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

2020年02月17日08:32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

  日前,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全文如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脫貧攻堅最后堡壘必須攻克,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必須補上。全省上下務必深刻認識做好“三農”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部署,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強化舉措、狠抓落實,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短板兩大重點任務,持續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全面完成脫貧任務。堅持精准施策,加大幫扶力度,扎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加大特殊困難群體兜底保障力度,全面落實養老、醫療、醫保、低保、救助等綜合性社會保障措施,確保剩余3.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上半年全部達到脫貧條件,如期實現脫貧。對貧困人口較多的貧困縣和貧困村實行挂牌督戰,統籌資源、強化舉措,加大支持力度,加強督導檢查和跟蹤問效。堅持現行標准,嚴格執行國家脫貧標准,堅決防止降低標准、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堅決防止拔高標准、吊高胃口,確保脫貧攻堅質量成色。

  (二)切實保障脫貧質量。全面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逐村逐戶逐人逐項進行排查,認真查找短板弱項,建立問題台賬,結合國考和省考發現問題一體整改、限期整改,一項一項整改清零,一戶一戶對賬銷號。扎實開展國家脫貧攻堅普查工作,對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情況、獲得幫扶情況、參與脫貧攻堅項目情況等進行查漏補缺,確保過程扎實、結果可靠,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和群眾檢驗。

  (三)健全完善脫貧防貧長效機制。建好用好脫貧防貧攻堅6項重點任務清單,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措施實、效果好。對非穩定脫貧戶、非建檔立卡低保戶,強化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建立救助對象工作台賬,落實產業就業、兜底保障、防貧保險、社會救助等政策措施,切實防止致貧返貧。對低保人口持續關注和精准幫扶,防止因低保線和貧困線調整使低保人口或邊緣人口變成貧困人口,確保貧困人口規模隻減不增。對大病、慢性病貧困人口實行單列清單管理,切實解決大額剛性支出家庭的實際困難。

  (四)鞏固擴大脫貧成果。強化脫貧攻堅責任落實,穩定扶貧工作隊伍,強化基層幫扶力量,嚴防鬆勁懈怠。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堅持貧困縣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對已實現穩定脫貧的縣,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安排專項扶貧資金,支持非貧困縣、非貧困村貧困人口脫貧。深化產業就業科技扶貧,加大消費扶貧力度,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和“空心村”治理,深化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東西部協作扶貧,落實“千企幫千村”村企結對幫扶機制,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深化扶志扶智、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研究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推動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

  二、加快補上全面小康“三農”短板

  (五)加強農村道路建設。推動“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提質擴面,新改建農村公路4000公裡。在完成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車任務基礎上,有序推進人口規模較大且常住人口較多的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建設,全省60%的鄉(鎮)農村客運班線完成公交化改造,縣城20公裡范圍內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運營率達到80%。加大成品油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對農村公路養護的支持力度。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支持村內道路建設和改造。

  (六)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堅持城鄉統籌、優水優用,科學配置各類水源。在有條件的區域,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換,實施規模化供水工程,年內完成300萬農村居民江水置換任務。積極推進農村飲水工程專業化管護試點建設,建立健全村級飲水安全責任制,加快補齊工程和制度短板,進一步增強專業化管護能力。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做好水質監測。

  (七)增強農村電信暖保障能力。鞏固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成果,新建改造農村電網線路1.5萬千米以上,進一步改善農村地區用電條件,提升供電可靠性,保障農村生產生活用電需求。強化農村信息通信設施建設,在全省所有行政村基本通達光纖寬帶、覆蓋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信號的基礎上,鞏固提升農村通信水平。深入實施農村冬季清潔取暖工程,因地制宜、科學選擇供暖方式,有序推進“煤改電”、“煤改氣”和清潔煤推廣,積極發展生物質能、地熱、太陽能等清潔供暖方式,確保群眾溫暖過冬、清潔過冬、安全過冬。

  (八)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分類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堅持好字當頭、質量優先,選擇適宜的技術和改廁模式,完成農村衛生廁所改造80萬座。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開展就地分類、源頭減量試點,加快垃圾焚燒發電等終端處理設施建設,平原地區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全覆蓋,山區丘陵區、深度貧困地區村庄生活垃圾得到全面清理。梯次推進生活污水治理,優先解決鄉(鎮)所在地和中心村生活污水問題,累計完成1.2萬個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開展村庄清潔行動,推進“美麗庭院”建設。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做到有制度、有標准、有隊伍、有經費、有監督。加大“空心村”治理力度,基本完成空置率50%以上村庄的治理任務。做好村庄規劃工作,以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為契機,把村庄規劃納入全省規劃體系,堅持“多規合一”,制定技術標准和建筑導則,科學確定村庄形態和布局,於2020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村庄規劃編制。開展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重點支持28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區創建,同步推進現代農業園區、農村新型社區、鄉村生態功能區建設,示范引領全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九)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力爭2020年度兩類學校辦學條件達到省定基本辦學標准。全面推行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縣管校聘”,實行職稱評聘向鄉村教師傾斜政策,符合條件的鄉村學校教師納入當地政府住房保障體系,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認真落實鄉村教師鄉(鎮)工作補貼政策和22個集中連片特困縣、12個貧困山區縣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持續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專項行動,鞏固義務教育普及成果。增加學位供給,有效解決農民工隨遷子女上學問題。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新(改、擴)建農村幼兒園300所。擴大職業教育學校在農村招生規模,提高職業教育質量。

