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起點上,勇攀科技更高峰——透視2020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獎

2021年04月14日08:44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新起點上,勇攀科技更高峰

新起點上,勇攀科技更高峰

——透視2020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獎

科技創新大潮涌,千帆競發勇者勝。

4月13日上午,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262項“河北創造”閃耀亮相。

依靠創新推動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華北制藥,沖出重圍高擎自主創新大旗的石家庄金士頓,書寫了敢為人先的時代傳奇﹔國際首次提出“電磁防護仿生”新概念,高性能節能門窗系統站上全球制高點,河北創新紀錄一次次被刷新……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一年來,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殺手锏”技術,一批成果“領跑”,自主創新夯實“內力”,“眾創”活力迸發涌流。

站在新的起點,河北創新浪潮繼續奔涌向前。

51.4%項目知識產權所有權屬於河北省單位

省科學技術獎,最受關注的無疑是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的得主。

今年,河北農業大學教授馬峙英、東旭集團總裁兼總工程師李青,兩位科學大工匠的名字閃耀著這份榮譽的榜單。

上世紀90年代初,棉花黃萎病在我國黃河流域大爆發。“眼看著就要收獲了,卻突然得了這種病,一下子就減產嚴重甚至絕收了。”馬峙英說,“要想重振棉花產業,得靠自有的知識產權。”

之后20多年,馬峙英鉚足了勁日夜鑽研……無數次失敗后,團隊終於育成了一系列抗病種質資源。

同為突出貢獻獎獲得者的李青,開風氣之先當“創客”。沒有現成的圖紙和模型,就一邊設計、一邊試驗……她用最“土”的辦法解決了一個個尖端技術難題,使一台液晶電視機的價格由萬元以上降到兩三千元。

對於如何實現自主創新與產業轉化的“雙豐收”,李青說:“心無雜念是打開科學奧秘之門的鑰匙。”正是這份專注讓一個個科研設想變為現實。

甘坐冷板凳、勇做挖井人,是基石,也是標杆。

細數今年獲獎項目,自主知識產權成果凸顯。共擁有專利、標准等各類知識產權1144件,51.4%的項目知識產權所有權屬於河北省單位。

“隻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今年,石藥集團中奇制藥技術(石家庄)有限公司周付剛領銜完成的“碳青霉烯類藥物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獲得科技進步一等獎。

據介紹,這一創新藥單在實驗室就經歷了十余年的孕育,如今,碳青霉烯類藥物制劑國產化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大大節約了患者用藥成本。

省科學技術進步獎是衡量科技創新和重大成果產出的重要指標之一。“本次獲獎項目中,許多項目不僅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了論文,而且實現了良好社會應用。這說明河北省技術研究實力和成果轉化能力都在提升。”省科技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郭玉明說。

勇立潮頭、踏浪而行,河北自主創新,不斷開創嶄新局面。

激活源頭,聚力原始創新。出台基礎研究行動實施方案,爭取國家重點實驗室、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布局河北,共建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刀刃向內,深化自我革命。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項目申報環節,建立穩定支持機制,推進由科技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

與2017年相比,河北省研發投入強度從全國第19位提升到第16位,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從第24位提升到第20位。從過去引進吸收再創新,到如今推動原始創新、集成創新,這一歷史性變革,彰顯著河北省發展動力正向創新引擎上切換。

但郭玉明也表示,目前,河北省基礎研究依然存在短板,部分關鍵核心技術仍受制於人,廣大科技工作者還要再接再厲、接續奮斗。

可喜的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已成為河北省創新生力軍。2020年度,省自然科學獎最年輕的第一完成人35歲,省技術發明獎最年輕的第一完成人35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最年輕的第一完成人31歲。45歲以下科技人員主持完成的項目共81項,佔項目總數的32%。

“京津冀”“產學研”大合作注入強勁動能

此次獲獎名單有個細節引人注意:企業牽頭和參與完成的項目佔比達58.3%。

“半數以上獲國家和省級科技獎勵的成果,由企業主導或參與完成。”郭玉明說,這表明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強化,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加大研發投入進行科技創新,生產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獨行快,眾行遠。

如何促進科技、人才、產業、空間統籌協調,使科研創新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源動力,河北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獲獎項目中,石家庄科林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斬獲了2項一等獎,涉及新能源、電子信息產品制造等多個應用場景。

“這次獲獎,不僅是公司實力的証明,更是產學研、京津冀合作的典范。”獲得技術發明一等獎的“高比例新能源發電‘源網荷’協同互動消納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參與人、科林研究院副院長常生強表示,依靠與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華北電力大學、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北京清軟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合作,項目建成了“源網荷”協同調度系統,使河北電網調峰能力增加120萬千瓦,近三年多消納新能源56億千瓦時、直接效益12億元、增收節支42億元。

