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縣宋官屯村以"黨建+合作社"引領村經濟發展

2020年08月19日08:25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今年我們村集體收入將超過300萬元”

滄縣宋官屯村以“黨建+合作社”引領村經濟發展

“今年我們村集體收入將超過300萬元”

8月7日,沿著平整的柏油路駛入滄縣興濟鎮宋官屯村,眼前是一片樹木掩映的綠色世界。幼林之中,套種的谷子,谷穗碩大﹔間作的白勺,枝葉繁茂。

“就是靠發展3300多畝的經濟林和林下經濟,去年我們村集體收入238萬元,今年已豐收在望,預計將超過300萬元,村民人均可增收2800多元。”村黨支部書記王憲發高興地告訴記者。

宋官屯有943人,曾是有名的亂村,村子臟亂差,各項指標一度在全鎮倒數第一。

變化發生在5年前。滄縣大力推進“能人治村”工作,王憲發、呂寶祥分別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成為村裡的“領頭羊”。

為改變落后面貌,兩人放棄自己的生意,全心扑在村裡的工作上。他們從改變村容村貌做起,村集體沒錢,就自己頂著烈日清垃圾,捐款捐物搞建設﹔違建先從自己家拆起,好處不讓親戚佔,用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大家的心氣起來了。我們就謀劃著怎麼發展經濟。”王憲發說,2017年宋官屯村成為省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在全縣第一個完成清產核資。2018年正趕上市裡大力推進大運河沿岸綠化帶建設項目,他們決定村黨支部領辦農業專業合作社,流轉全村耕地入股種植經濟林,統一經營管理,同時解放全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增收。以“黨支部+合作社”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開始,許多村民對此舉並不支持,土地流轉進展緩慢。為抓住機遇、不耽誤春季植樹,當年春節,宋官屯的村干部放棄過年,天天入戶做土地流轉的動員工作,終於在正月十五之前完成土地流轉簽字。

規模經營的效益立竿見影。通過種植速生楊、特色苗木、果樹並在林下種植大豆、谷子、中藥材。2018年底,村集體收入就超過了100萬元。

大河有水小河滿。村民們除土地流轉金,還拿到了集體收益分紅和米面油等福利。現在,村裡群眾有的外出務工,有的在合作社上班,還能掙到一份工資。

僅用3年時間,宋官屯村就實現了由亂到治,由弱變強,先后獲評“河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河北省森林鄉村”。

在村南合作社的蘋果園裡,64歲的呂寶海正和幾位村民一起用鋤頭鬆土除草。

“在合作社干這點活兒累不著,每天還能掙80塊錢。”呂寶海笑著說,他們家6口人,每年有20畝土地的流轉金,兒子、兒媳在外面上班,都有不錯的收入,村裡的環境搞得這麼好,他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

行走在宋官屯村,街道干淨整潔,許多房屋旁邊有花壇圍欄,裡邊栽種著花草綠植。村口的坑塘裡,粉紅的荷花爭相綻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宋官屯村黨群活動中心南面,佔地4000多平方米的黨建主題廣場開闊平整,設置了大屏幕和健身設施,成為村民活動的重要場所。廣場邊的綠化帶裡種滿了花花草草,讓人賞心悅目。而在不久前,這裡還是一處幾戶村民合建的養豬場。

69歲的李寶才正在合作社的果園裡干活,說起拆養豬場的事,他打開了話匣子,“豬窩都是新蓋的,花了好幾萬。但是為了村裡環境好,拆了我們也沒怨言。”

李寶才說,像他這年紀,以前早就“溜牆根”了,現在精氣神大了!土地流轉給錢,在合作社上班能掙錢,這個歲數國家還給發老年補貼。本來村內的養豬場拆了還可以到村邊的養殖小區重新養,但現在生活條件這麼好,他也就沒再養。

宋官屯村強起來的不只是“面子”,更有“裡子”。

“現在我們村過白事除至親外不穿孝服隻戴白花,不擺宴席隻吃大鍋菜,厚養薄葬已經深入民心。”王憲發說,以前村裡辦一起白事保守算得花七八萬元。現在婚喪事簡辦寫進了村規民約,有獎有罰,大家都能遵守。村裡的文化活動也開展得紅紅火火。

“今年我們已經申報參評國家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和省文明村。隨著村集體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們還計劃給60歲以上的村民發適當數額的‘退休金’,讓他們生活得更幸福。”王憲發說。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