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港城潮涌帆正勁

2021年06月18日09:53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港城潮涌帆正勁

港城潮涌帆正勁

——走進國家首批進一步對外開放沿海港口城市秦皇島 

具有百年歷史的秦皇島港西港區內,多次成功舉行各類帆船賽事活動。秦皇島市實施國際旅游港建設工程,在保留港區原有建筑風貌的同時引入“文化+旅游”新項目,這座百年老港見証了港口從快速發展到轉型升級、港城深度融合的歷程。 河北港口集團供圖

夏日時節,渤海之濱清風拂面,浪激潮涌。港城秦皇島花紅柳綠,一派繁華景象。港口碼頭,大型機械作業繁忙,巨輪穿梭﹔產業園區,企業創新發展蹄疾步穩﹔城市公園,市民休閑健身閑適安逸……

1984年,秦皇島市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14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伴隨著開放步伐,秦皇島市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一座獨具魅力的海濱旅游名城。

站在時代的新起點,秦皇島市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改革開放向新的廣度、深度、高度邁進,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沿海強市、美麗港城,繼續書寫城市發展的壯麗詩篇。

一座港口:見証轉型發展之路

昔日的廠房、辦公樓變身咖啡館、主題酒店,喧囂的碼頭成為情侶密語、娛樂休閑的港灣……一批又一批游人走進秦皇島港西港區,在涼爽的海風、怡人的風景中,感受百年港口歷史傳承和近代工業文化的魅力。

秦皇島,因港而生、依港而興,港口與城市發展一脈相承。始建於1898年的秦皇島港在新中國成立后,承擔起“北煤南運”的重要使命。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秦皇島港駛入發展快車道。

1982年,在港口做建筑工人的李俊喜轉行到當時的秦皇島港務局裝船隊工作。入職第二年,秦皇島港煤碼頭一期工程建成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施工,裝卸工藝設備自己制造、安裝的大型煤炭輸出專業碼頭,年設計通過能力1000萬噸,確立了秦皇島港作為國家能源輸出大港的地位。

“那煤走得跟流水一樣嘩嘩的,太快了。”想起以前人工裝卸的場景,碼頭的自動化作業讓李俊喜感到興奮。

秦皇島成為沿海開放城市后,秦皇島港先后實施了煤二期、煤三期、煤四期直到煤五期工程,逐漸擁有了世界一流的現代化煤炭碼頭、裝備先進的雜貨和集裝箱碼頭,由單一的煤炭碼頭發展成為集煤炭、油品、雜貨等多種類貨物裝卸運輸的綜合性港口。

煤二期投產兩年后,李伏玉跟隨父親的腳步,進入秦皇島港工作,當年的毛頭小伙子如今已成長為技術骨干。父子兩代人見証了港口貨物裝卸從人工到半機械化,再到自動化、智能化的變遷。

“改革開放以前,卸2輛載重120噸的焦炭車需要6個小時,現在自動化裝卸設備卸3輛裝載240噸的煤炭車,僅需50秒左右。”全國勞動模范、秦港股份第二港務分公司裝船一部副部長李伏玉說。

2011年,國務院批復《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隨著規劃的深入實施,秦皇島港的新定位日益清晰——有序推進由煤炭大港向國際旅游港轉變。2013年6月,父子二人目睹港口轉型的歷史性一幕——具有百年歷史的秦皇島港西港區煤炭碼頭關停。按照河北省加快港口資源整合和轉型升級的要求,秦皇島港堅持以城定港、港城互動,強化港口的旅游與城市服務功能,實施國際旅游港建設工程,保留港區原有建筑風貌的同時,引入“文化+旅游”新項目,在百年老港的歷史血脈中,注入現代時尚元素,推進國際知名旅游港和現代綜合貿易港建設,開啟秦皇島港轉型升級、港城深度融合的新歷程。

2020年,秦皇島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94億噸,華麗蝶變后的秦皇島國際旅游港年接待游客也突破百萬人次。李俊喜再次走進西港區時感嘆:“這裡可真變了,變得太美了。”

