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共建文明家園 共享美好生活

2021年03月01日09:36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共建文明家園 共享美好生活

衡水著力推進省級文明縣城、文明城區創建

共建文明家園 共享美好生活

近年來,衡水市桃城區結合省級文明城區創建工作,大力推進公園游園建設,使市民幸福感明顯提升。桃城區孔穎達文化公園,是市民休閑鍛煉的好去處。(河北日報資料片)河北日報通訊員 徼浩宇攝

今年春節期間,衡水市社會愛心團體組織志願者開展“暖冬行動”,走訪慰問孤寡老人和困難家庭,為困難群眾送物資、獻愛心。這是衡水好人志願者協會的志願者到桃城區社區老年公寓,為老人們義務理發。河北日報記者 焦 磊攝

衡水桃城區3年改造老舊小區232個,為市民打造舒適宜居家園﹔冀州區投資2.7億元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讓市民享受城市管理精細化的提升﹔阜城縣開展“時代新人、阜城好人”評選活動,涌現出扶貧干部李雙星等一批道德模范,凝聚起文明建設正能量﹔饒陽縣“全域潔淨”先進經驗在全市、全省推廣,潔淨之美讓人耳目一新……

近年來,衡水市把省級文明城市創建作為“一把手”工程,主要領導多次深入文明城市創建單位和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現場調研部署。各縣市區也緊緊圍繞以人為本的總要求,不斷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向深層次、寬領域、高水平跨越提升。

基礎設施不斷優化,城鄉管理日益完善,志願服務遍地開花……如今,衡水正以創建省級文明縣城、文明城區帶來的新變化,讓市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2020年底,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暨表彰大會上,該市桃城區、冀州區榮獲“河北省文明城區”稱號,阜城縣、饒陽縣榮獲“河北省文明縣城”稱號。

攻難點——

構建齊抓共管創建格局

文明城市是一個城市的“金字招牌”,關乎地方形象和發展,關乎群眾切身利益。衡水各縣(市、區)、各部門積極拓展思路、創新方式方法,集中精力攻難點、除盲點、擦亮點,不斷優化城市環境秩序,全力以赴抓好各項創建工作。

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率先垂范。阜城縣成立了以書記挂帥、黨政班子全員參與、所有縣直部門和鄉鎮一把手為成員的創城工作指揮部,下設11個專項工作組,在全縣建立了黨委統籌、四大班子齊抓共管的組織保障體系﹔安平縣成立了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和縣委副書記任指揮長、宣傳部長任常務副指揮長的省級文明縣城創建指揮部。

創新機制,督導提質。故城縣以“四個干”機制為路徑,11個牽頭部門協調聯動,形成既各負其責又密切配合的“一盤棋”工作格局﹔衡水高新區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創城管理網格,由黨工委主要領導擔任區級總網格長,統一指揮統一調度,並針對重點區域設立一級網格長、二級網格長,每個網格單元明確專人負責相應創建工作﹔桃城區成立了8個省級文明城區創建督察指導組,分別由區級領導牽頭任組長,以督導促落實、以督導保進度、以督導提質效。

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市民勤勞之手同向發力,一項項便民之舉、利民之策開始實施,城市的有形顏值和無形氣質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文明成為惠民利民的暖流浸潤至衡水城鄉居民心間。

惠民生——

讓群眾共享創建成果

近日,記者走進衡水市區運輸公司家屬院,整齊劃一的車位、整潔如新的牆體,讓人心情愉悅。不久前,老舊淤堵的下水道又進行了翻新疏通,樓頂重新做了防水……干淨舒適的環境,讓居民們的幸福感倍增。

“破破爛爛,曾經是我們小區的代名詞,總共百十戶,搬走的超三分之一。”居民劉志良說,經過改造后的小區環境好了,不少搬走的居民又都搬了回來。說起小區改造前后的感受,劉志良打心眼兒裡透著高興。

