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加強“雙控”機制建設和網格化監管

2020年12月10日09:41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河北加強“雙控”機制建設和網格化監管

河北加強“雙控”機制建設和網格化監管

確保化工行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

河北省是化工大省,安全生產任務十分繁重。為進一步推動化工行業“雙控”機制建設,近日,省應急管理廳召開了全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暨網格化監管現場推進會議

為進一步推動化工行業“雙控”機制建設,近日,省應急管理廳召開全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暨網格化監管現場推進會議,對危化品行業安全監管和全面推進網格化監管等重點工作進行再強調、再部署。

會議指出,“雙控”機制建設是安全生產監管方式的深層次改革,是關口前移、源頭管控的最有力抓手,是抓基礎、抓根本的治本之策。開展“雙控”機制建設,就是從組織、制度、技術、管理、教育、應急等多方面對風險進行有效管控、對隱患進行有效治理,形成安全風險受控、事故隱患自治的局面,真正將安全風險管控挺在隱患前面、把隱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有效破解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和政府安全生產監管存在的盲目性,大大增強事故防范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實現精准、科學、高效監管。

河北省是化工大省,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六,化工行業從業人員約27萬人,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險化學品以及危險工藝、重大危險源企業比例大,安全生產任務十分繁重。近年來,全省上下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不斷加大安全生產工作力度,採取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全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特別是《河北省安全生產風險管控與隱患治理規定》出台以來,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企業全面開展宣貫培訓、典型引領、專家幫扶和信息化監管等,“雙控”機制建設取得明顯成效。2019年全省發生危險化學品生產安全事故4起、死亡6人,未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與2018年相比事故起數持平、死亡人數下降82.8%,是近年來降幅最大的一年﹔今年以來化工行業未發生亡人事故。但是,全行業安全基礎依然薄弱,事故多發的態勢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發生較大和重大事故的風險依然較高,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企業必須緊緊抓住“雙控”機制這個關鍵,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夯實安全管理基礎,有效預防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

會議強調,要狠抓任務落實,嚴格按照要求高質量完成評估提升。各地要嚴格按照《河北省安全生產風險管控與隱患治理規定》《河北省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雙控”機制建設評估辦法(試行)》要求,著力推進“雙控”機制建設評估。要將“雙控”機制建設納入本地安全生產“十四五”規劃,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落實責任單位及責任人,做到謀劃、部署、實施、檢查、考核五到位。要強化培訓指導,不斷增強企業風險辨識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的能力。要指導企業科學選擇風險辨識方法,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來確定重大風險和較大風險的辨識和分級。要培樹典型樣板,充分發揮優秀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繼續加強試點企業的幫扶指導,找到推動“雙控”機制建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機結合的切入點、著力點,共同推進化工領域的“雙控”機制建設工作。堅持分類實施,既要有規模以上企業,又要突出對中小企業選取典型企業進行幫扶指導,既要注重質量效果,又要結合實踐積極探索有效管用的方法和路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標准、程序和模式,強化示范帶動作用。要建設信息化平台,切實提升“雙控”機制運行質量。要把企業的“雙控”機制建設情況錄入河北省“互聯網+安全生產”綜合監管信息平台,強化網上巡查,實現線上線下監督相結合,有力推動企業“雙控”機制建設落地落實。要加大執法力度,督促企業依法依規履行“雙控”機制建設主體責任。把“雙控”機制作為日常執法檢查的重要內容,以強有力的行政執法督導企業落實“雙控”機制建設主體責任。督促企業建立重大危險源企業主要負責人、技術負責人、操作負責人包保管控責任機制,有效管控危險化學品重大風險。

要在網格化上聚力,堅持齊抓共管,加快構建基層安全監管的全體系、強支撐。目前,全省2249個鄉鎮(街道)均成立了應急管理辦公室。各地要充分發揮好鄉鎮應急辦作用,結合既有的應急、消防、綜治等監管資源和逐步完善的基層綜合執法隊伍,整合力量,推動網格化監管,進一步強化屬地管理責任落實。要建章立制,加快構建基層安全監管網格體系。按照“屬地、分級、分類”原則,建立監管台賬,科學劃分監管網格,將監管企業合理分配至具體的網格中,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辦事有程序、檢查有標准、問題有處理、處理有結果、結果有反饋的監管責任閉環。分行業編制《安全監管模板》,細化檢查內容,實現“對表檢查,照單要賬”。市縣安委辦要督促各鄉鎮主要領導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推動責任向下傳遞、壓力向下傳導。要依托網格化,持續深化小微企業安全監管。要依托網格化,健全完善“打非治違”長效機制。各地要牢固樹立“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是最大隱患”的意識,進一步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加密執法檢查頻次,嚴格行政處罰措施,嚴防因非法違法行為造成事故。要依托網格化,不斷夯實安全生產底層基礎。要推動網格員積極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等活動,廣泛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以及燃氣安全、用電安全、消防安全等知識,讓安全知識深入人心。組織網格員定期對小微企業的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開展安全生產專題培訓。要督促網格內企業按照規定的頻次開展應急救援預案演練,推動社區、學校、商場等人員密集場所開展疏散逃生、應急避險等方面的群眾性應急演練,切實提高廣大職工、群眾的應急自救互救能力。