在科技進步的道路上,眾創、眾包已不是新鮮事。數據顯示,河北省與外省合作的項目有146項,其中京津冀合作項目有63項,佔與外省合作項目數的43%。京津冀協同創新項目獲一等獎9項,佔一等獎獲獎比例的28%。

創新路上,河北方向更加明晰——

對內挖潛力。大力推行簡政放權,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覆蓋所有企業,對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征收所得稅……

對外抓機遇。跟隨市場之“手”,三地整合人、財、物和行業上下游共筑創新高地,95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為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加油……

加減之間,日漸長高長大的創新主體,為全省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創新源泉充分涌流。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由三年前5.5萬家增長到8.7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增勢強勁,達到9400家,是2017年底近3倍。2020年以來,全省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5.6%,高於規上工業1.7個百分點。

成果轉移轉化成績亮眼。2020年,技術合同成交額全國排名由“十三五”初期的20位上升到14位,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連續三年突破200億元,“十三五”累計超過800億元。

戰略性新興主導產業項目佔總數近八成

262個獲獎項目中,涉及信息智能、生物醫藥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鋼鐵、石化、食品等產業。郭玉明認為,這正顯示出科技創新“面向產業需求”的鮮明導向。

“解決國際公認技術難題”“項目技術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打破國外行業壟斷”……翻看科學技術獎榜單,不難發現,河北省主導產業的科研實力在全國乃至世界已佔有一席之地,正在從“跟跑者”“並行者”向“領跑者”轉變。

得知“基於故障多元信息的新型保護系統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獲得技術發明一等獎,作為項目參與者、見証者,華北電力大學教授王增平十分激動。

“電網的快速發展使僅依靠被保護設備信息的繼電保護面臨根本性挑戰,保護誤動拒動風險並存,嚴重威脅電網安全。但沒有誰會告訴你關鍵技術,隻有咬牙向前走。”

王增平表示,團隊歷時十余年,對保護構成模式和工作原理進行了徹底變革,研制了國際上首套基於故障多元信息的新型保護系統,從根本上解決了電網發展給保護帶來的新挑戰。

初心不輟,他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該項目成果應用於1000余座變電站,出口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銷售額達24.94億元,利潤累計3.2億元。

從實驗場轉戰到實際應用場,燕山大學機械電子工程系教授趙靜一帶領團隊進行了更為艱辛的磨煉。

沒有完備的理論,很多技術難點亟待填補……團隊進行上千次調整,終於找到了解決方案。

最終,“液壓元件/系統及系統群可靠性增長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應用於裝甲車輛、中國天眼等多個方面,近三年新增銷售額達44.89億元,獲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創新驅動發展,科技點亮未來。

一年來,河北省圍繞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緊迫需求,整合省內外優勢科研力量,創新項目組織模式,啟動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以鏈為錨,為傳統產業謀發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著力突破一批“卡脖子”和“殺手锏”技術,工業結構不斷優化調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高於全國1.9個百分點。

育新固基,為新興產業添動能。數字經濟、氫能源、電子紙、大健康,一個個新興項目加速落地,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快於規模以上工業3.1個百分點。

除了展現河北省實力的“高大上”科技成果,服務疫情防控的科技成果也技術含量滿滿。

直抵病魔腹地,河北省中西醫結合醫藥研究院等單位從理論、基礎、臨床三方面開展連花清瘟治療新冠肺炎系列研究,形成了“細胞-動物-臨床”完整証據鏈。

精准捕捉病毒,省人民醫院、省兒童醫院等檢驗科室合作攻關,攻克多重PCR技術存在多引物交叉配對、擴增效率不平衡等技術難點,實現了一份標本同時檢測13種呼吸道病原體,優化了病毒核酸檢測方案。

服務綜合防控,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較早發現並提出新冠肺炎患者腹瀉症狀被低估,推動了新冠病毒胃腸道感染以及糞口傳播途徑的研究……

“疫情發生以來,河北省設立疫情防控應急科研攻關專項,先后組織實施兩批共計62項科研攻關項目,在科技進步獎評審中單獨設立‘抗疫成果組’。”郭玉明說,本次表彰獎勵13個項目、77個完成人、24個完成單位,充分激發了科技服務疫情防控正能量。

科技加持、創新逐浪,河北抓住機遇、奮發向上,必將淬煉出新的輝煌!(記者王璐丹)

(責編:方童、祝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