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明確未來五年發展目標,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以上
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全方位提升
近日航拍的石家庄市市區。 記者史晟全攝
到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0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5萬家以上﹔形成5個千億級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的比重達到42%以上﹔現代商貿物流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000億元﹔打造全國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示范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0%
“胸懷‘兩個全局’,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格局重塑中搶佔先機、爭取主動,在區域競爭中搶先一步、走在前列,不斷開創現代省會、經濟強市新局面!”近日,在石家庄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擘畫出全市“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新藍圖。
“十四五”時期,是石家庄加快高質量發展、實現爭先進位的關鍵五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報告明確了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以上,經濟質量效益顯著提升、改革開放步伐顯著加快、城市承載能力顯著增強、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文明建設顯著進步、人民生活品質顯著改善、社會治理能力顯著加強,全面推動石家庄高質量發展、全方位提升。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上實現新提升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石家庄市將實施科技強市行動,瞄准戰略必爭領域和前沿方向,優化整合科技資源,構建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網絡化的技術創新平台,積極搶佔科技競爭制高點,到2025年市級以上創新平台突破1000家。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作用,加速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實現企業創新主體數量與質量雙提升。到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0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5萬家以上。
推動區域協同創新,聚焦提升省會創新戰略地位,加強與京津協同合作,密切市縣聯動,落地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形成高層次雙向開放創新新格局。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優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加快集聚高端創新人才,構筑具有高度競爭力、輻射力、引領力的創新人才戰略高地,“十四五”期間招引高校畢業生38萬人以上。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在發展質量上實現新提升
過去五年,石家庄市“4+4”現代產業和“四種類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為“十四五”期間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發展后盾和有利條件。
未來五年,全市將堅持“增量崛起”與“存量變革”並舉,統籌發展“四種類型經濟”,做大做強“4+4”現代產業,增強高質量發展系統性,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引領冀中南拓展區轉型升級。推動經濟整體協調發展,大力發展城市經濟,不斷增強城市創新力、承載力和競爭力﹔協調發展區域經濟,形成融合創新、協同合作、自我賦能的發展新態勢﹔提升發展園區經濟,推動園區向現代化、國際化、科學化發展﹔培育發展生態經濟,推動“四個農業”建設,加快實現“綠”和“利”的雙贏。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實施“石家庄智造”工程,加快發展軟件服務、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經濟核心引領產業,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中國數字新城。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8%以上。
繼續開展質量強市行動,強化科技成果產業化,推動生物醫藥健康、現代商貿物流等優勢產業迭代升級,打造中國健康城、現代商貿物流中心城市。到2025年,形成5個千億級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的比重達到42%以上。
擴大內需暢通循環,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實現新提升
構建區域雙循環重要樞紐,瞄准強大國內市場需求,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以高質量投資創造新需求,切實發揮有效投資關鍵性作用,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加大投資補短板、強弱項力度,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強化重大項目支撐,推動供給結構持續優化,促進生產和消費雙升級。
全面促進消費擴容升級,大力完善消費設施,分層次建設城市中心商圈、區域商圈和社區便民商圈﹔積極發展跨境電商,不斷創新消費模式﹔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深度挖掘內需潛力,全面增強內需動力,打造新興消費中心城市。
壯大現代商貿流通產業,推進線上消費能力和線下生產能力深度融合﹔強化現代物流支撐,統籌推進陸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建設,加快融入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到2025年現代商貿物流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000億元。
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在打造現代化都市圈上實現新提升
規劃是發展的先導。
石家庄市將科學編制實施國土空間規劃,按照“全域統籌”“多規合一”思路,高標准、高質量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優化功能分區,構建“一核一環一山一水一特色”的產業空間協調發展格局﹔完善城鎮體系,實施縣城建設品質提升行動,培育特色小城鎮和特色小鎮,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全面提升主城區形象品質﹔明確城市發展方向,將正定建成省會最具活力、最有魅力、創新能力強、開放程度高的高質量發展策源地﹔加快新三區與主城區一體化步伐,實現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城市管理、基礎設施深度融合。加快構建現代交通網絡,完善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和航空為主體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形成都市圈內部軌道交通網絡,建成國家級重要交通樞紐,打造“軌道上的石家庄”。
統籌縣城、城鎮和村庄規劃建設,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促進城鄉基本服務均等化,開展鄉村建設行動,打造全國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示范區。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0%。
增進民生福祉,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上實現新提升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落實銜接過渡期政策,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防控機制,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推動脫貧攻堅工作體系全面轉向鄉村振興。穩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妥善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重點群體就業等突出問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水平。到2025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超過45萬人。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保險、住房保障制度和社會救助體系,發展社會福利事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做好退役軍人事務工作。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促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創新發展高等教育。到2025年,新增優質示范幼兒園100所,新建普通高中4所,省級示范性高中達到62所,職教園區躋身全國一流行列,高校園區建成投用。
建設健康石家庄,健全城鄉公共衛生服務和應急體系,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推動醫療服務提質,建設一批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到2025年,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准化建設覆蓋率達到70%以上。(記者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