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保:“貧中之貧”力拔窮根

2020年09月05日08:41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康保:“貧中之貧”力拔窮根

初秋時節,行走在康保大地,天高雲淡,綠草如毯,格桑花、油菜花、向陽花競相綻放,好一派美麗的壩上風光。

曾幾何時,這裡風沙肆虐,交通不便,產業落后。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村中空心化嚴重,“房堵窗、戶封門、村裡見不到年輕人”的現象隨處可見。

康保縣位於河北壩上西北部,屬“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全省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可謂是“貧中之貧、堅中之堅”。2013年底,全縣326個行政村中有165個貧困村,佔所有行政村51%,農業人口24.4萬人中有貧困人口8.8萬人,貧困發生率36.04%。

挖窮根,挪窮窩,修富路,興產業。近年來,康保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盡銳出戰,攻堅克難,在3000多平方公裡的遼闊土地上,打響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戰。

2019年,全縣財政收入達到5億元,比2016年增加3億元。貧困人口由8.8萬人減少到1468人,貧困發生率由36.04%下降至0.69%。2020年2月底,康保實現貧困縣脫貧摘帽。

新家園:易地扶貧搬遷,挪窮窩拔窮根

8月28日中午,53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張憲花清掃完所負責的樓道衛生后,回到75平方米的新家中開始做午飯。

張憲花原來居住在離縣城30多公裡遠的李家地鎮祈家坊村,2016年底,第一批搬遷入住康保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怡安小區。

“活了半輩子,沒想能住上這樣好的房子。”張憲花說,她家原來住的是4間土坯房,最難的時候,丈夫吃藥看病,孩子上學,跟親戚朋友四處借錢,欠外債3萬多元。

“現在我當保潔員,每月1000元﹔丈夫在乾信牧業肉雞加工廠當冷庫保管,每月4000多元,一年收入6萬多元。”張憲花樂得合不攏嘴,“買菜、看病都方便了,社區還給我們配備了家庭醫生,有事打個電話就過來。”

如今,康保2萬多名像張憲花這樣的農民從貧困的鄉村搬進設施先進的縣城安置小區。

地廣人稀,土地瘠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全縣326個行政村,空心率50%以上的村庄就有192個,佔比近60%,是張家口市“空心村”最多的縣區。

打贏脫貧攻堅戰,一場大規模易地扶貧搬遷和空心村治理工作展開。康保縣在縣城經濟開發區附近規劃建設了佔地面積543畝的集中安置區,共建設95棟小高層電梯樓,安置110個村7000余戶居民入住。

“這是康保縣第一批安裝電梯的樓房。”安置區管委會副主任王芳介紹,“住得下”還要“過得好”,安置區建起了社區醫療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和就業服務中心,為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村民找工作。

截至目前,康保全縣11766戶、29315人全部搬進新居,指導困難群眾就業23300名,基本實現“一戶一就業,全家穩脫貧”,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間易地搬遷項目。

寬闊的街道,整齊的聯排新民居。眼前的南喬村完全是現代化新農村的模樣,處處散發著新氣象。

南喬村是康保縣自然村最多的行政村,一個行政村轄7個自然村,全村在冊人口470多戶1112人,但常住人口僅94戶212人,空心率高達80%。

這樣分散的村庄如何治理?康保實行“聯村並建”模式,將幾個自然村合並成一個村子,集中投資,打造一個新村。

2018年6月,新南喬村建設破土動工。短短一年時間,94戶居民集中遷入新居。

像南喬村一樣,2018年以來,康保先后有13個行政村27個自然村實施聯村並建,昔日“散落”的景象,逐漸被嶄新的中心村所替代。

康保縣還對95個“空心村”實施了就地整治,改造危房、硬化村街、整治衛生、美化亮化,全縣村容村貌實現徹底改觀。

新路徑:產業強起來,腰包鼓起來

“過去康保窮就窮在產業項目少。隻有產業建起來,百姓腰包才能鼓起來。”近年來,康保發揮資源優勢,積極引進資金項目,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8月28日上午,康保乾信牧業肉雞生產車間內,54歲的照陽河鎮東五福堂村村民郭振貴正在生產線上快速地包裝雞腿。

“我和媳婦倆人搬到集中安置區后就到這兒上班了,現在每天工資130元。加上獎金,我們倆一個月就能掙8000多元,在家門口掙錢,方便又舒心。”郭振貴說。

河北乾信牧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京津冀地區最大的肉雞全產業鏈生產加工企業。“2019年營業收入3.7億元,直接帶動全縣10個鄉鎮117個村7815戶15009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公司總經理夏秋霞說。

近年來,康保縣按照“扶龍頭、帶行業、促脫貧”思路,整合扶貧資金2.83億元,著力推動特色農牧業發展壯大,目前已培育出乾信牧業、康正養鴨、康盛肉羊、品冠蕎麥、永順華有機蔬菜等一批龍頭企業,不僅帶動了群眾致富增收,還大大提升了當地的農業產業化水平。

