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下足功夫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助力鄉村振興

2020年10月29日09:42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新時代 新模式 新農人

新時代 新模式 新農人

——河北省下足功夫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助力鄉村振興

制圖/褚林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高素質農民是重要支撐。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自2014年開始進行高素質農民培養試點,通過練內功、聚外力“兩條腿”走路,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以政策扶持為支撐,不斷創新培育機制,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不斷取得喜人成績。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培養高素質農民25.4萬人,一大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農村專業技術人才及農業產業脫貧致富帶頭人正在形成規模。

創新培育模式,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激發脫貧致富內生動力

金秋時節,在廣宗縣馮家寨村的田地裡,拖拉機來回穿梭,忙個不停,一個個紅薯從土裡被翻出來,幾十個村民緊隨其后,撿拾紅薯。最近幾年,每到這個時節,這樣的豐收場面都會在這裡上演。

走進廣宗縣現代農業園區河北廣順園食品有限公司的紅薯加工車間,隻見工人們將紅薯加工成形態各異、口感各異的紅薯果脯、蜜餞類產品。

入選2020年度農民教育培訓“百名優秀學員”扶貧先鋒人選的王廷強,是河北廣順園食品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也是馮家寨村的農民。2009年開始創業的王廷強,先后建成紅薯脫毒育苗基地2000畝、繁育紅薯苗的聯動玻璃大棚10000平方米。為提高技能,王廷強參加廣宗縣農廣校高素質農民培訓,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發展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上。

經過多年發展,廣順園公司形成了紅薯種植、加工、銷售完整產業鏈,覆蓋6個鄉鎮86個貧困村,累計帶動貧困戶733戶1680人脫貧致富,帶動就業500余人。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省農業農村廳發揮各級農廣校和培訓基地農民教育培訓的主渠道作用,積極探索培育模式,創新培育方法,完善培育體系,不斷提升培訓成果,越來越多的農民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成為農業產業發展的帶頭人,助推鄉村振興。

圍繞農民教育培訓提質增效目標,河北省探索研究了一系列典型有效的農民教育培訓新路徑、新方法。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歸納總結出“搭建合作平台共推農民教育培訓模式”﹔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發揮“四大課堂”作用,實行“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培訓,形成了組織高效、務實管用、農民歡迎的“五強化”農民教育培訓模式﹔平泉市以特色產業村、示范園區、示范合作社、農業企業為載體,圍繞脫貧攻堅戰略,開發出“產業育人 人才興業 助力脫貧”教育扶貧模式。河北省有9個典型培育模式,在“創新引領·農民教育培訓十大宣介”專題活動中被評為全國“百個農民教育培訓發展典型案例”。

為扎實做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河北省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及振興鄉村產業需要,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廣泛開展師資培訓、教學能手和優質課件評選活動。認真做好農民田間學校、實訓基地建設,打造出河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省校、承德市分校等7個全國高素質農民培育示范基地,實現全省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由課堂教學向田間地頭的實踐性教學轉變。

匯聚外部力量,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推動高素質農民隊伍壯大

饒陽縣“產業扶貧帶頭人”宋長江,跟土地打了30多年交道。當年,在既沒資金又沒技術的情況下,靠著籌措來的幾千元錢建起了南北岩村裡第一個大棚,搞起了設施蔬菜栽培。

“沒有技術就想辦法學習。”利用農閑時間,宋長江主動報名參加各種培訓。通過參加培訓學習,宋長江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土專家”。2019年3月,宋長江被饒陽縣農業農村局特聘為農技員。“作為特聘農技員不能徒有虛名”,宋長江與其他9名特聘農技員商定與貧困村簽訂了技術服務協議,承包了饒陽縣83個貧困村的產業扶貧技術服務工作。他還積極組織和參加饒陽縣農業農村局的高素質農民培育等專項培訓工作,培訓期間,他爭當培訓班的班主任,給學員授課,田間指導實習,共培訓指導貧困戶或小農戶2000多人次。

在享受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一種本領恐慌感不時向他襲來。去年9月,在國家面向高素質農民實施高職擴招政策的鼓勵下,宋長江成為保定職業技術學院作物生產技術專業的一名學生,接受專業系統的職業教育。

在這支高素質農民隊伍裡,34歲的阜城縣建橋鄉大徐村黨支部書記陳沖也是一位典型代表。

陳沖曾在北京經營彩鋼生意,2018年返鄉創業。在阜城縣農廣校組織的高素質農民培訓班,從涉農政策到農業產業化總體形勢,再到新品種培育和新技術推廣,陳沖系統學習了現代農業發展思路和方法。

在他的帶動下,全村種植特色谷子1600余畝,實現了谷子的深加工,和河北省農科院合作注冊了“衡金谷”農產品商標,並申請了綠色食品認証。

加快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既是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農民群眾實現自我發展的內在需求和渴望。

推動農民培訓工作,壯大高素質農民隊伍,一系列政策正持續發力。

河北省將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納入省政府重點工作和全省人才助力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逐步建立城鄉人才順暢流動的體制機制,完善城鄉融會貫通的社會保障體系,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的通道,匯聚外部力量,引導外出農民工、農村大中專畢業生等返鄉,吸引各類人才投身農業農村。

河北省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不僅有短期培訓,還通過加快信息化步伐,構建農民培訓信息化平台,以線上學習、遠程診斷等方式,及時解決農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高素質農民的培養不是單純某一個部門就能完成的,需要多部門通力合作,廣泛調動社會資源,構建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長效機制。”省農業農村廳科教處處長師校軍介紹,以建立長效培育機制為抓手,河北省要求培訓基地以教育培訓為契機,建立班級QQ群或微信群,搭建起培訓機構、培育對象、培訓教師之間溝通的橋梁,隨時掌握農民的需求,幫助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協助農民成立職業農民協會、聯盟、聯合體等合作組織,增進農民間的互助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河北省根據鄉村振興各類型人才的需要,以農民為中心,辦農民滿意的教育培訓,做好農民繼續教育和服務,指導農民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和農民職稱評定1萬多人,引導農民接受中高等職業教育2.3萬多人,提升文化素質。農業農村部與河北省簽訂對口幫扶協議,圍繞環京津28個貧困縣實施“萬名脫貧帶頭人培訓共同行動”,培訓脫貧帶頭人4萬多人。

(責編:李哲、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