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

2020年02月17日08:32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

  四、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十八)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在穩定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加快農業結構調整,適度調減非優勢區高耗低質低效農作物。“兩區”內保糧食,以品種調優為主,重點發展優質專用糧食作物﹔“兩區”外求高效,以品種調特為主,積極發展特色高效作物和節水農業,重點支持打造10個5萬畝以上農業結構調整示范區和44個萬畝以上示范片。發揮龍頭企業在基地建設、品牌培育、產銷銜接上的引領作用,帶動農業結構調整。

  (十九)大力發展質量農業。對照國際先進標准,無標建標、有標提標,完善特色優勢農產品標准體系,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現代農業園區、規模農業經營主體實現標准化生產全覆蓋,全省農業標准化覆蓋率提高6個百分點、達到70%。重點依托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現代農業園區,全面推行綠色有機標准化生產和全程質量控制模式,著力打造30個特色農業精品示范基地,建設200個國際標准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和600個冬奧會農產品供應備選基地。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實現全覆蓋,強化全過程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監管,建立健全追溯體系,全省農產品抽檢總體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二十)聚力打造品牌農業。發揮河北省農產品品牌發展聯盟作用,著力提升“河北農品·百膳冀為先”整體形象,以特色農業精品為主體,重點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市場影響大、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河北品牌”。開展全方位品牌設計包裝,加大在中央、省主要新聞媒體集中宣傳力度,講好河北農產品品牌故事。繼續舉辦京津冀蔬菜、食用菌、果品、中藥材產銷對接大會,組織開展河北農產品品牌萬裡行活動,拓建一線城市河北品牌農產品展銷窗口,依托阿裡巴巴、京東等電商平台建立農產品河北品牌電商館。

  (二十一)加快發展科技農業。搭建科技創新平台,重點建設一批院士工作站、國家農業重點實驗室、京津冀農業協同創新平台,大力扶持一批省級農業科技園區、星創天地和農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圍繞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研發一批新品種、新機具,推廣精深加工、環保等新技術。以19個省級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為龍頭,完善縣級專家團隊、鄉(鎮)科技服務隊、村級技術指導員服務體系,發展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推動科技服務到產業到村。推廣農業創新驛站,與京津冀農業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打造集科研、孵化、中試、應用、推廣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為縣域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提供集成服務,2020年新建80個、達到160個,基本實現農業縣全覆蓋。推動省市縣三級“農技推廣雲平台”互聯互通,實現農技推廣線上線下有機結合。依托現有資源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加快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智慧氣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二十二)積極發展綠色農業。以國家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為引領,著力構建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示范帶動不同類型區農業綠色發展。加大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力度,在黑龍港和壩上地區實施旱作雨養60萬畝,以黑龍港地區為重點實施季節性休耕200萬畝,新推廣小麥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138萬畝、基本實現全覆蓋,發展高效節水灌溉120萬畝,重點建設14個萬畝農業節水示范區,實現農業節水7.98億立方米。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使用量繼續保持負增長,利用率達到40%以上。開展養殖業污染大整治,整市整縣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5%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加強農藥包裝廢棄物和廢棄農膜處置及回收利用。加強獸醫醫療廢物管理,嚴格分類收集、運送和處置。推動漁業綠色發展,壓減捕撈總量,加強漁業資源養護,積極發展海洋牧場,加強漁港建設和管理改革。

  (二十三)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積極開展農業大招商,組織召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大會,舉辦系列精准招商活動,瞄准世界農產品加工業500強和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招商引資額達到500億元以上,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0個以上。支持重點龍頭企業全國布局,通過並購重組、參股控股、改制上市等形式,加快全國布局,培育一批行業領軍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在主產區建設原料基地、產品預處理基地和加工基地,重點培育發展50個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產業集群,其中年產值超50億元的產業集群15個,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達到60%。

  (二十四)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支持建設一批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加快建設環京津1小時鮮活農產品物流圈。突出環京津、環省會、環區域中心城市地區,改造提升一批骨干批發市場,布局建設一批中央廚房項目。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支持供銷社、郵政快遞企業等延伸鄉村物流服務網絡。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供銷社、郵政快遞企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產地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倉儲物流、初加工等設施,對其在農村建設的保鮮倉儲設施用電實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以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為抓手,完善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加強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建設,推動農村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圍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展農業生態保障、文化傳承、休閑養生等多種功能,集中布局一批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著力打造30條休閑農業精品線路,加快形成環京津、環省會休閑農業度假圈和沿海休閑漁業帶。開展試點示范,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