  (十)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管理水平,改善設施條件,辦好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准化建設覆蓋率達到50%以上,消除醫療服務空白點。全面推行村衛生室人員、財務、藥械、業務、准入退出、績效考核等由鄉(鎮)衛生院統一管理。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適當簡化本科及以上學歷醫學畢業生或經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的招聘程序,積極盤活用好基層衛生機構現有編制資源,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的本科醫學畢業生畢業后要納入鄉(鎮)衛生院編制管理,鄉(鎮)衛生院可優先聘用符合條件的村醫。加強基層疾病預防控制隊伍建設,做好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控。將農村適齡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檢查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范圍。

  (十一)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制度,適當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准。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醫保門診費用統籌及支付機制,完善規范大病保險政策和管理。設區市域范圍內實現“一站式服務、一窗口辦理、一單制結算”。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基礎養老金待遇標准。完善城鄉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加強農村低保對象動態精准管理,農村低保最低指導標准提高到4400元。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發展互助式養老,多形式建設日間照料中心,改善失能農村老年人護理服務。

  (十二)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積極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牢牢佔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推動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發揮縣級公共文化機構輻射作用,加強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向鄉村延伸,鼓勵城市文藝組織深入農村地區開展惠民演出活動,實現鄉村兩級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實施鄉村文化人才培養工程,加強群眾文藝輔導基地建設,支持鄉土文藝團組發展。保護好歷史文化名鎮(村)、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農業文化遺產、古樹名木等。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支持力度,依法實施差別化的民族支持政策。鼓勵開展群眾性節日民俗活動,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每個縣(市、區)都要選擇1個村舉辦慶祝活動。

  (十三)著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大力推進鄉村綠化,完成村庄綠化面積25萬畝,創建國家級森林鄉村300個、省級森林鄉村500個。大力推進草原生態修復治理,實施退化草原生態修復治理100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73%。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落實各級河湖長責任,推進河湖清理整治。以縣域為單元開展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以太行山、燕山重點生態功能區為重點,開展以小流域為單元的山水林田路村綜合治理,全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000平方公裡。穩步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利用。加大農村地區人工增雨(雪)力度。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十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堅持多措並舉,著力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針對農民工就業壓力增大的形勢,加大援企穩崗工作力度,落實涉企減稅降費等支持政策,放寬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申領條件,落實國家提高農民工技能提升補貼標准政策。農民工失業后,可在常住地進行失業登記,享受均等化公共就業服務。拓寬農民工就業渠道,實施百萬農民工大培訓,深化京津冀勞務協作,打造家政服務、養老護理、醫院看護、餐飲烹飪、電子商務等區域性勞務品牌。以政府投資項目和工程建設領域為重點,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排查整頓,執行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制度。鼓勵各地設立鄉村保潔員、水管員、護路員、生態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

  三、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十五)穩定糧食生產。嚴格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2020年糧食總產量保持在700億斤以上。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加快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新建286萬畝、達到4982萬畝。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大力推廣優質專用和節水品種、綠色高產高效集成技術。抓好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落實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積極爭取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加大產糧大縣獎勵力度,優先安排農產品加工用地指標。支持產糧大縣開展高標准農田建設新增耕地指標跨省域調劑使用,調劑收益按規定用於建設高標准農田。

  (十六)抓好生豬穩產保供。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強化縣級抓落實責任,確保2020年年底前生豬存欄達到1560萬頭以上,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引導生豬養殖向玉米主產區和承載空間大的區域轉移,吸引大型生豬養殖企業在我省布局建場,提升中小養殖場標准化養殖水平,加快生豬產業轉型升級。引導生豬屠宰加工向養殖集中區轉移,逐步減少活豬長距離調運,推進“運豬”向“運肉”轉變。防止隨意擴大限養禁養區等問題。壓實非洲豬瘟防控主體責任,嚴格落實防控措施。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落實防疫人員和經費保障,在生豬大縣實施鄉(鎮)動物防疫特聘計劃。積極促進禽肉、牛羊肉等生產,引導優化肉類消費結構。加強市場監測和調控,規范市場秩序,確保市場供應。

  (十七)實施奶業振興行動。圍繞千萬噸奶目標任務,強化地方政府和乳品企業“雙規劃”管理,2020年生鮮乳產量增加31萬噸、達到460萬噸,乳制品產量達到410萬噸,其中嬰幼兒乳粉達到10萬噸。建設綠色優質奶源基地,新建80個智能奶牛場、達到590個,奶牛存欄增加8萬頭、達到123萬頭,全省奶牛平均單產達到8.1噸。提升乳品加工能力,安排工業轉型升級資金8000萬元、戰略性新型產業資金8000萬元,重點支持新(擴)建一批嬰幼兒乳粉加工廠、液奶及奶酪黃油加工廠,擴大嬰幼兒配方乳粉、巴氏殺菌乳、奶酪、黃油等高端產品生產能力。加快發展現代草業,連片推進“糧改飼”,青貯玉米、苜蓿、燕麥、飼用小黑麥、甜高粱等優質飼草料種植面積達到220萬畝以上。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