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幟展處夢成真——河北省踐行囑托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綜述

2021年05月07日17:41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旗幟展處夢成真

河北,是一塊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國從這裡走來”的土地。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總書記頂風冒雪來到河北阜平縣,進村入戶看真貧,向全黨全國發出脫貧攻堅的動員令。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脫貧攻堅,戰鼓催征。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河北省委、省政府帶領7500多萬燕趙兒女打響了氣壯山河的脫貧攻堅戰。

堅持五級書記一起抓,深入推進精准扶貧脫貧,健全完善縣鄉黨委書記脫貧攻堅“擂台賽”和防貧長效機制,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手抓兩不誤……一項項精准之策落地生根,奮力書寫著中國脫貧故事的河北篇章。

千年夢想,百年奮斗,一朝夢圓。

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庄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得到解決,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阜平、河北,與全國一道,大踏步地走在小康路上——

全省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74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6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歷史上首次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在大戰大考中交出了一份改變貧困面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答卷。

河北脫貧攻堅成色十足。在國家2020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河北脫貧攻堅成效被綜合評價為“好”,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效被綜合評價為“好”。河北實現了2018年、2019年、2020年連續三年每年在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獲得“兩個好”。

思想偉力,引領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

春和景明,太行山深處的阜平,處處洋溢著生機與活力。

在駱駝灣村口,鄉親們新立起“我們過上了好日子”8個大字﹔在顧家台村口,“隻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的標語閃閃發光。

阜,盛也。然而,阜平,當年可真是一片貧困之地。直到2012年,仍有近一半人深陷貧困,全縣30%人口沒有初中以上學歷。

曾經在這片紅色熱土戰斗生活過的聶榮臻元帥,聽說阜平百姓生活還很貧困,流下了難過的淚水,也留下了“阜平不富,死不瞑目”的心願。

中國的脫貧故事,注定會銘刻2012年歲末深情而濃重的一筆。

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赴農村地區視察,就來到老區、山區、貧困地區三區合一的阜平縣,冒嚴寒、踏冰雪深入駱駝灣村和顧家台村考察扶貧工作,向全黨全國發出脫貧攻堅的動員令。

這是一次特殊的看望——1個多月前,黨的十八大召開,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部署,脫貧攻堅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

彼時,河北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有45個國定貧困縣、17個省定貧困縣、7746個貧困村,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張承壩上地區和太行山、燕山深山區,脫貧攻堅難度大、任務重。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指路的明燈。

習近平總書記對扶貧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創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推動了扶貧減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彰顯出巨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威力。

攻堅路上,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和河北人民在一起。總書記對河北知之深、愛之切,黨的十八大以來8次視察河北,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牢記囑托,忠誠擔當。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帶領全省干部群眾以昂揚的斗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干勁,匯聚磅礡力量,攻克千載難題。

一場以燕山—太行山和黑龍港流域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環首都扶貧攻堅示范區為主戰場,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攻堅戰打響。

五級書記抓扶貧,層層立下軍令狀。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在上任伊始就到阜平縣調研,親切看望干部群眾。他帶頭遍訪62個貧困縣,貼近指導推進脫貧防貧各項工作。在田間地頭、貧困戶炕頭,在扶貧工廠、產業園區,王東峰與貧困群眾拉家常、話增收,同黨員干部謀點子、找路子。

面對2016、2017年河北省在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位次落后的壓力,王東峰和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擔任省扶貧開發和脫貧工作領導小組“雙組長”,分別包聯最困難的市縣,帶領全省廣大干部群眾以非凡的決心、非常的舉措,堅決打贏了脫貧攻堅翻身仗。河北實現了2018年、2019年、2020年連續三年每年在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獲得“兩個好”。

創先爭優打擂台,真抓實干印初心。

河北在全國首創開展縣鄉黨委書記脫貧攻堅“擂台賽”,累計舉辦2100多期。一場場令縣鄉黨委書記紅臉出汗的“擂台賽”成為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創先爭優的平台,對推進問題整改、推動工作落實發揮了重要作用。

突出資金要素保障,持續加大投入。

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關於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關於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全方位加強政策扶持,推動人力物力財力向貧困地區傾斜,2018年、2019年、2020年省級財政投入分別增長314%、33.9%、26.5%。

