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段雪峰被農行承德分行派駐隆化縣蛤蟆梁村任第一書記。5年來,在承德市行黨委的領導和支持下,其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立足村情,深入群眾,干實事、辦好事,積極作為,充分發揮了駐村第一書記的作用,使蛤蟆梁村從一個著名的“窮村”、亂村、“上訪專業村”變成面貌煥然一新的小康村。工作成績得到了組織的肯定和村民的認可。2016年度工作隊被評為“承德市扶貧工作優秀駐村工作隊”“河北省精准脫貧先進駐村工作隊”,本人被承德市政府記個人二等功﹔ 2017年度工作隊被評為“承德市駐村工作市級先進單位”,獲得全市“最美扶貧工作組”榮譽,本人被評為“2017年度河北省扶貧脫貧優秀第一書記”﹔2018年度工作隊被評為“全市優秀駐村工作隊”。2019年度工作隊被評為“全省優秀駐村工作隊”。
順民意 從上訪村到穩定村
駐村前蛤蟆梁村派性嚴重、村干部選舉屢屢難產、集中上訪頻繁遠近聞名。入村后段雪峰在市行黨委的支持下,本著“扶貧脫貧先解決穩定問題”,經過深入走訪入戶調查,著手解決原村干部亂作為、低保評選不合理、村內基礎設施落后、沒有支柱產業等突出問題。重新對全村低保戶、貧困戶實行公開、公正透明的評議評選,取信於民。在兩委換屆工作中從程序、政策上全力指導,經全村百姓的共同努力,選出新一屆和諧的村兩委班子。同時狠抓支部建設、新建村內基礎設施,加快產業發展,目前全村班子團結、政通人和,村民滿意度達100%。“老大難村”真正成了全縣最穩定小康村。
抓短板 落實“兩不愁”“三保障”
一是新建2套自來水供水系統,包括新打飲用水深井2眼、建成全村農戶自來水入戶管網及設施,確保全村飲水安全達標﹔二是全村實施危房改造104戶,老舊房屋加固7戶,佔全村全部房屋的五分之二,確保全村住房安全﹔三是全村有義務教育在校生72名,貧困生24名,無一因貧輟學﹔四是全村100%辦理了醫療保險,117戶貧困戶由政府代繳醫療保險費用,實現基本醫療有保障。
跑項目 全力提升村基礎設施
扶貧5年來,跑辦基礎設施項目20多個,投資約1500萬元。一是蛤蟆梁村對外交通被大河阻斷,隻靠一條年久失修的吊橋連通外部,村民的生產生活極為不便,交通成為制約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因交通原因,該村的玉米銷售每斤都比鄰村每斤少買2-3分錢,村民購買化肥每噸多花60多元,年輕人娶媳婦難。駐村工作組在市行黨委的大力支持下,跑辦項目資金200多萬元,於2016年10月15日,寬5.5米、長101米跨河大橋建成通車,圓了村民多年的建橋夢,凝聚了民心,提振了村民脫貧的信心和決心。二是該村村通主路年久失修,返沙嚴重,通戶的小巷路泥濘不堪,由於連通外部大橋建成,使建設村村通公路具備了條件,段雪峰積極跑辦各級相關主管部門,完成投資300萬元,建成5.5米寬的3.5公裡村級主路、3.5米寬的6公裡的戶戶通小巷路硬化,彌補了多年的交通欠賬,達到了美麗鄉村的標准。三是爭取國家“增產千億斤糧食工程”項目,積極跑辦市項目主管部門、縣具體實施部門,在計劃外爭取到了該項目落戶到本村,總投資300多萬元,完成打深水機井12眼,安置機井泵、噴灌設備、建設管網及附屬電力設施的工程和建成長2.1公裡、寬3.5米的5條2橫3縱的田間路,建成了高標准的現代農業良田1500畝。幾年來還建成其他許多扶貧項目:跑辦資金20萬元,為村集體建成25千瓦分散式光伏發電項目,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益3至4萬元,為村“兩委”的正常開展工作提供了經費保障﹔跑辦資金20萬元,建設村文化廣場3個,每個自然村一個,總面積500平米,村民有了文化活動場所﹔跑辦資金6萬元,購置移動垃圾桶220個,購置鐵锨、掃帚、鏟雪锨,分發到各戶,安排保潔員3人,建立全村環境衛生清理的長效機制,外包了垃圾清理和垃圾外運﹔跑辦資金15萬元,安裝主街道、小巷路燈127盞,讓全村亮起來﹔跑辦資金30萬元,新增建200千瓦變壓器一台,從根本上解決的全村生產、生活的電力需求﹔跑辦資金5萬元,完成村部房屋翻修建設,使支部有了黨員活動室,委村有了舒適的辦公場所﹔跑辦資金4萬元,建成了標准的村級衛生所,新培養年青村醫一名,做到小病了不出村,大病不誤診﹔跑辦資金30萬元,新建公廁2個,新型家庭戶廁86個,打造全新的衛生環境﹔跑辦資金25萬元,建護村防洪堤壩1800米。從根本上杜絕全村水患。
增收入 實現產業扶貧全覆蓋
為了讓貧困戶穩定脫貧,同時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段雪峰逐戶走訪,因地制宜,發展切實可行的產業項目,多次到縣相關部門爭取、跑辦資金1000余萬元,發展建成了4大產業項目,從根本上實現了產業扶貧全覆蓋及多重覆蓋。
一是建成了東西部協作產業消費扶貧分紅利益機制,每年實現分紅收益9萬元,收益期10年,117戶貧困戶全覆蓋,每年戶均分紅769元﹔二是投資300萬元,建成350千瓦集中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實現分紅收益30萬元,收益期20年,分紅覆蓋117戶貧困戶﹔三是投資200萬元,建成津南資金產業分紅項目,每年實現分紅收益6.5萬元,18戶貧困戶每年分紅3600元﹔四是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村裡成立4個農業合作社,發展中草藥種植和特色種、養植。僅2019年流轉土地800多畝,47戶貧困戶實現地租收入,戶均863元。26位脫貧戶在合作社務工,人均收入超過3000元,合作社帶動12戶脫貧戶,每戶收益3600元。
扶民志 挖掘貧困戶脫貧的內生動力
為貧困戶自主脫貧創造條件,一是主動幫助有條件的貧困戶辦理“小額信貸”業務,發展分戶種、養植業。僅2019年幫助24戶貸款120萬元,實現圈養牛存欄102頭,鹿70頭、羊200隻。二是對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尋找就業門路,僅2019年成功發動脫貧戶外出打工132人。特別是利用個人關系聯系北京環衛部門,安置環衛保潔24人,上三險一金,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些貧困人口的生活,實現勞務脫貧。
五度春秋,多少辛勞,俯首為民。“從還滿意到很滿意,扶貧一直在路上,脫貧不脫崗位”這是段雪峰常說的話。 (農行河北省分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