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國兩會 | 駐冀全國人大代表的履職“答卷”

2021年03月04日09:01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駐冀全國人大代表的履職“答卷”

全國人大代表、木蘭圍場國有林場副場長張利民

駐冀全國人大代表的履職“答卷”

一年芳草綠,風來滿眼春。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世界矚目,人民期待。承載著河北省人民的期待和重托,駐冀全國人大代表將再聚京華議國是,唱響河北好聲音。

回首過去,在極不平凡的一年裡,他們認真調研,深入社會肌理﹔他們積極發聲,飽含為民深情﹔他們履職盡責,把建議寫在基層一線,會交出一份怎樣的履職“答卷”?

展望未來,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新征程、新使命、新奮斗,他們有著怎樣的思考,會帶來哪些建議,又會如何豪情滿懷話未來?

全國人大代表、木蘭圍場國有林場副場長張利民

向綠色要效益向生態要發展

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塞罕壩機械林場獲得“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成為河北唯一獲此殊榮的集體。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喜訊傳來,老塞罕壩人張利民倍感振奮:“59年來,我們幾代塞罕壩人在風沙蔽日的荒原建起百萬畝林海,輻射帶動近4萬人走上致富路。”

張利民是全國人大代表,去年10月剛從塞罕壩機械林場調任木蘭圍場國有林場。“這次獲獎,更加說明塞罕壩幾代人一直建設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他更加篤定,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繼續把塞罕壩精神傳承好,續寫新的綠色傳奇。

時至3月,正值森林高火險期。如何管護好158.7萬畝林地,是眼前張利民最關注的事情。“必須人地空嚴防死守,堅持人防技防物防相結合,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好這片林。”他說起最熟悉的工作來滔滔不絕:“劃分457個網格,8座望火樓24小時值守,118個點位視頻監控系統,無人機對關鍵部位巡航。”

脫貧攻堅接續鄉村振興,向著更高目標進發的新征程已經開始。木蘭林場分布在全縣34個鄉鎮,怎麼結合自身實際,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一個思路已經在張利民心裡成型:等開會回去就把林場的森林資源資產摸摸底,這樣才能更加合理利用生態環境,向綠色要效益、向生態要發展。

為這片綠色奮斗了20多年,“綠色發展”早已根植在張利民心中。如何從林木經濟向林區經濟轉變,是張利民關注的重點問題。怎麼才能提高森林資源綜合效益?答案是張利民一家家林場“借鑒”來的: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著力培育森林旅游、森林康養、林果加工等高附加值產業,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全國人大代表、靈壽縣車谷砣村黨支部書記陳春芳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振興

這幾天,全國人大代表、靈壽縣車谷砣村黨支部書記陳春芳走路都帶風。

為啥?鄉村發展的春天來了!前兩天,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發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動員令。

這個好消息,讓陳春芳興奮得晚上睡不著覺。今后村裡咋發展,早已在腦子裡規劃了一遍又一遍:就按一村一品、一庄一特、一溝一景這個路子來,打造車谷砣全溝域生態旅游景區。

“咋干想清楚了,可是,誰來干呢?”這讓陳春芳有點小苦惱。

“鄉村振興關鍵是人才振興,隻有解決了農村急需的人才問題,鄉村振興戰略才會更好地實施。”陳春芳說。

他做過調研,靈壽縣近80%的農村青年選擇外出務工,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勞動力外流,農村發展人才匱乏問題日益突出。村裡在2012年以前,連續八年沒娶過一個新媳婦,也沒有出生過一個新生兒。

好人才為啥留不住呢?陳春芳挨家挨戶找年輕后生聊了一個遍,這才找到症結:農村缺少發展平台,“不光得有產業,還得有發展機會”。

這幾年,靈壽縣在農村青年人才培養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縣委組織部創設了農村青年人才服務中心,凡入選人才庫的青年可得到技能培訓、創業貸款等15項幫扶。

村裡4名青年人才入選,如今,聶金平當選村委會主任,李希望成了黨支部副書記,其他兩位,一個入了黨,一個成了致富帶頭人。

通過深入調研,陳春芳對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有了更多思考:要聚焦人才的引進、使用、培養、激勵等各個環節,真正實現以人才振興促進鄉村振興。