較真碰硬真督嚴考,確保精准落實見效。

聯合督戰保質保量,省扶貧辦與省重點工作大督查辦公室開展脫貧攻堅“聯合督戰”。河北省將國考省考、巡視審計、督查暗訪、民主監督等發現的問題全部納入整改范圍,建起問題清單,逐條核查驗收,整改一個、銷號一個。每年抽調省市縣精兵強將組建實地考核組,從全國高等院校公開招標一流的第三方評估團隊,以考核評估找問題、搞整改、補短板、促提升。

盡銳出戰,一往無前,戰貧斗困,不勝不還!

8年間,6.1萬名駐村干部和1.6萬名駐村第一書記、7746個駐村工作隊、34.8萬名幫扶責任人,奮戰在河北脫貧攻堅一線。

8年間,全省扶貧系統加班加點、扎實苦干,統籌協調、壓實責任,嚴格時限、盯辦要賬,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見效,做到了頂得上、扛得住、戰得勝。省扶貧辦緊盯目標任務,履行統籌協調、督導檢查、考核評估的職能,發揮了參謀部、作戰部、排頭兵作用。

黨員干部在日裡夜裡、案頭燈下細細謀劃,風裡雨裡疾馳奔走,讓鮮紅的黨旗始終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高高飄揚。

他們,將生命定格在了脫貧攻堅征程上——

河北農大教授李保國用30多年的堅守與付出,推廣實用技術36項,讓140萬畝荒山披綠,讓10多萬農民擺脫世代貧困。習近平總書記對他的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批示,稱贊他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李保國去世后,他的妻子、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研究員郭素萍,以及200多支“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沿著李保國的足跡,到基層去、到一線去、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

在脫貧攻堅斗爭中,河北省36名同志將生命定格在了脫貧攻堅征程上,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他們,是帶領脫貧列車全速前進的“火車頭”——

在外地做生意的顧瑞利回到家鄉,當選了阜平縣駱駝灣村黨支部書記,他打開思路發展鄉村旅游,引進旅游公司,打通村旅游公路,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阜平縣旅游部門的干部陳國,被派到顧家台村當黨支部書記。“全國、全省都來支援俺老家脫貧,不回去,那算個啥?”接到任命第二天,陳國就住進了村委會辦公室,一干就是整整6年,活脫脫變成了一個老農民。

他們,成了鄉親們聯名挽留的“特殊”村民——

石家庄市工商業聯合會駐平山縣南文都村第一書記張端樹,歷時3年多,帶領群眾徹底改變窮村舊貌,建起了文都河農業生態觀光園。扶貧工作期滿,鄉親們聯名寫信要他“留下來”,他也由此成為村裡第688名村民。

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駐陽原縣四十畝灘村第一書記孫國亮,駐村整整5年,皮膚由白淨變黝黑、頭發由濃密變稀疏、體重下降40多斤。而他幫扶村的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2600元增長到2020年的1萬余元。

8年來,無數扶貧干部與群眾擰成一股繩,苦干實干,把最美的年華、最熱的心奉獻給脫貧攻堅事業,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典型。在今年2月舉辦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塞罕壩機械林場獲得“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孫國亮等71人、中共阜平縣委員會等54個集體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

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共產黨人歷經歲月砥礪,始終不變的初心。

千難萬險何所懼,大戰大考煉真金。時光回溯到2020年初,河北還有剩余貧困人口1.6萬戶3.4萬人,分布在9個市、93個縣、7217個村。

貧困程度深、致貧原因復雜,剩余的貧困人口,都是難中之難、貧中之貧。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既定的節奏:貧困群眾外出務工、扶貧產品銷售、扶貧項目建設等受到一定沖擊,少數貧困群眾因疫致貧返貧風險增加。

力保3.4萬剩余貧困人口高質量脫貧,河北省明確時間表、路線圖。

分區分級精准施策。河北省研究出台剩余貧困人口如期高質量脫貧推進方案、消費扶貧行動實施方案等10多項政策措施,支持帶貧益貧企業復工復產,促進貧困勞動力優先就業。

消費扶貧增新動力。河北省組織各地加強與“扶貧832平台”、阿裡、京東、蘇寧等大型電商平台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產銷對接。