要在強監管上聚責,深化專項整治,全力推進危險化學品領域防風險、促提升。要全面完成化工行業整治攻堅“四個一批”目標任務。“四個一批”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今年年底前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對進展緩慢的工作進行梳理,集中力量,分企施策,分類處置。年底前,搬遷轉型企業原廠一律關停到位。對“改造提升一批”及“做強做優一批”的企業,要嚴把現場驗收關,確保短板弱項得到有效整改,安全生產條件有實質性提升。對“改造提升一批”中確定退出的企業,各市要建立台賬,細化方案,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年底前必須完成危險物料處置和關鍵裝置的拆除。要全面推進危化品安全生產整治三年行動向縱深展開。要全面推進中辦、國辦《關於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和省兩辦《關於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的若干措施》落實,加大宣貫解讀力度和覆蓋面,建立工作推進台賬和清單,強化過程督導,明確每項任務工作措施、進度安排、完成時限、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挂圖作戰、統籌推進。要重點抓好化工園區安全整治提升、不符合安全條件的企業關閉退出、整治非法違法“小化工”、重大危險源專項檢查、精細化工企業反應評估、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外部安全防護距離管控等重點工作,注重防大風險、查大隱患、防大事故。要深入開展硝酸銨等爆炸性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隱患專項排查治理工作。要全面提高企業自動化控制水平和科學化監管水平。要推動涉及“兩重點一重大”企業加快緊急切斷裝置、自動化控制系統、安全儀表系統等自動化系統建設﹔所有涉及爆炸危險性化學品有關裝置的控制室要完成拆除或抗爆整改。推動危化企業“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減少高危崗位現場作業人員數量,提高安全防護等級與保障能力。全面推行泄漏檢測、危險場所安全設施檢測等先進技術方法,及時消除隱患,有效管控風險。科學運用監測預警系統開展區域安全風險分析研判,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及時降低風險。開展網上精准執法,督促企業認真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有效防范遏制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要全面啟動工貿等其他行業使用危險化學品企業排查治理工作。要對工貿等其他行業進行“起底式”大排查,摸清非高危行業使用危險化學品、危險裝置、危險工藝的情況,建立台賬清單。要將非高危行業使用危險物料、危險裝置、危險工藝的企業參照高危行業管理﹔堅決淘汰落后的工藝技術和設施設備﹔凡是具備條件的,一律開展在線監控。要立即對本轄區內中小微企業、各類家庭作坊組織開展專項安全生產執法檢查。對發現的問題,要立即組織整改,不能立即整改到位的,要落實安全管控措施﹔對構成重大安全隱患的,依法依規採取停產整頓、吊銷証照、關閉取締等措施,從重從快處理,堅決防止事故發生。要加強冬季危化品重大風險防控。各市要督導危化品企業合理安排生產,制定“冬防”方案,做好防凍、防凝、防滑、防火、防爆、防靜電、防泄漏等工作,提級管控重要時段動火等特殊作業,加強培訓和值班值守,開展針對性應急演練,切實保障重要時段和冬季危化品安全生產。

會議要求,要高度關注列入搬遷計劃而未完成搬遷的企業,按照“四個一批”的要求,年底前未完成搬遷的,必須停產。要高度關注已關停企業的危險物料處置和危險裝置拆除。目前,全省“改造提升”一批中有80家企業要退出。其中,59家關停,21家轉型為非化工企業,各地要緊盯這些企業及時處置危險物料,拆除危險裝置,確保安全。要高度關注環保原因帶來的安全風險。重污染天氣預警和應急減排,導致企業頻繁開停車,化工裝置溫度、壓力不穩定,帶來較大安全風險。各市縣要加強與生態環境部門的信息溝通,採取有效措施,辨識風險,管控隱患,防范事故。要高度關注動火作業帶來的安全風險,既要關注生產企業的動火作業,更要關注停產企業的動火作業。要高度關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的應用,全省411家重大危險源企業和993個重大危險源點,已全部接入監測系統。各地要建立制度,安排專人值守,對異常報警及時發現、及時處置。要高度關注列入國務院安委辦三輪巡查的6種危險化學品,各市要對硝酸銨、硝化棉、氯酸鉀、氯酸鈉、液氯和涉及硝化工藝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6類企業開展“全覆蓋”的執法檢查,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底。要高度關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完成進度,按照重點工作推進台賬要求,認真抓好危化行業年底前必須完成的9項重點工作,確保各項任務按規定的時間節點高質量完成。(潘文靜、曹宇)

 

(責編:方童、祝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