全國人大代表、常山北明恆盛紡織分公司教檢工馮麗朝

以高質量產品推動高質量發展

“咔嚓咔嚓”,2月28日,織造車間內,400多台噴氣織機齊聲轟鳴。

紡天地經緯,織人間錦繡。這是全國人大代表、常山北明恆盛紡織分公司教檢工馮麗朝聽過最美妙的聲音。

“接頭抽換紗,手要快,心要細!”馮麗朝穿梭在織機間,手把手給工友們示范操作技巧。

織出一匹好布,是這名紡織女工20多年來一直不變的追求。

“好”的標准,剛上班時是練就過硬基本功。靠著勤學苦練,馮麗朝很快成為技術能手,她處理停台的速度比標准快35%以上,成功率95%以上,多次在技能大賽中名列前茅。

現在,“好”的標准變成了創新。“產品規格和設備不斷更新,僅靠熟練是解決不了新問題的。”馮麗朝通過閱讀專業書籍和不斷摸索,歸納出一套創新的操作規范。

“沒有最好,隻有更好。”馮麗朝說,我們紡織工人也要精益求精,靠高品質、高標准打造產品核心競爭力,通過高質量產品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為了更好地把工友們的心聲帶上兩會,她一有時間就把身邊的同事、車間的姐妹召集在一起,傾聽他們急需解決的難題,了解他們最關心的話題。

調研中,一些工友的社保問題,引起了馮麗朝的關注。“棉紡行業大都在郊縣,吸納了大量當地農民工就業,鑒於絕大多數農民工參加了當地居民養老保險,且費用由所在地鄉村負擔,建議允許棉紡織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吸納不同社保類型人員就業。”她建議,這樣不僅能減輕企業負擔,還能增加職工實際收入。

全國人大代表、邢台學院教授陳鳳珍

完善公共衛生法治保障

這幾個月,全國人大代表、邢台學院教授陳鳳珍一直在為疫情防控能力建設而操心。

去年,陳鳳珍跟隨省人大常委會“6+1”聯動監督執法檢查組到張家口、承德、邢台、邯鄲等地,就加強公共衛生管理開展執法檢查。

為了真正發現問題,這次執法檢查不打招呼、直奔現場。每到一處,檢查組都會認真對照相關條款,檢查法律規定、法定職責是否落實到位。還通過組織五級代表座談會、專家學者座談會等方式,掌握更翔實的“第一手資料”。

可喜的是,經過武漢疫情,河北省疾控隊伍和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公共衛生管理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

同時,問題也逐一浮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防疫人員不足、專業化水平較低﹔鄉鎮街道以及村(居)委會所轄居民較多,缺少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指導……

如何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能力建設?

“人大代表更應努力發揮好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提供智力支持,幫助更快更好解決問題。”陳鳳珍說。

查閱資料、與專家學者探討……為了能把“有分量”的建議帶到北京,陳鳳珍帶領人大代表聯絡站的代表們做了大量實地調研,為尋找解決辦法四處奔忙。

法治是加強公共衛生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公共衛生領域法規存在著不健全不完善等問題。”陳鳳珍建議,進一步完善法治保障體系,為加強公共衛生管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研究員郭素萍

讓脫貧基礎更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郭老師,終於把您盼來了!快來看看我這蘋果枝剪得怎麼樣。”

2月25日,聽說全國人大代表、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研究員郭素萍和富崗128科技服務隊要來,冀州區東古頭村果農呂潤和一大早就在地頭等著。

為啥非要讓郭老師幫忙指導?這是因為,呂潤和這幾年嘗到了技術甜頭。經過郭素萍指導的蘋果樹,不光結果多,每斤還能多賣5毛錢。

“老呂啊,可不能舍不得去枝,必須得保証果樹通風通光才行。”郭素萍剛一上前就發現了問題,和服務隊一起連鋸帶剪,邊示范邊講解。

2月22日,列席省人代會﹔23日,綠嶺﹔24日,前南峪、崗底﹔25日,冀州、新河﹔26日,回保定﹔27日,臨城……這是近幾日郭素萍的行程表,每天都馬不停蹄奔波在路上。

“不趕不行,農時不等人,一天都不能耽誤。”郭素萍一年四季跟著果樹轉,每年在科技扶貧一線工作超過300天,足跡遍布河北省30多個縣(市、區)以及山西、江蘇、新疆等地。

追隨著她的足跡,更多農產品品牌被擦亮:綠嶺核桃通過國家林木良種証審定,蘋果重茬大苗建園試驗在崗底取得成功……

追隨著她的足跡,更多的人正在成為“李保國”:河北農大組建“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分隊26支、小隊122支……

自從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郭素萍不光把論文寫在了太行山上,還把代表建議寫在了太行深處。

“無論事大事小,隻要是對農民有利的事,我就要把它提出來。”郭素萍今年關注的是核桃全產業鏈發展問題,“核桃含油量高、油質又好,進一步做好核桃深加工,不僅可以提高食用油供給保障能力,還能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全國人大代表、涿州市刁四村衛生室鄉村醫生周鬆勃

推動互聯網醫院在基層落地

“你的藥按時吃著呢嗎?晚上能睡幾個小時,吃飯怎麼樣?”