扶貧干部戰疫不誤戰貧。全省一線扶貧干部全力阻擊疫情在貧困地區蔓延,既當防疫“戰斗員”,又當脫貧“領路人”,全力確保防疫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兩不誤。

攻堅克難,捷報傳來:2020年2月底,隨著河北最后一批13個貧困縣摘帽,阜平縣脫貧了!當年6月,全省剩余的3.4萬貧困人口全部達到穩定脫貧條件。

阜平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縣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3262元增長到2020年的10830元,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駱駝灣村、顧家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15660元、17390元。鄉親們過上了紅紅火火的好日子,紛紛點贊黨的好政策。

習習暖風,遍拂太行。青山不老,換了人間。

“駱駝灣成了‘幸福灣’”“鹽鹼地鋪出幸福路”“農民家門口‘變’工人”——打開這幅山鄉巨變、山河錦繡的燕趙畫卷,映入眼底的,是一幕幕上下同心奔小康的感人故事,是無數個“一顆汗珠摔八瓣”干出好日子的人。

精准施策,用發展的辦法消除貧困根源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張北縣德勝村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德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葉潤兵內心激動不已。

4年前,2017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張家口市張北縣德勝村,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考察脫貧攻堅工作。總書記強調,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准”這盤棋,做到扶貧對象精准、扶貧產業精准、扶貧方式精准、扶貧成效精准。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定前行。德勝村利用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建起兩座村級光伏電站,有了旱澇保收的“鐵杆庄稼”﹔發揮馬鈴薯育種優勢,利用扶貧項目資金,建起280個微型薯大棚,有了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2018年底,德勝村整體脫貧出列。2020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400元。脫貧攻堅,德勝村真的得勝了!

貧有百樣,困有千種。脫貧攻堅,貴在精准,重在精准,成敗之舉在於精准。

8年來,河北省各地找准症結、精准發力,有針對性地採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科技扶貧等措施,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幫扶轉變。

發展能力來自產業扶貧——

阜平縣率先行動起來,積極探索產業脫貧的有效路子。經過深入調研論証,阜平縣干部群眾發現,食用菌種植在當地大有可為——食用菌喜歡冷涼氣候,阜平晝夜溫差大﹔山區林木豐富,可提供菌棒的木屑原料。經過多年發展,阜平全縣建成98個園區、4610棟大棚,年產香菇5.5萬噸,直接帶動群眾1.5萬戶,戶均年增收1.7萬元。

產業扶貧是覆蓋面最廣、帶動人口最多、可持續性最強的扶貧舉措。全省因地制宜實施特色種養、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特色手工業、光伏等產業扶貧項目5.3萬個,培育扶貧產業園629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96個、省級扶貧龍頭企業591家,開通河北扶貧產品線上展館,建立到村到戶扶貧產業清單台賬,實現產業扶貧項目貧困戶全覆蓋。

發展能力來自就業扶貧——

邯鄲魏縣發展“扶貧微工廠”上百家,創建了村建、企用、鄉管、縣補的模式,被國務院扶貧辦列入“全國脫貧攻堅100計”第一計。

加強京津勞務協作,加大培訓力度,規范設置管理公益崗位和扶貧車間,多渠道幫助受疫情影響的群眾就業,確保人人有活干。2020年全省貧困勞動力務工90.37萬人,相當於2019年務工人數的130.1%。

發展能力來自科技扶貧——

由保定市政府與河北農業大學合作發起實施的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自2017年實施至今,共建設創新驛站81個,100多項新技術、新成果率先在驛站轉化落地﹔累計開展技術培訓600余次,輻射帶動30.27萬貧困人口脫貧。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的做法先后入選2019年全國精准扶貧典型案例、2020年第二屆全球減貧最佳案例。

發展能力來自生態扶貧——

塞罕壩機械林場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依托百萬畝森林資源積極發展綠化苗木、森林旅游等綠色生態產業,輻射帶動近4萬人走上致富路,其中貧困人口2.2萬人。

對於“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的貧困群眾,河北省則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工資收入、入股分紅、光伏扶貧收益……搬出大山后,一筆筆收入讓陳相華笑得合不攏嘴。