一個開發區:展現改革開放活力

不久前,上市公司康泰醫學系統(秦皇島)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與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擬簽訂投資合作協議,計劃在秦皇島經開區投資建設康泰醫學產業園項目。自1996年成立以來,這家主營醫療診斷、監護設備的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我來康泰時,公司還在成立之初的舊址,僅有四層樓,員工80余人,其中研發團隊還不足30人。”2003年,王樹志入職康泰公司,當時公司自主研發的產品主要是生態心電圖儀、數字腦電地形圖儀、動態腦電圖儀三類。

2008年,隨著開發區二次擴區,康泰公司整體搬遷到經濟技術開發區康泰科技園區,研發團隊擴大到150余人,先后開發出一系列產品,並很快打入國際市場。幾年時間,王樹志成為研發部項目經理,公司也從一個經營型企業發展成為研發生產型企業,如今的康泰醫學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醫療儀器研發生產基地之一。

在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聚集了很多像康泰公司一樣的高新技術企業,在開放的大潮中,伴隨著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走創新發展之路,成長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1984年,秦皇島在申報開放城市的同時,謀劃開發區建設,打造開放的窗口和平台。當年10月,國務院批准在海港區大小湯河之間建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在荒灘上開啟創業征程,成為全市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和火車頭。

1986年,七個外商投資項目相繼落地,隨后的幾年裡,來自五湖四海的企業相繼在開發區投資興業。1992年和2000年,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先后兩次實施擴區開發,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導向,逐步形成臨港重大裝備制造業、糧油食品加工業和以汽車零部件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三大標志性產業群,高新技術產業、高附加值服務業、現代化物流業三大成長性產業群,在全市乃至全省改革開放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窗口、示范、輻射、帶動作用。

2020年,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連續九年在全省綜合考核中排名第一。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7.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6.2%。

與此同時,秦皇島不斷創建新的園區,充分發揮開發區、園區窗口平台作用,以招商引資為重點,積極推動全區域全方位開放,帶動全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今年一季度秦皇島市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7.8%,增速居全省第二。

一家民宿:記錄旅游城市變遷

今年“五一”假期,旅游勝地北戴河游客如織,這讓劉庄村經營民宿生意的劉鳳梅對今夏的旅游市場充滿信心。最近一段時間,她一邊接待游客,一邊忙著給民宿“整容梳妝”,更換客房壁紙、調整家具風格、購置新床品……通過細節的不斷完善提升游客的住宿體驗。

劉鳳梅家是劉庄村最早經營家庭旅館的人家,幾乎與沿海城市的對外開放同時起步,“當時宅基地翻建,我公婆建了二層樓,有6個房間,自己住的同時嘗試著接待游客。那時北戴河已經有很多游客,一間房最多時住十幾個人。”

1979年9月,全國第一次旅游工作會議在北戴河召開。這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會議,使北戴河成為中國現代旅游業的搖籃。憑借豐富的旅游資源,秦皇島旅游業得到快速發展。

隨著時代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游客越來越多,對旅游住宿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2017年,劉庄全村進行民宿翻建,劉鳳梅家建了四層樓18間客房,經過精心裝修和規范管理,被當地旅游部門列入精品民宿。按照劉鳳梅的打算,明年將再對民宿進行一次全新的裝修。

“近些年,我市發展全域旅游,景區越來越多,業態越來越豐富,從最初單一的觀光游向深度體驗游發展,出現了很多網紅打卡地,游客越來越年輕,我們的民宿必須隨之提檔升級。”劉鳳梅一家感受著秦皇島旅游業的發展脈搏,不斷加快民宿改造升級的步伐。

北戴河家庭旅館業的變化,折射出秦皇島旅游由小到大、由內到外、由單一到多業態發展歷程,打造以旅游為中心的特色現代服務業體系,秦皇島先后榮獲中國首批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最佳休閑旅游城市、中國旅游競爭力百強市等。“旅游金名片”又對開放起到推動作用,一系列獨具特色的旅游招商活動豐富了對外開放載體,拓展了對外開放空間,進一步提升了對外開放水平。(河北日報記者孫也達 通訊員武藝群)

(責編:張曉博、祝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