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佔元:把“小蘑菇”做成扶貧“大產業”

田巧梅

2021年02月26日19:20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編者按】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現行標准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書寫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數百萬扶貧干部傾力奉獻、苦干實干,將最美的年華無私奉獻給了脫貧事業,涌現出許多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跡。

2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河北省共有71個先進個人,54個先進集體受到了表彰。他們是河北省廣大干部群眾的優秀代表,他們的事跡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廣大干部群眾,舉全省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生動寫照。

人民網河北頻道推出河北省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系列報道,為大家講述他們的扶貧故事,讓榜樣的故事激勵我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向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進!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通佔元。 圖片由本人提供

通佔元,男,中共黨員,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農業特色產業技術指導總站站長。

通佔元用三年的時間高質量打造出了引領食用菌行業發展方向的“阜平模式”,將食用菌發展成了阜平縣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通佔元與他的同事們二十多年磨一劍,通過科技創新和實踐,讓河北省食用菌種植面積由3萬畝發展到35萬畝,年產量達310萬噸、產值228億元。

“他的到來讓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如今,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天生橋鎮栗元鋪村脫貧戶孫海軍提及曾經的“蘑菇縣長”通佔元仍滿是感激。

把時間的指針撥回到2016年前,常年掙扎在貧困線上的孫海軍下過煤窯,當過泥瓦工。“以前,外出打工受了不少罪,每年也攢不下來幾個錢。”孫海軍說,今年,他家又承包了3個涼棚和1個暖棚,照往年每個棚每年掙2萬-3萬來看,今年又是一個“收獲年”。

“掙下來的錢我准備買保險!”孫海軍說,這要是擱以前想都不敢想。

孫海軍的脫貧經歷只是通佔元帶動農民實現精准脫貧的一個小小縮影。

2015年8月,他到河北省阜平縣挂職副縣長並任專家組長,幫助發展食用菌產業。在通佔元挂職之前,阜平普遍種植一些玉米和大豆,食用菌種植的基礎幾乎為零,在摸清縣情的基礎上,通佔元發現阜平生態環境優良,晝夜溫差大,適宜優質食用菌的培育和生產,他覺得這是發展蘑菇種植的“好胚子”。

面對食用菌“零基礎”、經濟與觀念落后的縣情,面對不懂技術無資金、沒見過蘑菇是怎麼長出來的貧困群眾,面對種不好、賣不了、怕虧錢的疑慮,通佔元不等不靠,不分晝夜,勤奮工作。

“在阜平時,他白天與技術人員深入鄉村園區號脈施策做指導,晚上論証政策技術方案,直到深夜。”通佔元的同事鄭素月說道,他幾乎每天都在大山裡忙碌。

在阜平工作期間,通佔元組織、制定並實施了“一核、四帶、百園覆蓋,帶動10萬貧困人口”的發展規劃,組建了太行山食用菌研究院,建立了以“老鄉菇”為品牌的質量標准技術體系和分等定級、集中收購、線上線下加工營銷的模式……

從“零基礎”起步,通佔元用三年時間打造出了引領食用菌行業高質量發展方向的“阜平模式”。

多年來,通佔元一心研究蘑菇產業,把小蘑菇真正發展成了河北精准脫貧、富民強縣的大產業,而這僅僅是他產業扶貧的一個側面。

說到產業扶貧,通佔元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我們要支持每個脫貧縣發展壯大1-2個農業特色脫貧產業,在河北脫貧地區建設設施蔬菜、特色雜糧、板栗、優質蘋果等21個特色產業帶……”

通佔元的同事們評價他的時候,“敬業”“奉獻”“有責任感”是高頻詞。“他幾乎每天都會早早來、晚上九點多十點才回去,一心都扑在了產業扶貧工作上,因為勞累過度,他患上了三級高血壓、糖尿病……”通佔元同事邊艷輝說。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通佔元把產業扶貧作為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途徑和長久之策。2018年5月,通佔元調任到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產業扶貧指揮部后,認真履行河北省產業扶貧牽頭責任和農業特色產業扶貧主體責任,牽頭建立了橫向協調、縱向聯動的河北省產業扶貧組織推動體系﹔制定出台了提升產業扶貧質量水平三年行動、完善貧困地區鄉村產業體系等46個政策文件﹔因地制宜地實施了六大特色產業扶貧項目5.3萬個……

通佔元說:“下一步,我們還將圍繞種子、技術、設施、質量、流通、加工、品牌、營銷、服務等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立足延鏈、補鏈、強鏈,積極開展產業鞏固提升行動。”話音剛落,他的手機又響了起來……

(責編:李哲、祝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