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探索長城文化保護新模式

2020年11月20日09:03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探索長城文化保護新模式

  這是11月19日拍攝的金山嶺長城雪景(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周萬平攝)

    長城作為人類歷史上宏偉壯麗的建筑奇跡和無與倫比的歷史文化景觀,在中華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與地位。11月16日,由中央文史研究館指導,河北省文史研究館主辦,河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工作事務中心、河北地質大學長城研究院承辦的“2020長城文化保護發展研討會”在石家庄召開。來自長城沿線14省市區參事室、文史館的負責人和文史館員、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圍繞如何助力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高標准、高質量、高水平推進,促進長城文物文化資源科學保護、合理利用進行深入探討,建言獻策。

  把長城文化資源轉化為有形的、可體驗的文化項目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其中,對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文旅融合區建設提出要求,“由主題展示區及其周邊就近就便和可看可覽的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現代文旅優質資源組成,重點利用文物和文化資源外溢輻射效應,建設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示范區。”顯然,如何利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歷史機遇,構建長城文旅發展新格局,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近年來,旅游業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產業之一。但長城區域文旅融合發展速度依舊較慢。”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認為,要把文化傳播做好,就要注重把文化資源轉化為有形的、可以體驗的文化項目。

  “部分長城點段,僅有攀登、攀爬的簡單開放模式,使觀眾對‘萬裡長城’的整體辨識度不高,存在碎片化傾向。慕名而來的游客收獲的大多只是‘到此一游’的初級感受。”陝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姜捷建議,在國家級和省級長城保護規劃中,把長城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作為重要內容,加強對“萬裡長城”的概念、結構、體系的整體把握和有效展示。摸索適合長城特點的新型展示模式和展示手段,將“近景”與“遠觀”相結合,將自然景觀、景觀特色、建筑細節、歷史遺痕等納入展示范圍,採取現場攀登、徒步體驗、遠眺觀景、陳列展示、數字展示等多種手段。

  長城文旅融合,不只是基於遺址遺存,其區域內還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想要讓人們通過自覺的體驗來感受長城文化的魅力,首先需要對長城文化體驗項目的規劃和安排做好創意。”董耀會說,文旅融合的重點在於讓長城沿線的游客目的地,都成為長城文化活動地,並通過長城文化的導入助力其發展。讓旅游成為長城文化的載體,讓到長城沿線旅游的游客都能夠在旅游過程中進一步了解和認識長城的文化價值乃至長城的精神內涵。

  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長城保護新模式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一個跨區域、跨部門的系統建設工程,如何建立協同機制,加強統籌協調成為焦點。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涉及市縣的多個區段,建設項目又涉及政府多部門的職責,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省級層面的組織領導機制。”河北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孫萬勇、河北地質大學長城研究院執行院長彭運輝建議,在我省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實施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相關政策、措施,解決相關矛盾和問題,統籌協調推進工作。隨著文化公園建設的逐步推進,還需探索設立河北省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管理機構,省市一起創新相關體制。同時,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緊密結合。

  在資金支持方面,孫萬勇、彭運輝建議,可按照政府主導、公司化運營、市場化運行的模式,拓寬項目融資渠道。借鑒長城沿線其他兄弟省份的做法,努力爭取國家專項資金的支持。建議由河北省財政統籌,省、市兩級共同投入,發起成立河北省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基金,專項用於項目建設的投融資。

  “通過多次調研,我們發現,在長城的保護發展方面,山西省每個縣市區有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山西省政府參事張有喜表示,由於受資金缺乏、交通不便、開放和交流不足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很多縣市區長城保護利用仍處於低水平的起步階段,在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旅游行業和大好機遇面前,一些民間社會資本仍然處於觀望階段。旅游業雖然是一個可以帶動整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綠色朝陽產業,但同時也是一個先期投入大、投資回報周期長的產業,很多長城沿線縣市區在文旅融合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張有喜以山西省天鎮、陽高、偏關等經濟基礎薄弱的地域為例分析建議,實施長城項目扶貧示范工程。通過長城項目扶貧示范工程,讓百姓致富,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論變成生動實踐。

  歷史和時代呼喚“長城學”的誕生

  長城文化研究是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基礎支撐。“長城保護利用的豐富實踐不斷激發長城研究的學術創造活力,催生理論開拓和創新,歷史和時代都在呼喚‘長城學’的誕生。”中央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羅楊認為,“長城學”研究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要特別重視“長城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和融合,從歷史學、地理學、考古學、軍事學、社會學、人類學、建筑學、生態學、宗教學、科技史以及文化遺產學等角度進行立體的多維度思考。

  我省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作為一個國家重點項目,目前還缺少專業機構理論、科研支撐。孫萬勇、彭運輝建議,可借鑒江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做法經驗,依托高校院所成立專業研究機構。我省有2016年成立的國內第一家長城學術研究機構——河北地質大學長城研究院。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升級,設立“河北長城文化研究中心”,聯合省內其他高校的有關學術團隊,形成合力,為公園建設提供全面理論、科研支撐,樹立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河北示范”。

  “從長遠看,建議在京津冀地區選擇合適地點,建立一所專門培養造就長城保護利用人才的高等學校,在相關的省市建立專門培養長城保護利用實用人才的職業學院。”山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唐錫彤建議,要加快“長城學”的學科建設,力爭盡快把“長城學”打造成熱門學科,吸引越來越多的學子熱愛“長城學”,研究“長城學”。(記者曹錚、史曉多)

(責編:李哲、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