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良帶領技術骨干查看柴胡長勢。 張旺輝攝
人民網石家庄11月3日電 “一定要確保加工質量,須根去淨,根條順直……”近日,河北省保定市博野縣杜各庄村翠偉柴胡知母合作社負責人劉士良正在加工車間檢查指導在合作社務工的貧困戶加工中藥材。
“今年我家種柴胡收入了三四萬元,老伴在合作社打工加工藥材,每天還能掙100元左右,以后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59歲的建檔立卡貧困群眾高大爺談起今年的收成一臉笑容。說起加入合作社的好處,高大爺如數家珍:統一供應種子農資、統一收購銷售,市場價格波動時合作社還有保護底價……
目前,博野縣像高大爺這樣依靠中藥材種植擺脫貧困走上幸福路的建檔立卡貧困群眾還有1100多人。毗鄰“藥都”安國的博野縣柴胡種植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但由於品種質量及銷路等問題,種植規模一直不大。
“以前,全村柴胡種植面積也就是百十來畝,均是各家散種,沒有形成規模化種植。到現在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多虧了引路人劉士良。”現在已經是翠偉合作社理事的何福增對該縣藥材種植歷史記憶猶新。2008年,村民劉士良經過朋友介紹,從北京弄來了一些改良后的柴胡種子,從那時起,博野縣柴胡種植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他也成為靠著中藥材發家致富的帶頭人。
“當時我在我們村試種了100畝,新品種柴胡產量高、質量好,生長期抗病能力強,當年我就賺了四十多萬元,一下子把群眾的胃口給吊起來了。”劉士良談起當初冒險試種新品種柴胡的時候,感慨不已。到2010年,杜各庄村柴胡種植面積已經突破了1000畝。在縣政府有關部門的幫助下,劉士良牽頭發起成立了博野翠偉合作社,對農戶進行育苗、種植、病虫害防治、田間管理、採收、加工、銷售等技術培訓和指導。
經多方積極接洽,劉士良和日本津村株式會社建立了直接的銷售渠道,合作社的柴胡全部出口日本。嘗到甜頭的村民種植熱情高漲,全村柴胡種植面積逐年倍增,並發展到了周圍的村子。博野縣柴胡種植大戶高輝高興地說:“我們種植戶不會為銷路發愁,價格也有保障,因為和翠偉柴胡合作社簽了訂單。今年我家種了20畝,合作社按每市斤60元收購,除去種子、農資、農藥的費用外,純收入10萬余元。”
在政府扶貧資金的支持下,劉士良的合作社規模進一步擴大。特別是河北省“千企幫千村”行動開展以來,劉士良和他的伙伴們,積極幫扶貧困村發展,通過土地流轉發“租金”、到合作社打工掙“薪金”、入股合作社分“股金”等多種形式,帶動全縣13個村子的1100多名貧困群眾依托柴胡種植走上致富路。今年,博野縣柴胡種植面積突破15000畝,成為河北省最大的柴胡種植基地,翠偉柴胡合作社也被河北省扶貧辦評為2020年河北省扶貧開發龍頭企業。
“能夠帶領群眾脫貧奔小康,我感到由衷地自豪。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深化‘千企幫千村’工作舉措,讓更多的群眾走上致富路。”談起未來,劉士良豪情滿懷。(付兆颯、張旺輝、張錦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