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茶園又一年

霍建明

2020年10月13日15:48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因茶而結緣,因茶而相識,因茶而來往,因茶而追尋,因茶而了解了太行深山種茶人的故事。

2017年初夏時節,偶然的機會跟幾個茶友到邢台臨城桐花村東籬茶園,由此結識了種茶的曲保民夫婦。他們因對趙州茶的實踐,辭去了工作,抵押了房子,在遠離邢台市區的太行深山中種茶。其間,他們歷經各種坎坷卻堅韌不拔,最終獲得成功。

記得我第一次到曲保民夫婦茶園時,茶園剛剛經歷了旱災、凍災。此前,在多次失敗后,經過他們夫婦幾年的艱苦努力,茶樹終於開始產茶。第一年隻產了十多斤,也總算有了些收入。但幾十畝茶,土地承包費、水電費、人工費,再加上銀行貸款利息,開支甚大。當時,經濟困難,我們第一次見面時,他們夫婦臉上帶著淡淡的憂愁的影子,從談話中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壓力。

第一次見面,我們就互留了聯系方式。我每天隨時都能看到茶園的變化,了解到茶園的狀況一天天地變好,我內心替他們高興。

此后,每年有時間,春天、初夏或秋天,便約幾個朋友到茶園走一走。每次到茶園都有新的收獲和感受,每一年都能看到茶樹的成長,從幾寸、十幾寸,到幾十厘米,今年茶樹已經長到了成人胸前。茶園也一年比一年擴大,由當初的幾壟茶苗,發展到今天的幾十畝茶園。茶樹在他們精心呵護下,吸天地之精華,汲自然之靈氣,茁壯成長。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外出不便,我雖然關注著茶園的情況,但實在沒有機會再實地去看看、採採茶。疫情好轉了,曲先生夫婦又盛情邀約,我欣然決定前往。

為了採茶,我選了一個天氣晴朗的早晨出發。我們抵達的時候,保民夫婦就仿佛親戚一般已在茶園旁的路邊熱情地等候著。下車也沒有寒暄客套,我就單刀直入地問道:

“保民,茶園今年怎樣?”

“霍兄,你就直接看吧。我建議你一邊採茶一邊看。”

茶葉採摘裡面的學問很大。我國疆域遼闊,採茶的時間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皆不相同。在我國採頭茶即是開茶節,採茶時間不同,各地的開茶節時間也不一樣。每年最早的開茶節是1月底的海南白沙綠茶,其次是2月上旬的四川雅安春茶,俗話說揚子江中水,蒙頂山上茶…… 再后是2月中旬的溫州永嘉烏牛、3月初的福鼎白茶,西湖龍井頭茶則要等到清明前幾天。

等到太行深山東籬茶園採茶時,已是清明節過后的四月中旬了。

採茶很有講究,不僅季節對採茶有影響,甚至每一天的天氣都有影響,下雨不能採,刮風不能採,連陰天也不能採,太陽太烈時不能採,傍晚不能採。採茶時間一般最宜太陽初升,天空晴朗,露水小或少,無露水最好。一般用竹筐放茶葉,保持茶葉清、鮮、爽。採摘時,不能用指甲掐斷,否則,茶葉根部會發黑。要用手指輕輕掰芽,輕放。採茶一般是一芽一葉,即一嫩芽、一真葉,成葉不採,蒂頭不採,如此才能保証茶葉的質量。一般四五斤鮮葉才制成一斤茶。

天空晴朗,翠綠環繞。茶樹四周間隔種植著栗子樹、核桃樹、杏樹、蘭花樹、槐花樹。曲先生又投資興建了小流域山泉,從茶園上游引來泉水,蜿蜒曲折,像一條晶瑩剔透的帶子環繞整座茶園。涓涓泉水從高到低潺潺而流,發出悅耳的叮叮咚咚聲。

曲先生認為茶是靈性之物,於是他在茶園周圍布置了音響,從早上開始播放舒緩、輕柔的音樂,直到傍晚茶葉進入休眠時間,日復一日從不間斷。

採摘茶葉是很艱辛的勞動 ,與農民種糧食一樣,都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採摘茶葉需要貓腰工作,眼尖手快,干不了多久就會腰酸背疼、眼花手麻,可謂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很快到了中午,上午採完茶,下午開始制茶。按制茶的步驟,下一步是自然萎凋、晾晒、揉捻、發酵等。由茶園的茶工將茶葉進行分揀后,讓剛剛採摘的茶葉進行一段時間的萎凋、晾晒。這一步之后的茶葉已散發出香氣,且變得柔軟,但仍是片狀,必須借外力揉捻成完美球狀,使外形更加美觀。茶工們在茶園中間的平地上開始揉捻,他們很注重衛生,提前洗淨手、戴好口罩。他們用雙手抓起約三四兩青茶,沿順時針自然運氣,用力不能太輕,重了也不行。在揉捻過程中,部分汁液流出黏附於茶葉表面,這樣沖泡時,便可很容易溶解於茶湯中,加強茶湯滋味。

之后,用土布覆蓋茶葉,讓其在太陽底下自然發酵十二個小時。這中間還需要時不時翻動茶葉,讓茶葉充分發酵。

等新茶在太陽底下發酵,我與曲先生夫婦一邊品著今年剛制的新茶,一邊聽他們講這一年來的酸甜苦辣,頗有一副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懷》中所寫的“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的情景。

曲先生道,今年4月21日的晚上,因為倒春寒,山上的溫度一度降到零下3.5攝氏度,使茶葉的產量減少了一半。種茶就是這樣,太冷了會凍死,缺水了又會旱死。去年因為缺水,有些茶樹選擇開花結果,留下茶籽兒后第二年死去了,這就是茶樹在漫長的進化中形成的獨特的自我保護機制。

曲先生還介紹說,東籬茶園一般靠老母雞“治理”虫害,如果茶虫太多,則是人工捕殺,禁止使用任何農藥,施肥用的也是農家肥。東籬茶園就是這樣,用最傳統的方式讓茶樹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相互成就。

我說,你這就像呵護孩子一樣悉心照顧每一棵茶樹。曲先生臉上露出笑容,點頭稱是。他還說道,這兩年,他先后在茶壟間種上了很多果樹,有杏樹、核桃樹和栗子樹,現在果樹亭亭玉立,幫茶樹遮擋了陽光的直射,形成漫射光,這樣可以增加茶樹氨基酸的生成,而且果香和茶香相互浸淫,讓茶葉的味道更佳,營養價值更高。

我說怪不得喝你茶園產的茶,入口有柔和醇香的清甜,夾雜著花果的味道,喝完還能回味到田園的風光。

同去的朋友問曲先生:“你人生最大的樂趣是什麼?”曲先生略微沉吟,答道:“作出一款好茶,得到人們的認可,再通過種茶使父老鄉親共同致富。”

看著這綠意盎然的茶園,和精心炮制、茶香襲人的茶葉,再看看臉上歷經滄桑卻展露笑容的曲先生夫婦,我不由感慨:曲先生真是用自己的精心、匠心在做茶。他們認真地對待每一道工序,一絲不苟,不摻雜質,千錘百煉才作出這樣充滿了靈氣的茶。他將茶做到了細致、精致、極致,這就是做茶的工匠精神。我國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揚工匠精神的優良傳統,詩經中說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時精益求精、反復琢磨的工作態度。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從來不缺乏擁有工匠精神的人。曲先生正是其中之一,他一直用工匠精神來種茶、制茶。正是在這樣一種精神的支撐下,東籬茶園的茶才出塵脫俗,沁人心脾。(作者單位:河北省司法廳)

(責編:祝龍超、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