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茹:創辦殘疾人雙創園 讓殘疾人也能“體面”生活

付兆颯

2021年03月01日14:35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編者按】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現行標准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書寫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數百萬扶貧干部傾力奉獻、苦干實干,將最美的年華無私奉獻給了脫貧事業,涌現出許多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跡。

2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河北省共有71個先進個人,54個先進集體受到了表彰。他們是河北省廣大干部群眾的優秀代表,他們的事跡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廣大干部群眾,舉全省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生動寫照。

人民網河北頻道推出河北省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系列報道,為大家講述他們的扶貧故事,讓榜樣的故事激勵我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向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進!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賈茹。 圖片由本人提供

賈茹,女,46歲,河北省行唐縣昊騰殘疾人雙創園園長(以下簡稱“雙創園”)。20多年來,她從擺攤賣菜到創立自己的服裝公司,再到2018年建立雙創園,每一步都與殘疾人及貧困婦女的幫扶事業息息相關。其中,由雙創園延伸建立的扶貧助殘“巧手坊”,輻射全縣330個行政村,不僅帶動了938名貧困殘疾人參加就業,更帶動了4247個一般貧困戶就業增收。

“我叫付學淨,我現在在園區從事圖文標注工作,每個月能有1500塊錢的收入,多虧了賈媽媽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眼前的小淨陽光開朗,可三年前的她卻曾一度自暴自棄。

要說起小淨的變化,“賈媽媽”功不可沒。而小淨口裡的“賈媽媽”便是河北省行唐縣昊騰殘疾人雙創園園長賈茹。

在遇到賈媽媽之前,患有先天性脊柱裂、雙足內翻的小淨在家爬行了20年,由於肢體二級殘疾、家中生活又十分貧困,小淨曾十分自卑。2018年5月,雙創園開園后,小淨走出了家門,正式成為其中一員。在賈茹和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小淨還有望在現代醫療技術的幫助下站立行走。

在雙創園,有161名殘疾人和小淨一樣,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目標與樂趣。

談及辦雙創園的初衷,賈茹說道,“我要做的,不僅僅是讓他們的身體站起來,更是讓他們的精神站起來!”

賈茹在給肢體殘疾女孩王奇璇講解圖文標注技巧。 圖片由本人提供

下定決心 善心義舉釋大愛

提起賈茹,在行唐縣幾乎無人不曉。她擺過菜攤、開過飯店、辦過商場、開過工廠。隨著生意的不斷擴大,心懷愛心的她無論干什麼都會優先錄用殘疾人,就這樣她慢慢兒地和殘疾人這個特殊群體結下了不解之緣。

2017年,賈茹經過深思熟慮后,毅然做出了一個讓人不太理解的決定:創辦殘疾人雙創園,讓殘疾人也能“體面”地生活。在多方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一個集就業、培訓、創業、康復、托養、勵志、工療、農療等多重功能於一體的殘疾人家園應運而生。

2018年5月,園區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來園區的殘疾人都是全縣最基層的殘疾人,內心比較自卑。這些殘疾人初到陌生環境不交流、不溝通,甚至會因為一些小問題引發矛盾,大多數連衛生間馬桶都不會用,還有一些智障殘疾人在園區到處亂跑……

當初創園時的美好之夢突然之間被打回“一團糟”的現實,管理這些人成了她往前走的一大難題。“要想讓這些人在這裡實現就業,先得讓他們習慣這裡的生活,學會團結,敞開心扉,從內心改變他們。”於是,賈茹把行李從家裡搬到了園區,她橫下一條心,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改變。

就這樣,她每天晚上在園區熄燈后都會一層樓一層樓地轉,一個宿舍一個宿舍地看,有時候半夜都會起來在園區轉幾圈,總是擔心他們在這裡不習慣,會不會晚上睡不著。到了白天,又到每一個工作崗位詢問工作情況,她耐心地囑咐每一個管理者,一定要用耐心、愛心、細心換取他們的改變創新。在她的關心下,入住園區的每一個人都一天一天地在改變。

在賈茹的帶領下,她的團隊找到了管理這個特殊群體的獨有方法,不僅讓這些特殊人群從生活習慣上有了很大的改變,關鍵是讓他們從內心有了真正的改變。因為賈茹的愛心以及對這個群體的特殊的愛,一些年輕的孩子們都稱她為“賈媽媽”。

