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身邊模范》系列報道之二:

王飛:為患者打造“錚錚鐵骨”筑牢健康防線

2020年11月30日16:53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編者按】新時代還需不需要勞模精神,弘揚勞模精神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具有什麼樣的意義和價值?

日前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昭示我們: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在這次大會上,河北省共有98人接受了表彰。他們中,有“衛星通信巾幗英雄”孫晨華,有“骨科專家、抗疫先鋒”王飛,還有“精益求精、追求創新”的李征……

即日起,人民網河北頻道推出《致敬·身邊模范》系列報道,講述勞模故事,激勵奮進力量。讓我們共同關注!

人民網石家庄11月30日電 (楊文娟)他醫者仁心,刻苦鑽研,在醫教研工作中盡職盡責、追求卓越。

他理念先進,勇於創新,全面提升醫政管理水平。

他主動請纓,敢於擔當,率隊奮戰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線……

他就是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王飛,憑借過硬的政治素質、較高的管理水平和深厚的專業功底,在醫療、教學、科研、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作為一名年輕的關節骨科專家,王飛用愛心、耐心、責任心對待每一位患者及家屬,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完成每一項醫療活動,營造了和諧的醫患關系。據了解,為了減少患者術前等待時間,他主動放棄節假日休息,經常加班手術,平均每天工作時長超過十二個小時,年完成相關手術約1200余台,年診療患者達1.5萬人次,為眾多的患者解除了病痛。

不僅如此,王飛在運動系統疾病診治以及發病機制研究方面也有較高成就,2015年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2018年獲得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同時,開創了3D打印輔助手術新技術,開展干細胞治療骨關節炎新方法,填補了國內、省內空白。他還長期從事河北醫科大學博士、碩士研究生教學工作,積極與美國紐約特種外科醫院建立博士共同培養項目,累計培養博碩士研究生62名。

在完成醫教研工作的同時,擔任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的王飛,還分管著護理、醫保和安全方面的工作。他組織全院護士長和護理骨干到國內外先進醫院輪訓,學習先進理念,著力打造一支素質過硬、技術精湛、執行力強的護理隊伍﹔他建章立制,規范醫保收費行為,受到省市醫保聯合“飛行檢查”組充分肯定﹔他加強職工消防安全演練,不斷提高安保人員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在他的帶領下,醫院滿意度調查一直名列前茅,連續八年獲得“醫院綜合管理先進集體”榮譽。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王飛的座右銘。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他主動請纓,被任命為河北第五批援助湖北抗疫醫療隊隊長,帶領305名醫護人員奔赴武漢抗疫一線。沒有什麼豪言壯語,隻有向上級許下的承諾:第一,打勝仗﹔第二,平安回來。帶著這份責任,王飛來到武漢擔任江岸方艙醫院副院長,負責醫院A區577張床位的醫療救治工作。

面對任務繁重、危險性高、隊員眾多等困難,他迅速進入角色,連夜調研掌控防疫危情,立即組建醫療、護理、綜合協調3個工作組,高效開展防護培訓,細化防護規定流程,全面做好個人防護,帶領河北援助湖北醫護人員進入戰時狀態,第一時間投入到病區醫療救治工作中。

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工作照。 受訪者本人供圖

“方艙醫院和其他醫院不一樣,沒有規范的醫療管理制度。”對此,王飛通過建立醫療單元制度、專家查房制度、巡視員制度等一系列醫療管理制度,有效保証了救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江岸方艙醫院裡的患者,大多病情不是很嚴重,想盡快出院的患者很多。嚴把出院關,是王飛對醫護人員提出的硬性要求。對於如何緩解患者由此產生的不安情緒,王飛和隊員通過多種方式表達對患者的關愛:用紅紙折成小紅花,情人節當天送給每一位患者﹔定做大蛋糕給患者過集體生日﹔醫護人員“一對一幫扶”患者,通過微信保証24小時不間斷聯系,及時解決患者難題……

在王飛的帶領下,醫療隊用真情和有效治療措施,守護了600余位患者的健康,實現了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治愈出院患者零回頭的目標,受到了方艙醫務人員、患者和當地干部群眾的贊譽。

“離開武漢前,我們收到了兩份大禮。一份是患者委托志願者送來的90箱新鮮草莓,一份是委托志願者送來的40多面錦旗。”王飛說,武漢人民的深情厚誼深深影響著他,“隻有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盡最大努力讓患者滿意,醫療工作才是成功的,醫患關系才能更加和諧。”

“未來,我覺得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除了進一步提升自己,王飛說,希望自己能帶出一支隊伍來,全力提升河北省骨科關節外科專業水平,為更多的患者服務。同時,他還提出要積極普及醫療健康知識,努力讓老百姓少得病、不得病。

(責編:何雪薇、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