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易县:山货进京变“网红”

2020年02月05日12:11  来源:河北日报
 
原标题:山货进京变“网红”

  在桑岗村“巢状市场”冷库内,村民正在配货。 河北日报通讯员 宿雅男摄

  1月9日大清早,易县桑岗村67岁的村民许艳红被一阵鸡鸣声唤醒。

  两把玉米面、一把麸子、半把花生饼……这是许艳红给家里的10多只土鸡调配的“营养早餐”。

  “这事不能含糊,小鸡们吃好了,下出来的蛋才好,咱得对得起‘桑岗巢状市场’这块招牌。”看着羽毛油亮的小鸡们争着抢着啄食,许艳红露出了微笑。

  桑岗村地处深山,距离易县县城65公里,村里全是坡地,分散地块多,林果、养殖等产业都难以实现规模发展,曾是脱贫攻坚中难啃的硬骨头。

  2012年,易县扶贫办和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在桑岗村推行“巢状市场”扶贫模式,整合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分散生产绿色农产品,直接对接北京消费群体,实现“点对点”社群营销。

  “去年光靠给‘巢状市场’供应柴鸡蛋和土鸡,我家就有3000多元收入。”许艳红告诉记者,她患有糖尿病,丈夫视力残疾,原来家里开销全靠闺女接济,“巢状市场”让她手里有了“活钱儿”。

  在桑岗村的“巢状市场”冷库,巢市利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许永臣正在带领村民根据订单配货。记者注意到,每份订单上都贴着标签,上面不仅标有收件人的姓名、货品详单,还注明了供应货品的农户姓名。“通过这个标签,客户就知道是谁为他提供了产品,感觉好可以指定购买,产品出了问题也方便追溯。”许永臣介绍。

  “要想留住客户,首先得把好产品质量关。”为此,他们想了不少“土办法”。许永臣特意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小箱子,箱子上有直径不超过3厘米的洞。打开开关,箱子里面的灯泡亮了,他把一枚鸡蛋放到小洞上,鸡蛋的蛋黄清晰可见。“我们给客户供应的农产品,每一件都经过类似的检查。”

  他们还利用扶贫资金建设了一个216立方米的冷库和48立方米的烘干房,配备了一辆载重3.18吨的冷藏车,确保农产品在储藏运输环节保质保鲜。

  “200斤白菜、100斤鸡蛋、80斤排骨、30只土鸡……”合作社会计郝贺芬正在电脑前核对这批订单。“80斤排骨不到1分钟抢光,100斤鸡蛋2分钟断货,30只土鸡上架4分钟售空。”郝贺芬说,他们开设的“巢状市场”消费群共有2000多客户,其中不少算得上“铁粉”,柴鸡蛋、土猪肉等抢手货几乎每次都是“秒光”。

  “2015年11月以来,我们向中国农业大学、万柳小区等8个配送点配送了超过5000个订单,销售额超过100万元。依托‘巢状市场’,2018年全村15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9年人均收入7025元,比2014年翻了一番还多。”桑岗村村干部张长春说。

  “我们和北京的客户可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每次进京送货就像走亲戚,现在我们使用的这个订单快速生成软件,就是北京一位客户免费帮我们设计的。”郝贺芬说,虽然采用“先取货后微信转账”的付款方式,但5年来没有一人欠款。现在北京的8个配送点还成为周围居民向桑岗村村民捐赠书籍、棉衣等爱心货品的捐赠点。

  “‘巢状市场’不仅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推动了城乡之间的良好互动。我们会继续加大对‘巢状市场’的推广力度,在政策、资金、项目方面给予支持,并采取农产品配送交通补贴、销售奖励补贴等措施,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易县扶贫办副主任马东升说。

  据统计,“巢状市场”扶贫模式已在易县坡仓、良岗等6个乡镇22个贫困村推行,直接带动800个贫困户2000多人实现增收,人均增收1000元。(记者 徐 华)

(责编:陈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