  (二十五)實施農業對外開放行動。加快建立農業國際合作服務體系,組建全省農業國際合作專家服務團隊,建立農業對外開放數據庫和國別指南。召開農業對外開放暨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大會、首屆中國(河北)國際梨電商大會,組織農產品出口企業參加國際展會,努力擴大農產品出口。加強與美國艾奧瓦州、荷蘭南荷蘭省等友好省州以及“一帶一路”國家交流合作,積極引進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我省。

  五、加強農村基層治理

  (二十六)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入開展“基層黨建質量提升年”活動,對所有村黨組織逐一分析研判,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不斷提升組織力和戰斗力,打造100個黨建示范區。深入實施農村“領頭羊”工程,持續開展基層干部“萬人示范培訓”,著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擔當作為的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全面落實村黨組織書記縣級黨委備案管理制度,建立村“兩委”成員縣級聯審常態化機制。嚴格村黨組織書記監督管理,建立健全黨委組織部門牽頭協調,民政、農業農村等部門共同參與的村務監督機制,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加大農村基層巡察工作力度,強化基層紀檢監察組織與村務監督機構的溝通協作、有效銜接,形成監督合力。持續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派駐第一書記。落實村級組織運轉保障經費政策,開展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推進全省村級集體經濟不斷提質增量,基本消除集體經濟空白村。在鄉村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

  (二十七)健全鄉村治理工作體系。堅持縣鄉村聯動,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加強縣級統籌謀劃,落實領導責任,建立縣級領導干部和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包村制度。加強鄉(鎮)管理服務,整合審批、服務、執法等方面力量,充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宅基地管理、集體資產管理、民生保障、社會服務等工作力量,打造統一管理服務、一站式辦理的綜合服務中心。構建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村民代表會議、村務監督委員會、村集體經濟組織“五位一體”農村基層治理架構,強化村級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加快推進村級標准化綜合服務站全覆蓋。推行村“兩委”干部坐班值班制度,全面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辦,積極推行為民代辦服務網上申報、審核和辦理,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扎實開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推廣鄉村治理創新性典型案例經驗。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鄉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十八)加強平安鄉村建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鄉村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妥善化解土地承包、征地拆遷、農民工工資、環境污染等方面矛盾。推行領導干部特別是市縣領導干部定期下基層接訪制度,積極化解信訪積案。完善“一鄉一法庭”工作制度,開展“一村一法律顧問”服務。對直接關系農民切身利益、容易引發社會穩定風險的重大決策事項,要先進行風險評估。廣泛開展“三無三百”(即無刑事案件、無赴省進京訪、無生產安全事故,重大矛盾糾紛排查率、突出治安隱患整治率、高風險人群管控率三個100%)平安村創建活動。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非法侵佔農村集體資產、扶貧惠農資金和侵犯農村婦女兒童人身權利等違法犯罪行為,推進反腐敗斗爭和基層“拍蠅”,推進防范和整治“村霸”長效機制建設。依法管理農村宗教事務,制止非法宗教活動,防范邪教向農村滲透。深化拓展網格化服務管理,探索推動融多張網為一張網,變“條線網格員”為統一管理、一員多用的“綜合網格員”。開展假冒偽劣食品治理行動。加強鄉村公共安全事件易發領域隱患排查和專項治理,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六、深化農村重點領域改革

  (二十九)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鞏固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証成果,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積極引導土地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以“地押雲貸”等為重點全面推進承包土地經營權擔保融資。做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嚴格農村宅基地管理,加強對鄉(鎮)審批宅基地的監管,扎實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証。爭取國家宅基地改革試點,盤活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通過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於發展鄉村產業。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審批審核程序,盡可能將審批權限下放到縣。推進鄉村建設審批“多審合一、多証合一”改革。

  (三十)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任務。在鞏固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和集體成員身份確認基礎上,合理設置股權,規范股權管理,開展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引導農戶把承包土地、林地、草地的經營權入股新型經營主體,開展集體資源性資產股份合作。做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工作。不斷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確保2020年10月底前高質量完成整省試點任務。

  (三十一)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培育家庭農場,深入開展示范創建,省級示范家庭農場達到1000家。規范提升農民合作社,有序清理“空殼社”,抓好6個國家級整縣推進試點和200個省級規范化建設試點工作。推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經營模式,重點打造300個示范聯合體。培育發展100家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省級示范托管組織、20個農業生產性托管服務品牌。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打造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綜合平台。加快推進農墾、國有林區林場、草原承包經營制度、農業水價等改革,深化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