桃城區河西街道位於主城區的中心位置,轄區內老舊小區眾多,樓頂漏雨、牆皮脫落、路面坑窪不平等問題層出不窮,嚴重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近年來,桃城區堅持把老舊小區改造提升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全面部署、快速推進,3年來共改造老舊小區232個。同時創新打造連片物業管理模式,解決了小區后期管理問題,全力為居民打造整潔有序、安全舒適的宜居家園。

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在文明創建中,衡水各縣市區將人民的需求作為努力的方向,堅持創建與百姓生活深度融合,共建共享。

冀州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構建起布局合理、設施完善、功能完備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2020年,城區15條主次干道改造,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雨污分流、污水處理、中水利用等項目全力建設,完善市區管網11.8公裡,城市建設日益精細優美。

棗強縣不斷提升縣城管理常態化、精細化、功能化水平。推行深度保潔模式,城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100%﹔積極開展“廁所革命”,鐵腕治理揚塵﹔縣城建成區綠地率達36.38%,綠化覆蓋率達41.1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74平方米。

饒陽縣全面打響“潔淨農村”攻堅戰,推動文明創建活動向鄉村延伸,徹底改變農村“臟亂差”的情況,“全域潔淨”先進經驗在全市、全省推廣。深入實施美化提升工程,清理整治農村垃圾坑塘1230個,創建美麗庭院39154戶、精品庭院7577戶,農村面貌實現了大提升。

深州市針對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廁所糞污三大治理難題,探索推行了收轉運處一體化“三鏈同轉”模式,逐步實現了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相結合,進一步改善了人居環境。

強素質——

塑文明城市之魂

“通過志願服務,既讓我增長了知識,又增強了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近日,在饒陽縣圖書館,小學生王雅姿正忙著整理圖書,她是館內的志願者。課余時間,王雅姿都會到圖書館參加志願服務。

作為創建文明縣城、提升市民文化素質的重要陣地,饒陽縣圖書館多層次參與文明創建活動,做好全民閱讀,完善便民服務點,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等,成為該縣居民素質教育和終身學習的理想課堂,提升了饒陽縣創城的品位和內涵。

“通過開展志願服務活動,不但志願者本人提升了素質,還起到了榜樣的宣傳示范作用。”饒陽縣圖書館執行館長趙春琳介紹,如今,參加志願活動的志願者近60人。

文明,是城市進步的標志,是城市發展的靈魂。近年來,衡水市堅持以“文”化人,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持續深化道德實踐,強化市民文明素養養成,塑造文明城市之魂。

不僅在饒陽縣,目前,衡水各地以各種形式大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營造出了人人皆知、廣泛參與的創城氛圍。

濱湖新區在開展小區管理提升、學校周邊環境治理提升、文明素質提升等行動的基礎上,組織開展多項志願服務活動。他們開展入戶調查,耐心解答居民對於文明出行、交通安全和文明養犬等政策咨詢,讓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觀念深入人心。

以培育弘揚道德模范典型為重點,以文明縣城創建為載體,阜城縣推出了扶貧干部李雙星等一批道德模范,把先進典型樹在群眾身邊。同時,創作一系列講文明、樹新風的文藝節目,分赴鄉村社區演出。棗強縣堅持培育與挖掘並重,宣傳與推廣並舉,自2007年以來,已連續舉辦了七屆道德模范評選,涌現出縣級以上道德模范81名,其中有享譽全國的道德模范林秀貞和致富不忘鄉親的抗震救災英雄王文忠等。

武邑縣全面發動群眾參與,圍繞“禮讓斑馬線”“煙頭不落地”“自覺排隊”“使用公筷公勺”“不隨地吐痰”“沒有牛皮癬”等創建目標,積極開展各項“有禮”行動,“人人都是志願者”的理念深深扎根於每一位市民心中。

如今,在衡水,一項項文明創建活動仍在如火如荼開展,文明創建更加融入日常、嚴在平常、干在經常,文明的種子更加深入人心,百姓的幸福指數也如芝麻開花節節高。(記者焦磊)

(責編:方童、祝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