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產業扶貧項目貧困戶覆蓋率達100%

2020年12月11日08:22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河北產業扶貧帶來穩穩的幸福

貧有百樣,困有千種。貧困地區隻有通過發展產業,才能實現永久脫貧。記者從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河北省扎實推進產業扶貧,2020年全省產業扶貧項目貧困戶覆蓋率達100%,二重覆蓋率達89%,二重覆蓋率比2019年提高25個百分點。截至目前,2020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產業收入5341元,同比增長35.3%。

12月5日,在暖暖的陽光下,行走在初冬的阜平縣駱駝灣村,一排排具有太行山區特色的新式民居,整齊中透著古朴,令人忍不住贊嘆“真美”。

村民唐宗秀和老伴兒陳德印歲數大了,干不了重體力活。2019年5月,村裡的民宿旅游項目正式運營,她和老伴兒成為經營民宿旅游項目的公司員工,專門負責打理花草,每人每月工資2100元。

“讓鄉親們真正富起來,沒有產業可不行。”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劉華格說,近年來,駱駝灣村發展起了生態旅游,建起了食用菌大棚,搞起了高山蘋果種植,電商平台更是把大棗、小米等山貨賣到了大城市。

村裡有產業,村民有事干。隨著全國冰雪休閑運動持續走熱,駱駝灣村又有了新想法。今年村裡計劃打造冰雪旅游品牌,利用冰瀑、冰川等自然景觀,增加冬季旅游項目,做活冬季旅游市場,讓更多游客感受駱駝灣的冬日美景。

截至目前,駱駝灣村已累計接待游客近30萬人。這個2013年以前人均年收入還不足千元的小山村,2019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620元。

為摘“窮帽”拔“窮根”,河北省把產業發展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把培育脫貧產業擺在突出位置,實施了一批“造血式”扶貧項目,越來越多的“駱駝灣村”走出了一條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貧路子。

在產業扶貧中,河北省通過拓寬渠道,多元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基本形成。全省建設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101個、266萬千瓦,幫扶貧困人口9萬戶﹔村級光伏扶貧電站3148個、126.3萬千瓦,幫扶貧困人口20.1萬戶。以793個旅游扶貧村為重點,推進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打造了“正定—平山—阜平—淶水”旅游扶貧精品線路等一批旅游扶貧專線。因地制宜發展林果、林木種苗、花卉、木本中藥材和林下經濟等產業,截至目前,全省貧困地區新發展經濟林和提質增效28.5萬畝,培育出臨城核桃等一批具有傳統優勢和區域特色的林業產業。

“十三五”期間,全省農業農村系統累計投入貧困縣省級以上財政支農資金324.82億元,全省扶貧小額信貸累計發放384.4億元,研發扶貧類保險產品80余個,提供保險保障11800多億元,支持產業發展用地20.2萬畝。建立了覆蓋99.5萬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數據統計系統,形成貧困戶、未脫貧戶、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五個任務清單,建立了產業扶貧項目、科技服務、帶貧主體、產銷銜接等四項重點工作台賬,確保實現貧困戶產業全覆蓋。

看著一排排長勢良好的蘑菇,平泉市碾子溝村村民徐海峰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徐海峰一家5口,原本父母多病,主要經濟來源僅僅依靠幾畝薄田,生活過得很是艱難。

“致富沒門路、投入沒本錢、經營怕風險”,曾一度困擾著徐海峰。對此,碾子溝村以食用菌產業為基礎,實施“投入零成本、經營零風險、就業零距離”的“三零”產業精准扶貧模式。食用菌生產園區賒給徐海峰2萬個菌棒,並無償提供菌棚及配套設備,待獲得穩定收益后再收回欠款。

“今年賺上10萬塊錢沒問題。”依托食用菌產業,徐海峰脫了貧,致了富。

產業扶貧,貴在精准,重在精准。根據資源稟賦和區位特點,河北省調優產業布局,在黑龍港流域貧困片區以培育和發展強筋小麥、優質谷子、飼用玉米和食草畜牧業、蛋雞、肉雞等產業為主,燕山-太行山片區以設施蔬菜、中藥材、食用菌、水果和肉牛、肉羊、肉驢等產業及採摘觀光農業為主,壩上貧困片區以肉牛、肉羊、肉雞、奶牛和脫毒種薯、雜糧雜豆等產業為主,引導貧困縣發展優勢扶貧產業,全省培育食用菌、中藥材、馬鈴薯、肉牛等27類農業特色扶貧產業586個(次)。

以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為引領,河北省加快推進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每個貧困縣確定1至3個特色帶貧優勢產業,62個貧困縣重點培育農業特色扶貧產業140個,7746個貧困村培育優勢品種11786個,形成“一縣一特、一村一品”布局,重點建設7個國家級、45個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成太行山燕山百裡蘋果、冀南太行山百裡中藥材、平原百萬畝沙地梨等3個產業帶,打造了越夏食用菌、梨兩個國家級產業集群。全力推進貧困地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創建扶貧產業園629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96個、產業強鎮16個,年銷售額10億元農產品加工集群達到20個。

近年來,河北省加強產業帶貧主體培育,擴大主體帶貧覆蓋面和帶貧效益。62個貧困縣打造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56家,其中年銷售額億元以上龍頭企業110家。在全國率先創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62個貧困縣建成聯合體128個,輻射帶動90%以上的貧困村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記者郝東偉)

(責編:方童、祝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