了新的旅游開發公司,水窯窪村建起了桃花源高端民宿……一大批企業前來投資,井陘縣全域旅游格局逐漸形成。

一輛輛大巴、自駕車載著滿滿當當的游客開進山,李秀英的農家樂也跟著火了起來。為了更好滿足游客需求,她對農家樂進行了擴建、裝修,餐桌增加到15張,農家樂升級為“一品香飯店”。

“學過廚師的兒子一直在外打工,現在也把他叫了回來。菜品也從原來的饅頭、大鍋菜和幾個小菜,增加到幾十種農家菜。”為了方便買菜進貨,李秀英還花十幾萬元買了一輛越野車,“趕上周末或者節假日,一天毛收入能有2000多塊錢哩!”

“一品香飯店”生意紅火,鄉親們紛紛找李秀英取經,“俺們也開個農家樂,能行不?”

“‘天路’那麼美,游客那麼多,咋不行?有啥不懂的盡管問我!”在李秀英的帶動下,短短兩年時間,於家村發展起17家農家樂餐館。“‘天路’讓咱踏上小康路,鄉親們的日子肯定越過越紅火!”李秀英打心眼裡高興。

太行“天路”,不僅讓沿線越來越多像李秀英一樣的村民發家致富,也激活了井陘縣的文化旅游產業。“天路山地多彩經濟帶”雛形初顯,帶動了特色生態農業、民宿、文化體驗等多業態融合發展。

數據顯示,2019年,井陘縣旅游綜合收益和游客數量實現“井噴式”增長,全縣旅游綜合收益達到23.6億元,同比增長6.5倍﹔游客數量突破550萬人次,同比增長3.5倍。(記者任學光、董昌)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