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近日,邢台市巨鹿縣助力健康中國建設,打造富硒農業之都的消息甫一公布,就引來各方關注。
事實上,巨鹿縣發展富硒農業是當地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縮影。當地依托金銀花種植傳統和現代技術,蹚出了一條“以農興縣”的發展新路。
近日,人民網走進這座開滿金銀花的千年古郡,近距離感受傳統與現代相得益彰的農業新風尚——為您帶來《發現·巨鹿》系列報道。
河北朴耕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蔬菜種植大棚內,工作人員在採摘小西紅柿。巨鹿縣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石家庄8月22日電 (付兆颯)“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節水灌溉系統,平時埋在地下大約40公分處,不影響大型農機的使用。需要灌溉時,人在家中,拿起手機、按個開關、做個選擇,就可以遙控澆水。” 河北朴耕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宋立鵬如是介紹其精准化節水灌溉系統。
智慧節水灌溉工程僅僅是邢台市巨鹿縣推行智慧化管理的一個縮影。據統計,巨鹿縣累計建設了414座揚水站點,12.2萬畝井渠雙灌耕地,6.4萬畝高效節水耕地。目前,巨鹿縣正加快推進“田田通”智慧節水灌溉項目,總投資17億元,旨在實現全縣所有耕地智能化、精細化節水灌溉,項目預期可在全縣年均節約農業用水4000萬立方米,將徹底革新傳統灌溉模式。
智慧化管理的另一個面向是數據整合應用。依托智慧巨鹿大數據中心,巨鹿縣從土壤改良、苗木栽培、標准化種植、產品深加工、分級分類標准、模式化管理、可追溯系統建立等各個方面統籌謀劃推進,健全完善農產品全鏈條、全流程生產管理和監督體系,著力推進農業智慧化發展。
要在農產品充裕,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闖出自己的名堂來並非易事,除了綠色發展、智慧發展之外,巨鹿縣還有兩手絕活:靠技術生產差異化產品,靠品牌增加農產品附加值。
為了在同類農產品中脫穎而出,提升巨鹿農產品特質,巨鹿縣以泰然科技公司為龍頭,以武漢大學傅功成教授科技團隊“生物菌發酵劑”技術、富硒產品生產技術為支撐,在特色種植基礎上廣泛推廣富硒有機肥。兩年以來,所產農產品有機硒含量均超過國家標准。
在產品營養特征指標高,品牌影響力大的加持下,巨鹿農產品“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市場價格遠遠高於同類普通作物:“我們農場的小米網上售價每公斤24元,主要賣到深圳、北京等大城市,這幾年我種的200畝富硒谷子根本不愁賣。”巨鹿縣九月九家庭農場負責人楊勇高興地說道。
目前,巨鹿縣已經擁有“巨鹿金銀花”“巨鹿枸杞”“巨鹿串枝紅杏”三個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新申報的“巨鹿大紫棗”“巨鹿小米”“巨鹿哈口西瓜”等地理標志証明商標,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此外,巨鹿金銀花還被列為“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品牌價值評估34.53億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巨鹿縣發展特色農業轉型,不單是農業基礎設施和生產技術上的“請進來”,更是注重“內功修煉”。在縣委縣政府的帶領下,通過典型帶動、全面推動,發展特色農業、智慧農業逐漸成為了農村農民增收創收的“全域動員”。
“通過出台專門獎勵激勵政策,將泰然富硒農業創新團隊納入我縣領軍型創新團隊培育對象重點支持﹔同時對產業龍頭企業開發的新技術、新產品等給予縣級科技創新券專項支持,助力企業發展。”巨鹿縣副縣長趙洪義如是說。
“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幾年下來,巨鹿縣建設了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9家,龍頭企業在農業轉型上一方面起了示范帶動作用,另一方面提供了技術和渠道支撐。
通過對巨鹿縣農業生產組織形態的分析研判,在農村層面,依靠村集體拉動,以創辦、發展和壯大村集體示范為切入點,致富能人帶領群眾“跟著干”,實現“百花齊放”:目前,全縣已完成金銀花種植園建設39個,種植面積1800多畝,到明年村集體收入均能達到20萬元以上﹔克瑞森葡萄種植園目前已發展251個,種植面積4600多畝……
站在新時代轉型發展歷史節點上的巨鹿彎道超車,引領了中國高品質農業、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新方向。巨鹿縣委書記孫保祥表示,巨鹿將堅持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契機,以“千金糧、萬元錢”為導向,以建設特色農業強縣為目標,不斷調整種植結構,加快三次產業融合鏈條式增收轉變,加快農民穩定可持續增收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