陳相華是豐寧滿族自治縣石人溝鄉凌營村6組村民,之前住在半山腰,家裡10多畝地都是靠天收。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陳相華和老伴去年搬到了縣城集中安置區,還找到了離家近的好工作。

“搬”出窮窩窩,“遷”來好生活。河北省提前1年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涉及7市35縣(區)的30.2萬名搬遷群眾全部實現搬遷安置。去年,全省規劃的632個扶貧產業園區全部建成,13.59萬易地扶貧搬遷貧困人口全部落實后續幫扶措施。1073個農宅空置率50%以上的“空心村”全部完成治理。

徹底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全省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實現動態清零,所有貧困戶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全覆蓋,所有行政村實現標准化衛生室和村醫配備全覆蓋,累計改造農村危房29.5萬戶,建成飲水工程3.4萬處、79.6萬貧困人口受益。

如何啃下深度貧困地區“硬骨頭”?

河北的實踐是:從扶“面”到扶“點”,從“大水漫灌”到“定向滴灌”。

張承壩上地區的康保、沽源、尚義、張北、豐寧、圍場和深山區的陽原、阜平、淶源、隆化等10個深度貧困縣,及其206個深度貧困村,是全省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堅中之堅。

將政策、資金重點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河北省集中力量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對10個深度貧困縣在政策支持、資金投入、項目建設、要素保障等方面實施重點傾斜,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累計投入90.39億元。建立“五包一”“三包一”機制,構建了全面覆蓋的包聯體系。在206個深度貧困村建成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提升項目2700多個,鄉村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眾力並則萬鈞舉,人心齊則泰山移。

對扶貧資源精確化配置,讓各類資源更多地向貧困地區傾斜,河北省扎實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央單位定點扶貧、駐冀部隊幫扶、“千企幫千村”行動,構建全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格局。

扶貧協作,守望相助。從2016年起,京津兩市陸續對口幫扶張家口、承德、保定3市28個縣,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62.85億元,實施項目2356個,選派挂職干部和技術人才2367人。2018年簽訂東西部扶貧協作協議以來,三地連續3年超額完成京冀、津冀年度扶貧協作協議任務。

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匯入脫貧攻堅的洪流。

31家中央單位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1.47億元,實施項目859個,為貧困地區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深入開展“千企幫千村”行動,參與企業數量、受幫扶村數量均居全國首位。張家口弘基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充分發揮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優勢,依托馬鈴薯全產業鏈,使沽源縣396戶、805人受益,人均年增收3700多元。

匯聚力量,激發群眾脫貧攻堅內生動力

“隻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2012年底在阜平縣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這樣鼓勵鄉親們。

時隔4年,總書記到張家口市考察脫貧攻堅工作時強調,要把扶貧同扶志結合起來,著力激發貧困群眾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的主動性,著力培育貧困群眾自力更生的意識和觀念,引導廣大群眾依靠勤勞雙手和頑強意志實現脫貧致富。

堅定“黃土變成金”的信心,聚起百川成海的群眾力量。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河北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加大以工代賑、以獎代補力度,積極推廣“愛心公益超市”,創辦脫貧攻堅“農民夜校”“講習所”7000余個,既幫貧困群眾拔思想窮根,又加強勞動技能培訓,堅定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的信心。

如今,脫貧的真經,阜平鄉村的男女老少都能說幾條,但首要的一條是立志鼓勁。

阜平全部行政村都設立了脫貧志氣榜、光榮榜,大張旗鼓表彰致富帶頭人。吳王口鄉三岔村村民李樹國,和鄉親們一起種植香菇實現了脫貧致富,村裡“志氣榜”的櫥窗裡有了他的名字。李樹國對此很自豪,每次路過櫥窗,他都會對著自己的照片看上幾眼。

一項項惠民政策、一場場技能培訓、一次次文化下鄉、一個個典型帶動,喚起群眾千百萬、同心干,激發“我要富”的內生動力。

“老鐵們,這是我們村‘溜達雞’產的土雞蛋。土雞都是自家養的,不喂飼料的,那肉好吃著呢……”日前,尚義縣三工地鎮劉面煥村文化活動室三農電商直播間,村農民直播團的三位主播李秀梅、張旭、賈培蘭,微笑著面對手機,通過抖音短視頻平台向天南海北的網友推介村裡的土特產。

