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

進了臘月就是年,這是兒時的記憶!

石進文

2021年02月06日10:10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兒時過年是最幸福的事兒!不光吃得好,還有新衣服穿,別提多高興了!那時物質還不豐富,一日三餐稀湯寡水,吃不飽肚子的情景還記憶深刻。中午放學回家,若還有一碗剩粥吃,高興的會跳起來。所以,天天盼過年。隻有到了過年才能吃上白面餃子、白面饅頭、大米飯,還有豬肉白菜飩粉條,能不高興麼!

那時精神是富有的!放寒假了小伙伴們能一起玩耍,就是最快樂的事,玩具是自制的,什麼彈弓、火柴槍、手推圈、溜冰床.....上樹爬牆,月亮底兒裡捉迷藏,到村外的麥地裡迎風賽跑,大汗淋漓,哈哈地笑.....若能遇到下雪天,堆個雪人,打場雪仗,就更愜意了!這是男孩子的玩法。跳皮筋、唱兒歌、玩房子、丟手絹、貼窗花.....是女孩子的趣事。

大人們當然也有忙不完的事。趕集買年貨是大人們最快樂的事!那時的集不是每天都有,逢一六才起集,集上熙熙攘攘,人挨人、人擠人,嘈雜聲、叫賣聲,好不熱鬧!集上的貨大都是過年吃的用的東西。最熱鬧的要數鞭炮攤兒了,賣主們你放一會兒,他放一會兒,吆喝著,都說自己的炮響。男孩子買挂鞭炮,等到過年放是少不了的,可以說一年攢下的錢除了買些紙和鉛筆,就為了過年買鞭炮。

說到過年,不能不說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一天,家家買糖瓜祭灶,把舊的灶王爺從牆上扯下來點燃,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再把新的灶王爺貼上,祈求灶王爺保平安!

過了臘月二十三,每天都有每天的過法,什麼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來燉肉,二十七殺隻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貼春聯。初夕晚上和初一早上吃餃子是北方一直不變的風俗。這兩頓餃子是最講究的,煮熟了,先撈一碗,敬天敬地再敬祖宗,祈求來年有個好日子,風調雨順!再放回鍋裡,盛到碗裡,端上飯桌全家吃。

初夕晚上是要守歲的,叫熬三十兒。那時,沒有春節聯歡晚會,也沒有電視。吃了餃子,一家人就坐在熱炕上,磕著瓜子,喝著茶,又說又笑,不過午夜十二點是不睡覺的。等孩子們睡著了,勤勞的媽媽們這才把做好的新衣裳拿出來,壓在孩子的棉被上,等大年初一早上醒來給孩子們換上。大年初一是要早起的,男孩子們都爭著放第一挂鞭炮,圖個喜慶!天剛蒙蒙亮穿上新衣服就去拜年了。先拜長輩,長輩們樂著拿出壓歲錢,還給些糖吃。那時,平時是吃不到糖的。拜完長輩,大人們就去串門互拜。孩子們三五成群去看新媳婦,當年結婚的都稱新媳婦。等過了初一,親朋好友都會輪流請新媳婦到家裡坐客。按風俗,初二外甥去給舅舅拜年,初三是媳婦回娘家的日子,初四是走朋友家的日子,初五俗稱破五兒。過了初五,年就算過完了。走在大街上,不管大人,還是小孩碰上都會說,年過得真快啊!

兒時過年是難忘的!現在日子好過了,年味怎麼反而淡了呢!你兒時過年是什麼樣子的?

(責編:方童、祝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