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雄城際鐵路河北境內三站集中亮相

2020年12月20日08:51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智能建造支撐靚麗造型

智能建造支撐靚麗造型

——京雄城際鐵路河北境內三站集中亮相

12月18日,航拍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 記者趙杰攝

京雄城際鐵路開通運營進入倒計時,沿途各站站房也即將竣工。12月18日,記者跟隨由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組織的採訪團對固安東站、霸州北站、雄安站進行探訪,一路走來,站站是景、站站精彩。

上午9時許,採訪團到達此次探訪的第一站——固安東站,記者們立刻被其優美獨特的造型所吸引。為充分體現“花木之鄉”的文化特色,固安東站外幕牆採用雙曲面加工工藝,描繪出波光粼粼的水波紋造型﹔室內吊頂採用白色及木色鋁方通垂片,白色方通貫穿東西,木色方通通過尺寸調整勾勒出優美的樹葉造型。

中鐵建工集團固安東站項目生產經理管宏超介紹,固安東站鋼結構、屋面、幕牆及室內吊頂均採用雙曲面造型,是施工中的難點。為此,建設中,鋼桁架、屋面板、幕牆鋁板、室內吊頂方通垂片均採用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進行模擬,再進行材料加工,最終滿足了高精度的施工要求。

與固安東站的婉約、秀氣相比,霸州北站呈現給人們的則是簡潔、硬朗,充滿力量感。該站位於霸州市西北側,距霸州西站約14公裡。取冀中機樞、京南門戶之意,霸州北站幕牆將“龍形”圖文與漢字的“門”字巧妙結合,應用到建筑的雙層輪廓上。

蜿蜒曲折、遒勁有力的造型,通過強烈的虛實對比,凸顯了“龍門”的形象。玻璃幕牆順應立面斜線,呈漁網狀分格。三角形的玻璃窗,在陽光下像龍鱗一般熠熠生輝。

中鐵建工集團霸州北站項目部項目總工張旭表示,霸州北站外幕牆造型復雜、幕牆龍骨體系復雜,為此,在建設過程中多次進行幕牆龍骨造型的優化排布,保証安全性的同時確保裝飾造型的形成。

作為雄安新區第一批開工建設的重點交通樞紐項目之一,雄安站充滿科技元素。

雄安站總建筑面積47.5萬平方米,主體共5層,其中地上3層、地下2層。從高空俯瞰,毗鄰白洋澱的雄安站就像荷葉上的一滴露珠,顏色使用藍色漸變色,寓意“清泉源頭,風吹漣漪”。

走進雄安站首層候車大廳,一根根混凝土“開花柱”展現出了獨特韻律。這些柱子一次澆筑成型,未做任何修飾,“高級灰”中透著自然清新,且邊角順直、弧度順滑、結構挺拔。

作為國內首座在候車大廳內大規模運用清水混凝土柱的鐵路站房,技術團隊為此進行了上百次試驗,通過對石子、沙子、水泥配比的不斷探索,才有了雄安站如今的風採。

雄安站清水結構面積3萬平方米、展開面積約5萬平方米、混凝土方量為4萬多立方。如此大規模應用,追求的正是綠色、溫馨、經濟、藝術的綜合效果。

“站城一體”是雄安站的另一大亮點。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總建筑師周鐵征介紹,雄安站做到了樞紐區域與城市規劃、產業開發有機融合,採用站城一體化設計,使車站城市空間與樞紐、城軌、地下空間有效銜接和融合,促進鐵路客站與城市配套的緊密銜接,降低旅客出行時間及經濟成本,提高鐵路客站的運轉效率,保証旅客進出站通道的順暢。

智能是雄安站的另一大特征。據悉,京雄城際鐵路開通之際,兩座雄安站將同步呈現。一座是展現在大家眼前的實體雄安站,另一座是智能+運維管理系統下的孿生“數字雄安站”。

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石家庄建筑段雄安高鐵車間工程師於健表示,“數字雄安站”是為滿足雄安站特大體量的房建運維需求而建設的,是BIM全生命周期技術的智能化運維體現。為保証雄安站BIM的完整性、准確性,他們在雄安站內布設了400多個採集點,通過全景影像對比技術復核BIM模型。

雄安站運用“智能+”房建運維管理系統,同時借助5G、全景影像、三維激光掃描等技術,可對拉索式幕牆、雨棚、吊頂等關鍵部位進行巡檢,充分運用大數據深度挖掘技術和基於機器學習的圖像智能識別技術,自動分析比對巡檢數據及影像資料,及時發現疑似病害及其關聯數據,並通過BIM模型實時實景反饋分析結果,是房建設備運維管理的一次重大革命。(記者方素菊)

(責編:李哲、祝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