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永清:“遷徙”永清 “播種”未來

2021年02月26日08:49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遷徙”永清 “播種”未來

永清縣雲裳小鎮三名服裝批發商

“遷徙”永清 “播種”未來

盡管還沒正式開門營業,但任翠霞有空就會在永清縣雲裳小鎮溜達溜達。眼前拔地而起的棟棟樓房,見証了小鎮從荒僻鄉村變身時尚中心,她已經愛上了這裡。

47歲的任翠霞是安徽人,在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從事女裝批發近20年,從白手起家,一路打拼到擁有4個6平方米的店鋪。“與其稱店鋪不如叫檔口。”她回憶起以前那逼仄的店鋪,層層疊疊,全是衣服,站的地兒都沒有。

2015年,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和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開始疏解搬遷。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任翠霞開始謀劃在外地開個店,分散風險。她考察過河北多個地方,最終把目光鎖定在永清縣雲裳小鎮。

她給出的理由是,永清距離北京近,交通便利,用人成本低,服飾產業鏈齊全,發展前景廣闊。

從京台高速永清北出口下道西行,一大片時尚的波浪形建筑群就是雲裳小鎮。這裡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首批重點承接項目”,也是工信部確定的河北省唯一國家級服裝創意園區,2017年正式運營。

2017年下半年,任翠霞帶著員工入駐雲裳小鎮,有了2個過渡店鋪。“北京轉移來的商戶免費使用過渡店鋪,免費發貨,省下的錢都是利潤。”任翠霞說,剛來時,小鎮很冷清,如今人氣爆棚。

承接產業轉移的市場需要培育。在雲裳小鎮,過渡店鋪3年免租金,發貨物流全免費,每天都有30趟次免費班車往返北京—雲裳小鎮。這兩年,雲裳小鎮運營商北京京都聯合商業有限公司僅補貼物流費用一項就已超過1億元。

“從北京到河北,年營業額翻了一番。”任翠霞臉上洋溢著笑容。

在北京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打拼了27年的王金飛,沒想到自己會變成半個廊坊人。

“來永清2年多了,生意擴大了,生活穩定了,要扎根這裡長期發展。”王金飛在永清縣買了房,最小的孩子也轉到了永清縣第五中學讀書。

1991年,17歲的王金飛離開老家溫州,懷揣夢想到北京,經歷幾起幾落后終於在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站穩腳跟。他擁有了一間8平方米檔口,批發男裝,還慢慢開辦了工廠。

隨著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推進,2018年,王金飛把店鋪和工廠搬遷到了永清,購買了一棟320平方米臨街商鋪用於服裝展示、接待顧客。

2020年,面對疫情沖擊,王金飛將銷售模式從單純的線下批發發展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營業額突破2000萬元,較在北京時增長20%,利潤提升30%。

雲裳小鎮的雲裳服飾廣場將於今年10月交付投用,他早已定下了一間30平方米的商鋪,產權40年。

“在北京奔波的日子每天讓我焦慮,來到雲裳小鎮之后感覺踏實了,扎下了根。”韓霜是河北京德魯雅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在北京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打拼近10年。那時,辦公室設在寫字樓裡,店鋪在市場,倉庫不固定經常搬家,她要三個地方來回奔波,苦不堪言。

2017年,韓霜的北京魯泰恆豐貿易有限公司入駐了雲裳小鎮,買下了一棟1000平方米的三層小樓,集面料展示、辦公、倉庫於一體。她還在永清注冊了新公司——河北京德魯雅紡織品有限公司。

早在北京時,韓霜就計劃向著面料研發、成衣生產等環節延伸。但面對高昂的經營成本和局促的經營環境,韓霜想得多落地少。

來到永清后,她很快建立了自己的研發設計團隊。常規襯衣面料以純棉為主,同質化嚴重,韓霜帶領團隊研發出了棉+竹纖維、棉+桑蠶絲等多個面料品種,還開發了抗菌、抗皺等功能性面料。老客戶沒丟,新客戶還在成倍增加。

在雲裳小鎮,韓霜實現了成衣生產夢。韓霜將業務從單純的面料批發拓展到面料研發設計、成衣生產、品牌塑造等領域,常備庫存品種從百余個猛增至上千個,經營效益一年比一年好。“以前在北京一年銷售額3000多萬元,現在已經過億元了。”韓霜說。

截至目前,和韓霜他們一樣離開北京,在雲裳小鎮“追夢”的商戶有3800多家。通過他們的帶動,越來越多的上下游企業、獨立設計師進駐了雲裳小鎮,產業鏈供應鏈越來越全、越來越穩。(河北日報記者米彥澤)

(責編:張曉博、祝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