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海裕鋰能電池設備有限公司鋰電池智能裝備數字化車間一角。 河北日報記者曹智攝
3月23日,在邢台市經濟開發區邢台海裕鋰能電池設備有限公司鋰電池智能裝備數字化車間裡,一台台電池極片輥壓機在生產線上不斷地顯露出成品形狀。記者注意到,工作人員通過車間裡的激光位移傳感器、運動控制器等設備傳送到電腦上的數據就能精確判斷設備生產是否正常。產品生產完成后,系統還會自動進行激光刻碼,不再需要人工進行產品標識。
“2018年,我們公司的鋰電池智能裝備數字化車間開始建設,今年將全部完成。目前,在生產線上已經能看到明顯的變化。”指著一個個新安裝的智能化設備和成形的產品,邢台海裕鋰能電池設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主管李明堂說。
成立於2008年的邢台海裕鋰能電池設備有限公司是我國最早研究、開發、生產鋰電池設備的廠家之一,目前已發展成為集電池極片冷壓、熱壓、鋰離子電池干燥設備等智能設備研發、生產、銷售、技術服務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
建設智能裝備數字化車間前,該企業生產存在不少“痛點”“堵點”:以前車間派工指令沿用傳統方式,運作效率低下且進度不透明,管理者難以進行全方位的把控,整機裝配的進度會受到影響,不利於及時交付產品﹔車間內加工、裝配工種生產效率難以實現量化考核,生產現場制造數據缺少沉澱和分析手段,供應鏈及生產制造數字化運用缺少抓手,難以將上下游業務進行貫穿。
針對這些問題,邢台海裕鋰能電池設備有限公司在建設數字化車間過程中,主要採用購買智能化設備、搭建數據網絡、建立數據綜合管理系統等,依托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打通供應鏈、資金鏈和信息鏈,並搭建非標管家、透明工廠、圖紙雲系統,將企業建設成為國內數字化、信息化程度領先的智能裝備集成企業,實現裝備升級自動化、柔性化、智能化,實現工藝流程、生產與管理數據互聯共享。
在鋰電池智能裝備數字化車間,記者看到,生產現場的人員、設備和物料都賦予唯一標識,智能設備對眾多生產現場對象進行標識識別,以便在生產管理系統對應的數據庫中生產數據並採集保存。生產管理系統對生產現場還進行實時監控,通過標識找到對應的生產現場對象,實現物理對象與系統數據的一一對應,從而實現生產管理規范化、透明化。
同時,全向智能軋輥拆裝系統、軋制線組裝指導系統、激光位移傳感器、運動控制器、三坐標測量機等設備上均安裝自動檢測系統,自動對零部件及產品進行測量,通過在線監測,零件的加工過程實現了實時狀態信息記錄,為后續加工過程提供依據和參考。工作人員根據實時狀態信息還可及早發現加工誤差,盡快地做出修正,降低廢品率,節約成本。
數字化車間內每條生產線生產的產品均採用激光自動刻碼或張貼條形碼進行產品批次、序列識別管理。採用PDA(掌上電腦)掃碼操作方式替代手工,方便快捷,避免手工記賬出錯可能,並實現實時賬務錄入,以標簽作為倉庫物料的唯一標識。對公司標簽、客戶標簽、交付訂單進行集中管理,確保出貨的准確性。
“在進行數字化改造過程中,我們解決了ERP系統與設備數據採集等系統無縫集成、信息孤島以及管理盲點、印刷包裝共性痛點、防錯管理、系統監控與預警機制等多方面的難題,為鋰電裝備行業的智能化升級提供了經驗。”邢台海裕鋰能電池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俊勇說。
隨著智能化改造的推進,鋰電池智能裝備數字化車間的生產效率不斷提升。據介紹,全部建成后,電池極片輥壓機類產品年產值將從改造前的9824萬元提升到1.2771億元﹔產品的優良品率將從90%提升到96%,產品合格率將從92%提升到98%﹔人均效率從每天4630元提升到6497元﹔產品升級周期縮短12%﹔單位產值能耗降低5%。(河北日報記者曹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