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阜城:百年梨園多業興旺

2021年04月21日08:49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百年梨園多業興旺

同心奔小康

百年梨園多業興旺

——阜城劉老人村的小康生活

日前,劉老人村古風梨韻廣場上,村民在暖陽下游玩。河北日報記者 焦 磊攝

春日的衡水市阜城縣劉老人村,是梨花的海洋。

村中梨韻廣場,小橋流水,粉牆灰瓦,展現著梨鄉別樣風採。

村邊百年梨園,古樹虯枝,梨花雪白,訴說著梨鄉濃濃鄉愁。

如今,靠著千畝梨園,劉老人村村民過上了夢寐已求的小康生活。

百年梨園成了風景區

地處大運河畔,劉老人村土肥水美,梨樹種植已有幾百年歷史,素有“運河古梨第一鄉”雅稱。靠著梨果種植,劉老人村成為當地有名的富裕村。

4月7日,村北的百年老梨園內,5000多棵古梨樹鐵干嶙峋、虯枝如龍,梨花競相盛開。

“梨樹花期的管理,是整個生長期最關鍵的時候,無論整枝還是防病,都要精心。”村委會委員劉風義掰下一個梨枝,囑咐正在干活的村民。

今年65歲的劉風義生在運河旁,長在梨園下,和梨樹打了一輩子交道。“梨樹一身都是寶,果能吃,花能賞,樹還能加工成梨木家具。”在劉風義看來,這片百年梨園不僅帶給他們富足生活,更有一份濃濃的親情。

守好這片梨園,並非一帆風順。

多年前,由於種植管理方式陳舊粗放,造成梨果品質急劇下降。“化學肥料過度使用,產量上來了,地力卻毀了,鴨梨的味道也沒了。”鴨梨不好吃了,誰還會買?有人想著把梨樹砍掉,改種別的。回憶起當時的“砍樹”風波,劉風義至今仍覺心疼。

“守著金山不見金。”如何改變?時任村黨支部書記劉連山帶村民外地參觀學習,請專家來梨園出謀劃策,決心要保護好祖輩留下的“金飯碗”。

2011年,劉老人村成立梨果產業合作社,改分戶經營為統一規范管理,探索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全程可追溯的有機種植模式,終讓百年梨園老枝再展嫩芽,煥發生機。

劉老人村又建起百果園,3000多畝梨園裡,酸梨、面梨、新梨七號、雪青等新老品種滿園爭輝,每年的金秋九月,黃澄澄的果實墜彎枝條,採購的車輛擠滿地頭。“最高等次的一個鴨梨能賣出10元高價,仍供不應求。”劉風義興奮地說,梨果已成為劉老人村的“黃金果”。

如今,依托百年梨園,劉老人村又與北京多維集團公司合作興建萬畝生態農業觀光景區,百年老梨景區、梨文化展示區、梨鄉民俗與農耕體驗區、梨休閑養生文化區,鄉村生態游又為村庄增添了新“錢”景。

一業興,百業旺

春耕時節農事忙,劉老人村的農忙卻不同。

打掃梨園的石板路,收拾花海間的雜草,村民們在為鄉村旅游旺季緊忙活。

與劉風義一樣,村民蔡書月也喜歡到梨園轉轉,他卻是為雪白的梨花瓣而來。

臨近中午,蔡書月的農家樂裡再次高朋滿座。肥而不膩的豬肘肉配上清脆的梨片,清晨採摘下的梨花搭配蓮子熬煮而成的梨花蓮子羹,一杯清香的梨花茶……別具特色的梨花宴擺上了桌。

一業興,百業旺。梨果產業不僅富了百姓,更美了鄉村。

“土地流轉,老百姓有了地租,也解放了雙手。”劉風義說,農民可以到梨園上班,還可以外出打工,“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達25000元,年收入超10萬的戶就佔到了90%。”

這幾年,他們將村史文化和梨文化、運河文化相結合,在“百年梨園”基礎上,建設了迎賓文化長廊、風韻梨塘、梨韻廣場,建成梨文化博物館、村史文化展館等八景十園二十八處景點,百年梨園被評為國家2A級景區。

2018年,常年在外打工的蔡書月,瞅准商機,率先回村端上了“旅游飯”。今年清明假期,百年梨園再次成為網紅打卡地。蔡書月的農家樂也天天爆滿,每天收入超過了3000元。“今年,再租幾個農家院辦民宿,收入就更可觀了。”蔡書月說。

以“百年梨園”為依托,實現農村產業多元發展。“下一步,我們將發展養殖垂釣,提升鄉土風情。到來年梨花開時,游客來了,能釣魚,能採摘,還有農家飯吃,讓游客來了就不想走!”一張劉老人村規劃圖前,村委會委員蔡連普充滿信心。

文明新風越來越濃

每天清晨,到村裡的古風梨韻廣場散步鍛煉,是村民李俊蘭最喜歡的事。

劉老人村,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達,灰瓦白牆的新民居井然有序,林木環繞的游園裡,亭台、小橋相映成趣。

曾經,劉老人村像樣的路隻有兩條,可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別說出來散步鍛煉,一下大雨就出不了家門。”李俊蘭說。

“既要產業興旺,還得生態宜居,才能留住鄉愁,才能鄉村振興。”劉連山和村干部們明白了這個理兒。

借著美麗鄉村建設的契機,劉老人村開始了“大整容”。修村路、安路燈,植綠樹、刷牆體,鋪廣場、建游園,通上自來水、旱廁改水廁……昔日的破敗景象不見了,畫裡的美麗鄉村成了現實。

改變,不只是村容村貌,還有人心。

“在村裡,吃水不用個人掏錢。像我這樣60歲以上的老人,農村合作醫療費也由村集體負擔。過年過節,村裡還給75歲以上的老人發敬老金。”李俊蘭越說越高興。也正因為村集體的錢都花到了民生工程上,多年來,劉老人村幾乎沒有干群糾紛、鄰裡糾紛。

人心順了,風氣正了。真情照顧公婆的好兒媳、勤儉持家的好婆婆、熱心助人的鄰裡模范、任勞任怨的村干部……越來越多“家庭和睦、鄰裡和諧”的好人好事不斷涌現。如今,文明新風在劉老人村越來越濃。(記者焦磊)

(責編:張曉博、祝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