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涉縣:深入踐行“兩山”理念 在鄉村振興道路上闊步前行

2021年03月06日09:16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涉縣遼城鄉劉家庄村清漳河碧波蕩漾,游客在農耕吊橋上游玩。 涉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石家庄3月5日電  陽春三月,風景如畫。在河北省涉縣遼城鄉劉家庄村外,漳水瑩瑩,楊柳吐新。今年春節黃金周,廣大游客在清漳河上愜意泛舟,飽覽大美風光。清漳河畔的小村庄,成了人們戶外鄉村游、自駕游、近郊游的“打卡”地。

近年來,涉縣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將山水林田的自然之美與村落掩映的人文之美高度融合,積極挖掘文化旅游資源,一幅幅山水連綿、百姓安居的錦繡畫卷在清漳兩岸華美呈現。

守好底色  因地制宜建設綠美山水家園

涉縣自古赤壁丹崖,梯田盤旋,漁鄉繁勝。這裡有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上古神話﹔有韓信屯兵的悠久歷史﹔還有八路軍129師“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勇於擔當、勇於勝利”的紅色精神。

現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涉縣如何繼續發展、鄉村如何加快振興?

“涉縣有山有水,這就是我們的發展潛力。”涉縣縣委書記邢晟說。近年來,涉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不搞“千村一面”,而是挖掘優勢,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發展壯大鄉村產業經濟,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山水家園。

邢晟表示,涉縣的發展定位很明確,就是以紅色革命文化為精神內核,以紅色人文歷史遺跡、赤壁丹崖地質、多彩植物景觀、河谷田園寫意為特色,打造“國家紅色研學旅游示范區、太行山綠色產業示范區、特色山水旅游勝地”。

走進遼城鄉劉家庄村,太行峰火、軍民抗戰、紡線支前等抗戰主題的牆體彩繪比比皆是。1937年,八路軍129師“涉縣工作團先遣隊”進駐劉家庄村,隨后成立涉縣第一屆縣委,發展了涉縣第一名共產黨員,劉家庄的紅色光芒延續至今。

“我們搶抓太行紅河谷文化旅游經濟帶建設機遇,在修舊如舊、保護開發紅色舊址的基礎上,先后整治了河道,拓寬了水面,並安裝上了夜景燈光。”該村黨支部書記郭利軍說,現在每個節假日游客都會爆滿。

太行紅河谷高空鳥瞰。 涉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機械轟鳴,車輛穿梭。這個春節,涉縣赤岸村八路軍129師紅色主題公園項目一刻也沒有停歇。這是該縣河南店鎮赤岸研學小鎮項目之一,圍繞“八路軍129師精神”,小鎮主要建有博物館群、129師紅色主題公園、太行民俗風情小鎮等8大項目。“項目建成后,對於更好地再現八路軍129師和晉冀魯豫邊區抗日革命根據地歷史,推動紅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河南店鎮黨委書記李海峰說。

不僅如此,2020年涉縣還推進了全域綠化、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全年共完成造林綠化32.6萬畝,目前林木綠化率達56.45%。現在,更大的河湖景觀、大地景觀、道路景觀正在太行山下漸成現實。

尋味鄉愁  立足特色激活鄉村發展新動力

爐火火苗呼呼作響,杯盤叮當碰撞,樓下傳來扑鼻的飯菜香。在自家開辦的“裡山溝客棧”農家院裡,57歲的更樂鎮大窪村村民張海蘭樂呵呵地在廚房與餐廳間穿梭。

2016年12月,得益於底蘊深厚的文化、豐富多彩的民俗和古朴獨特的建筑,更樂鎮大窪村被列入中國第四批傳統村落名錄。“讓窮石頭也能變成金錠子。”更樂鎮黨委書記張志明介紹。他們依托獨特建筑風貌和民俗文化資源,修舊如舊、升級改造污水管網和飲水管網、建停車場,發展鄉村旅游。

張海蘭一家開始回村發展。2019年4月,張海蘭的“裡山溝客棧”從起初的5間民宿擴展到20間,單日餐飲住宿游客接待量從之前的幾十人增加到上百人。2020年,大窪村人均年收入由脫貧攻堅剛開始時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現在的1萬多元,經營民宿的村民也多達20多家。

涉縣更樂鎮大窪村石頭文化吸引眾多游客觀光旅游。 涉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王金庄梯田是涉縣旱作梯田核心區,約有8萬余塊、1.2萬畝,是中國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項目。井店鎮劉家村位於王金庄梯田腳下,以梯田農耕文明為切入點,井店鎮對劉家村實施了夜景亮化,擴充梯級水面,安裝游樂設施,並推出毛驢體驗游、花椒採摘游,讓游客深度融入農耕文化。

涉縣井店鎮劉家村游人如織。 涉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游客挺多,我的農家樂也跟著火了,每天能接待150多人,日收入2000多元!”劉家村“漓江之家”農家樂經營者劉火生一邊上菜一邊說道。

據涉縣縣長董路明介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立足特色,因地制宜,鄉村旅游大大帶動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激活了眾多鄉村的發展新動力。”現在,太行山下像大窪村、劉家村一樣的村庄,正按著各自的鄉愁鄉情、鄉土味道演繹著不同的故事。

挖掘優勢  依靠產業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后峧后峧,窮山旮旯,黑咕隆咚,人往外跑。”合漳鄉后峧村曾是涉縣有名的深度貧困村,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讓它成了大山裡耀眼的星。

近年來,該村依托毗鄰河南紅旗渠的區位優勢,借勢發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發展鄉村旅游和扶貧產業,形成了紅薯種植加工、藏香豬養殖、香菇種植加工等齊頭並進的產業發展格局。

為吸引游客,2020年后峧村實施了夜景亮化工程。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整個山村被裝扮的流光溢彩、璀璨奪目,遠遠望去水光波影、宛若仙境。

涉縣合漳鄉后峧村華燈初上,夜色迷人。 涉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環境好了,游客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回鄉創業。曾經在外務工的申仁海前不久在村裡開了一家超市,再也不用和家人分開,生活上真正有了歸屬感。和申仁海一樣,就近就業、居家就業的村民達到了150余人。

在多元產業的有效支撐下,后峧村集體收入從零增加到35萬元。春節假期短短7天時間,游客接待量突破2萬人次,旅游收入10余萬元,一些攤點日收入達3000元。

“如今,學會研究市場、學會立足特色、學會借勢發力,已成了涉縣鄉村自身發展的硬能力。”董路明介紹說。

“王金庄梯田小米,綠色農家肥,石磨碾成,口感淳柔,大紅袍花椒,十裡飄香……”井店鎮西坡村小雜糧專營店,村民趙寶心正通過“抖音號”熱情地向顧客推銷花椒、大豆等梯田山貨。他說,2020年,利用網絡直播平台帶貨,現在營業額已達到40萬元。

隨著太行山高速公路的全線貫通,位於大山深處的古老村落被這條交通“動脈”串起,直接對接北京和天津市場。一個個容納百余個大巴車位的停車場陸續建成﹔花椒、黑棗、小米五分鐘就能上高速,走向全國﹔山旮旯裡的小毛驢兒,靠著游客體驗游,一天就能掙到200元……統計數據顯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2020年涉縣接待游客28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2.2億元。

東風浩蕩,草木蔓發。涉縣,這個古老而充滿活力的革命老區正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向前。(楊文娟、馮曉廣、何曉芳)

(責編:何雪薇、祝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