在省公安廳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依托尚義縣列入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的機遇,劉面煥村從2019年初開始全力打造“電商直播村”。李秀梅與其他村民一起在縣裡接受了專業實操培訓,從昔日的“麻壇高手”變成了“網紅主播”。

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這在河北省已經遍地開花結果。

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大巫嵐鎮的王守東,參加了縣職教中心舉辦的免費專業技能培訓,學到了一門技術,被秦皇島市立中車輪股份有限公司聘用,掙上了“高工資”,全家一舉脫貧。河北省實施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推動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共培育建設62家產教融合型企業,209所院校開展“1+X”証書制度試點。

一人富了不算富,還要帶著鄉親們一起富。

自從成為饒陽縣農業農村局的“特聘技術員”,大官亭鎮南李崗村村民趙見行忙著四處為葡萄種植戶送“致富經”。他原來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參加縣裡組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到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學習果蔬生產技術,成了種葡萄的行家,如願摘掉了“窮帽子”。如今,他對於求助的種植戶總是傾囊相授。他說:“能脫貧都靠好政策,要飲水思源,做人不能忘本。”

用榜樣的力量帶動更多人奮力前行。

河北省把精神文明戰線的資源力量向脫貧攻堅主戰場聚焦,組織推動文化系統文明單位深入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助力拔掉思想上的窮根。送戲、送電影、送演出、送圖書下鄉,“文化進萬家”等重點活動幫扶補齊河北省群眾文化短板。文藝工作者把先進典型的故事拍成電影、搬上舞台,電影《李保國》全國上映,電視劇《最美的鄉村》《最美的青春》央視熱播。

自強不息、奮斗脫貧的精氣神,在廣闊的神州大地充盈激蕩。

德勝村組織起秧歌隊,70歲的王義是秧歌隊隊長,負責打鼓。他說,剛開始搞活動需要一個個吆喝,現在三天不扭,就有人催了。村民閆進榮是廣場舞隊的。她說,過去村裡一到冬天,“男人晒暖暖,女人挂紙牌”,這種現象現在很少見了。村裡舉辦“敬老慶重陽”活動,為70歲以上的老人照“全家福”﹔評選“最美德勝人”,表彰了一批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團結互助、甘於奉獻、尊老愛幼的先進典型。

一些一度離開家鄉的農家子弟,也被熱潮感召,毅然返回故土、建設家園。

今年2月17日,農歷正月初六,駱駝灣村的52名返鄉青年齊聚一堂,商量創業的門路,謀劃未來的好日子。

80后任永花從小在駱駝灣長大,十幾歲出去打工。兩年前,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情返村就業,在美食街負責收銀,每月至少收入2500元。這兩年,眼見著村裡以鄉村旅游為主導的產業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網絡大集、電商銷售、直播帶貨等一個又一個創業項目落地開花,創業的種子在她心裡發了芽。

唐宗雲、任記軍、李愛明……近幾年,光駱駝灣村就有50多名年輕人回到變美變富的家鄉。據統計,阜平全縣已累計有5000多名年輕人返鄉創業,古老的土地上躍動著越來越多青春的身影。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

繼2019年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今年2月,賈茹又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她創辦了石家庄市行唐縣昊騰殘疾人雙創園,安置就業161人,其中殘疾人108人。殘疾人雙創園在全縣搭建了70個扶貧助殘巧手坊,輻射帶動4000余名殘疾人、貧困群眾實現居家就業。

偉大脫貧攻堅實踐啟示我們,貧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內生動力。把蘊藏在人民群眾中渴望擺脫貧困、改變命運的志氣激發出來,破除“等、靠、要”以及怨天尤人等觀念,讓群眾心熱起來、行動起來,就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

接續奮斗,乘勢而上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春雨淅瀝,滋潤萬物。

2月28日一早,平山縣西柏坡鎮北庄村在建的扶貧車間裡,村黨支部書記封紅卷挽著褲腿,跟鄉親們商量當天的施工計劃。

“總書記給我們村回信后,大家伙兒特別激動,黨員干部更是干勁十足。”封紅卷說。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1943年6月,西北戰地服務團來到河北平山縣參加革命斗爭,文藝工作者在北庄村創作了歌劇和同名歌曲《團結就是力量》,並在該村進行了首演。