“來,把臉湊近屏幕,我看看今天水腫消了沒有。”

2月27日,全國人大代表、涿州市刁四村衛生室鄉村醫生周鬆勃通過視頻連線,與70多歲的村民湯淑英建立了遠程“面對面”聯系。

湯淑英患有心衰、肺氣腫、腎功能不全等多種疾病,需要及時根據病情調藥。湊近屏幕,仔細觀察,周鬆勃給她加了一些利尿藥。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針對慢性病患者不能出村看病的問題,診所用上了“隔空問診”的辦法。15名醫護人員成立醫療服務隊,每天24小時在線,全程免費診療,最多時一天能網上問診100多次。

“此次疫情,讓我這個60后都感受到了網絡的重要性。”周鬆勃說,人們在家通過操作手機或電腦就能輕鬆完成,就像網上購物一樣,它是一種新型的“非接觸式醫療”模式。

這樣的“網絡問診”,快捷、方便,能不能完善並推廣呢?周鬆勃有了自己的思考,並開始通過走訪和網絡征集,了解大家的看法。

通過調研,讓他更加堅定了這個想法——盡快建立一所鄉村互聯網醫院。然而,隨著調研的深入,一些難題也開始逐漸呈現。

“雖然2018年國家已經出台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相關意見,但互聯網醫院在基層落地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周鬆勃舉例說,比如在預約挂號、遠程會診、線上付費、藥物配送等環節還存在瓶頸。他建議,強化頂層設計,保障資金、人才投入,盡快推動互聯網醫院在基層落地。

全國人大代表、以嶺藥業總經理吳相君

火力全開保障抗疫藥品生產

2月28日,以嶺藥業制劑車間內一片繁忙。

“人停機不停,所有生產線火力全開保供應!”自1月疫情發生以來,作為河北省中醫藥龍頭企業,以嶺藥業全力生產保障市場供應,每天可生產400萬盒連花清瘟膠囊。

時間回撥到1月6日,石家庄要求對全市所有社區、農村實行閉環管控。這讓全國人大代表、以嶺藥業總經理吳相君顧慮重重:“沒有工人,怎麼生產?”

千方百計幫助企業打通堵點,1月10日,石家庄將以嶺藥業列入防疫藥品企業白名單,規定核酸檢測結果正常,持企業開具的証明,可以予以通行。隨即,以嶺藥業4500名員工紛紛返崗,公司實行全封閉式管理,確保安全、生產兩不誤。

第二個難題是生產場地。為保障疫情防控藥品供應,省藥監局批准以嶺藥業借用以嶺中藥飲片公司生產場地,進行蜜麻黃、大黃、甘草等六個品種中藥材的前處理加工。

產業鏈條打通了,以嶺藥業生產暢通了!生產一線捷報傳來:藥材日處理加工能力增加16噸,連花清瘟膠囊日產量提高1100萬粒。

保供應,代表主動作為當先鋒﹔缺物資,代表慷慨解囊獻愛心。

解一線燃眉之急,以嶺藥業第一時間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捐贈5000萬元款物,發起設立“連花呼吸健康公益行”項目,其中定向捐贈河北1000萬元連花系列防疫物資,支持當地開展疫情防控。

“越是關鍵時候,企業越要承擔社會責任,我是人大代表,更要帶好頭。”吳相君說。

全國人大代表、邢台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陳樹波

建設市級公共衛生防控體系

“0”!3月3日,邢台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全部治愈出院。

看到這個數字,一直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邢台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陳樹波,有種“熱淚盈眶的沖動”。

2021年新年剛過,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邢台。“作為邢台市規模最大的三甲醫院,我們責無旁貸。”陳樹波帶領醫護人員又一次沖上一線。

“沒有一個人講條件、談困難,全部挺上急難險重最前沿。”陳樹波講到這裡依然有些動容,常常是凌晨接到派遣任務,不到一小時就集結到位。

最優秀的醫生火速馳援一線——

抽調600余人次醫務工作者,前往南宮、隆堯等地開展核酸採集工作﹔選派47名優秀醫護人員,全面負責邢台市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每一次出征,隻要條件允許,陳樹波總會親自把這些“精兵強將”送到定點醫院。保障怎樣、感控到不到位、有沒有其他困難,他都一一檢查:“我是第一責任人,我來看一看,醫護人員放心,我自己也放心。”

“市級公共衛生防控體系是最關鍵的一環。”作為醫院管理者和全國人大代表,陳樹波一刻也沒有停止思考:可以以市級綜合三甲醫院為依托,建設集預防、醫療、應急為一體的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平時以收治區域內疑難危急重症患者為主,疫情暴發則以應對處置公共衛生事件為主。

草長鶯飛,邢襄大地處處暖意。大街上,車水馬龍、人流不息,一切都正向著美好生活加速奔跑。這樣的畫面,陳樹波一遍遍回味,說不出的幸福感覺。(河北日報記者周潔)

(責編:張曉博、祝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