康保全年日照達3100小時,具備780萬千瓦光伏發電開發能力。為此,康保縣把光伏發電作為全縣脫貧攻堅支柱產業,帶動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在康保縣北郝家營村級光伏農業扶貧聯建電站,一塊塊太陽能光伏電池板聯排成陣,在太陽的照射下熠熠發光。

“這個光伏聯建電站裝機3600千瓦,覆蓋周邊12個村,平均每個村年收益50萬元,可保障20年收益不變,是名符其實的旱澇保收的‘鐵杆庄稼’。”康保縣扶農公司經理孫振祥介紹。

“到目前,全縣累計建成村級光伏扶貧電站181個,裝機總容量18.3萬千瓦,年電費收益1.35億元,195個貧困村實現光伏扶貧全覆蓋,帶動2.2萬戶貧困戶實現增收。”康保縣縣長魏紅俠說。

為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該縣將光伏收益通過設置公益崗位的形式發放,群眾通過參加公益崗位獲得勞動收益。如今,光伏扶貧電站為各貧困村提供衛生保潔員、護林防火員等公益崗位1.6萬余個,解決了全縣16478名弱勞動力無法轉移就業難題。

2019年4月25日,康保縣“荒山坡上種太陽,勞動就業奔小康”光伏扶貧典型經驗,榮獲“第二屆中國產業扶貧十大優秀案例”。

康保是天藍、地綠、水淨、氣爽的“天然氧吧”,森林覆蓋率達到33.8%。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康保加快發展生態旅游業。目前,該縣已建成四條草原天際線,在主干道沿線種植“花田草海”10萬畝、中藥材17.5萬畝,康巴諾爾濕地公園、戀人花谷、山水瑤生態文化園等一批文旅項目開門納客。

新生活:補短板、強弱項、阻致貧、防返貧

基礎設施落后,一直是困擾康保發展的羈絆,行路難尤甚。

由於財政收入少,歷史欠賬多,脫貧攻堅實施之前,康保縣鄉道路年久失修,全縣公路破損達三分之一,80%的鄉村道路是砂石路。

“過去坐車閉著眼睛就知道到康保地界了。”康保縣一位政府工作人員介紹,因為道路坑窪不平,顛簸得厲害,下鄉一天回來,不僅渾身像散了架一樣,人也變得頭暈腦漲。

要想富,先修路。康保縣把道路建設作為一號工程,多措並舉、多方籌資,舉全縣之力全力推進,補齊道路短板。

“原來我們交通局閑著沒事干,這幾年可給忙壞了,就連已經退休在家的技術人員都回來參戰了。”康保縣交通局一位負責人介紹說。

兩年來,康保縣修建國省縣鄉村五級道路1418公裡,補齊了康保幾十年來的歷史欠賬,實現了鄉村交通環境大變樣。

為解決百姓出行難,該縣還購置新能源電動車30輛,規劃了10條城鄉公交車線路,覆蓋全縣15個鄉鎮,60周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

8月28日,擰開水龍頭,看著嘩嘩流出的水流,62歲的蒙古旗杆村胡愛堂老人感慨地說:“過去吃水,長年到幾公裡外的鎮上拉。真沒想到,活了大半輩子能夠吃上清澈甘甜的自來水,真是感謝黨的好政策。”

康保縣是張家口市唯一一個沒有內陸河的縣,終年干旱少雨,造成村民多年吃水難。

照陽河鎮蒙古旗杆村與內蒙古白旗一山之隔。2018年,為了解決該村的吃水難,省稅務局駐村工作隊請找水專家在村周圍勘測了11個點位,終於打出一眼156米的深水井,徹底改變了村民喝淺層鹽鹼水的狀況。

像蒙古旗杆村一樣,目前,康保縣223個村實施了安全飲水提升工程,全縣群眾都喝上了放心水。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針對因病因學致貧,康保縣實施“雨露計劃”,惠及萬名學生,義務教育實現零輟學目標。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參保率100%。鄉鄉建起衛生院,戶戶有了簽約醫生,“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百姓看病難題得到解決。

在社會保障上,新增城鄉低保人口4896人,保障人數達到2.8萬人,發放低保金1.1億元,做到了應保盡保、應退盡退,社會保障更加有力。

該縣健全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加強農村低保與扶貧政策有效銜接,完善低保動態調整機制,確保不發生“因退致貧”現象。加大臨時救助力度,保障特殊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籌資800萬元,設立“精准防貧保險”,救助176人,發放防貧保險金136.6萬元,有效防止新增致貧返貧。

城鄉巨變,政通人和。一項項措施,見証著康保“一心為民”的執政理念﹔一張張笑臉,展示著百姓不斷提升的幸福感。

“未來的藍圖已徐徐展開,26萬康保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隻爭朝夕、不負韶華,堅決打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戰,向世人呈現一個美麗幸福、綠色崛起的新康保!”張家口市政府副市長、康保縣委書記劉雪鬆信心滿滿地說。(記者高振發 通訊員龐海雲)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