2021年初,北庄村全體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了在這首歌曲激勵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情況,表達了繼續團結帶領群眾搞好鄉村振興、過上更好生活的決心。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中國共產黨百年史是一部團結帶領人民為美好生活共同奮斗的歷史,西柏坡的干部群眾對此體會更深。”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庄村全體黨員回信,勉勵大家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堅決響應黨中央號召,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把鄉親們更好團結起來、凝聚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讓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這封回信,奏響了河北新征程上“團結就是力量”的奮斗強音。

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人民大力弘揚“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准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全面落實銜接過渡期政策。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對擺脫貧困的縣(市、區),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過渡期內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

精准防貧,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一張張醫療收費票據像大山壓下來,會不會又重新成為貧困戶?正當阜平縣樓房村村民閆保蓮為患直腸癌花費高發愁時,阜平縣智慧防返貧平台及時預警,縣人保財險公司派人上門救助。按醫保政策報銷后,防貧保險又為她補償自付部分的65%,最后閆保蓮實際僅花費12000多元。

2019年,河北在全國率先出台《關於建立健全脫貧防貧長效機制的意見》,構建防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全省建成省市縣鄉村縱向互通、行業部門橫向互聯的脫貧攻堅綜合信息系統,將脫貧人口全部納入監測范圍。邯鄲市魏縣與太平洋保險公司首創的“防貧保”,榮獲2019年度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和首屆“全球減貧最佳案例”。

2020年以來,全省實現脫貧人口“零返貧”、非貧困人口“零致貧”。目前,全省共確定防貧監測對象4.1萬戶9.7萬人,已全部落實幫扶和聯系服務管理措施。其中,2.7萬戶6.1萬人已標注風險消除,佔62.9%。

搬得出,還要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47歲的鞏振花是內丘縣張北窪村人,以前在深山裡靠種地為生,一年掙不了幾個錢。2018年,她們一家5口人搬進了位於縣城的恆源和諧小區,上學、就醫、購物都很方便,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為了讓搬遷群眾盡快適應城裡新生活,內丘縣在集中安置點設立了“有事做”服務站,對搬遷戶進行電工、家政服務等技能培訓,幫助有需求的人找工作。鞏振花通過“有事做”服務站的技能培訓,找到了餐館服務員的工作,每月可掙2000多元。

河北省聚焦原深度貧困地區、大型安置區,加大就業幫扶、產業發展和后續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完善扶持力度,提升安置區社區管理服務水平,促進群眾社會融入,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持續鞏固拓展易地扶貧搬遷成果。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驕傲自滿、鬆勁歇腳,必須乘勢而上、再接再厲、接續奮斗。”

展望新征程,邁步從頭越。

河北完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牢牢抓住產業發展“牛鼻子”。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河北今年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壯大現代都市型農業,抓好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集群、100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100個高端精品。開展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重點培育100家年產值10億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

啟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也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河北省今年計劃新建2000個美麗鄉村,布局創建50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區,新改造農村戶用衛生廁所100萬座以上,建設覆蓋1萬個村庄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完成631個農宅空置率30%-50%的“空心村”治理,建設改造農村公路7500公裡。

深化農村重點領域改革。河北堅持把改革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今年計劃抓好4個國家級和10個省級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探索多種形式農村股份合作制經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托管服務組織6000家、3000家、2000家。

新起點上再出發,駱駝灣村的春忙來得比往年早——山間旅游步道准備開建,通往五台山的公路要擴寬至8米到12米,現代化高端花卉種植溫室、蔬菜大棚建成投用,鄉村旅游業發展得如火如荼。

新起點上再出發,德勝村的新家園越建越美——140棟粉牆黛瓦的二層小樓,在藍天白雲映襯下,美得像一幅油畫。新村全部建設了給水排水工程、污水處理系統等,還配套建成了幸福互助院、幼兒園等公共服務設施。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河北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咬定青山不放鬆,腳踏實地加油干,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記者潘文靜)

(責編:方童、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