“最讓我感動的是在第一次發工資的時候,我記得當天園區來了好多人,后來一了解是他們紛紛通知了自己的家人,他們想把第一份收入給到家人、給媽媽,讓家人看我多了不起呀!”賈茹感慨地說。

殘疾人家屬崔立英在春節前給賈茹寫了一封感謝信。圖片由本人提供

扶智助殘 精准幫扶出實效

自創辦雙創園以來,賈茹不僅對殘疾人貧困戶進行了有效救助,而且還對不同原因致殘人士進行了集中妥善安置,對行唐縣殘疾人的精准幫扶進行了有益探索。

在就業產業上,賈茹精心選擇以手工業為主的產業,可以居家、可以集中,務工、務農兩不誤,工作時間靈活自由,既可以讓殘疾人通過勞動增加收入,又可以讓健康人受到激勵,激發出靠自己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內生動力。

其中,由雙創園延伸建立的扶貧助殘“巧手坊”還為殘疾人設立了“三上門”服務(上門培訓、上門送活、上門收貨),為不想離家、不能離家、且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殘疾人提供了就業渠道。這些殘疾人每一天都在通過自己的雙手努力奮斗,不僅改變了命運、掙得了工資、還贏得了尊重。

52歲的隻裡鄉霍村村民劉增良是一名貧困殘疾人(肢體二級殘疾),沒有勞動能力,孤身一人,足不出戶,生活比較困窘,曾一度對生活喪失信心。2018年7月,劉增良開始在雙創園霍村扶貧助殘巧手坊從事拉花制作工作。對於這份月收入近千元的工作,劉增良非常滿意,每天都在琢磨著怎樣才能更好地干好工作。從前自閉的他開始慢慢地變得愛交流起來了,現在逢人就說,“這輩子沒想到自己還能掙錢,是個有用的人,是雙創園給了我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據統計,由雙創園延伸建立的扶貧助殘“巧手坊”,輻射全縣330個行政村,不僅帶動了938名貧困殘疾人參加就業,更帶動了4247個一般貧困戶就業增收。

“我相信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隻有通過自己的雙手腳踏實地的干,才能創造出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賈茹表示,希望能夠把殘疾人這種堅強勇敢、骨子裡不信命、不服輸的勵志精神轉化成社會的前進動力。

賈茹給肢體殘疾人王利合講解燈籠制作技巧。 圖片由本人提供

初心不變 緊跟時代拓新路

走進雙創園,循著園區裡熱鬧的聲音而去,一名身高隻有1.2米的小伙子正在對著手機或者邊唱邊跳,或者開心地講著故事。這名特殊的小伙子名叫孟澤,8歲時因意外失去父親,又在8歲時檢查出先天性侏儒症。來到雙創園之后,在賈茹的引領下,孟澤開啟了自己的直播生活。曾經面對手機一個字也說不出來的他,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名娛樂主播。

“我們不能拘泥於傳統的形式,要緊跟時代步伐,讓殘疾人‘不落伍’。”為進一步拓寬殘疾人的就業渠道,賈茹還在雙創園內建立了新媒體運營中心,並依托抖音、快手等自媒體平台,開展以“勵志”為主題的網絡直播,讓殘疾人樂觀生活、快樂工作。

此外,為推動共享發展,雙創園在北京師范大學的幫助指導下,創建了行唐縣殘疾人雙創園勵志研學基地。在研學基地,來自大中小學的學生及各界社會人士,可以在園中體驗殘疾人的生活和工作,了解國家的扶貧及助殘政策。此外,接待中心還會聘請當地貧困群眾到中心就業。

“研學基地的設立可以讓外人感受到殘疾人身上的能量,可以為殘疾人增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賈茹表示,同時我也希望能夠借助這種形式讓園區獲得一份持續收入,實現由“輸血”到“造血”,從而開創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以殘帶健、以弱帶強”新局面。

幫助一個殘疾人脫貧不難,難在幫助一群殘疾人脫貧!賈茹正是憑著一股子韌勁,傾其所有建起殘疾人雙創園,用愛為廣大殘疾群眾撐起了一片天,用深情為他們找出了脫貧新路徑。

(責編:張曉博、祝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