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泥土》研討會現場。
人民網石家庄11月1日電 (袁志廣)由作家出版社主辦的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研討會暨電視劇《早春原野》啟動儀式10月30日在北京舉辦。張亞麗、牛玉秋、黃賓堂、付秀瑩、劉大先等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
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亞麗介紹說,《故鄉的泥土》是章雲天近年創作的一部農村題材的長篇小說。小說通過眾多小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愛情糾葛,熱情謳歌了抗戰老兵的忠誠,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復雜多面,反映了芸芸眾生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描繪了一幅雄渾壯闊的農村歷史風情畫卷。小說的作者章雲天,原籍河北無極,多年來以創作影視劇為主,創作的劇本曾獲飛天獎、金雞百花提名等獎項。《故鄉的泥土》今年初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以來廣受好評,本書也將改編成電視劇《早春原野》。
對於《故鄉的泥土》這部作品,與會專家給予了充分肯定。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黃賓堂認為,這是一部枝葉飽滿,非常抓地氣的作品。作品在人物塑造上,人物雖多,但立體可感,也比較注重人物內心的呈現。作者善於編故事,埋設各種引爆點,比如愛情與婚姻的錯位設計,這種錯位關系實際是一個個引爆點,打開了人性的天地,使文學的表達更具有空間和彈性,使故事更充滿溫度和力度。
著名評論家牛玉秋表示,這是一部66萬字的作品,讀起來很有分量。這本書非常綿密,在語言上有意識地使用河北的地方語言,綿密首先就表現在地方性的語言,親切生動,散發著泥土氣息。其次表現在作者對生活的掌握記憶非常細致,一環接一環。還有人物性格的發展也非常的綿密。
《小說選刊》原副主編王干在研討中表示,《故鄉的泥土》特別有意思。守根是一個老兵,他回到鄉村,在鄉村裡度過幾十年的時間,尤其中國社會在這幾十年動蕩變化,緣起緣落,這麼多變化非常有意思。《小說選刊》副主編顧建平認為,作者想寫的東西非常多,想把故鄉的感情都寫下來。這部小說的重點是寫故鄉,寫泥土,寫泥土上的芸芸眾生。他對《早春原野》充滿期待,想看看編劇如何修改,才能以電視劇的形式呈現。
“這部小說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是最顯著的一個品質,是這部小說成功的重要保証。”《中國作家》副主編付秀瑩認為,《故鄉的泥土》作者真正把藝術的根須深深扎入泥土的深度,寫作深入鄉村生活的內部,五臟六腑,鄉村世界裡的那些人情世故,那些拐彎抹角,都在人物與人物的關系,人物與時間的關系,人物與土地的關系中得到充分地呈現。
魯迅文學院教研部主任、研究員郭艷在談到這部作品的閱讀體會時表示,這部小說非常好地呈現了當代寫作的傳統,作者對河北地域的生活做了非常細膩地描述。《民族文學研究》副主編劉大先也就此表達了看法。他說這個小說的寫作有一種風俗畫的傳統,實際上是寫生活史,這本書已超越了對老兵的書寫,是對鄉村的人民的生活日常的書寫。
花山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郝建國則認為,《故鄉的泥土》讀者的定位非常好,在人物的構成和語言上非常有意義,作者非常幽默,用家鄉話描寫,使小說非常有可讀性。這本書從內容到情感的觸發,非常地和諧。河北電視台原副台長楊建國表示,《故鄉的泥土》深刻地揭示中國改革開放實踐的成功,抓住三農問題的根本。農民的問題是國家社會最重要的問題,所以這部小說又是一部關於農村題材具有指標意義的小說。
八一電影廠著名導演李三林表示,他已經跟作者約好做電視劇《早春原野》的導演,他將專家學者所提到的優點和不足一一記下,在今后的創作當中,利用電視劇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把這部作品演繹好。
作者章雲天在發言中講述了這本書的創作過程。觸動他寫這本書的是一個老兵,這部長篇小說可以說是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拋頭顱、洒熱血的老兵而作。當然小說也是他前半生的生活積累,作品反映了冀中平原一帶的民俗風情,也表達了他對故鄉的摯愛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