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京娘湖景區一景。近年來,武安市大力改善生態環境,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城市。武安市委宣傳部供圖
太行山東麓,洺河之畔,坐落著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縣——武安。
這片土地,曾書寫波瀾壯闊的歷史傳奇。距今八千年的磁山文化興盛於此,戰國時期已經是北方最負盛名的冶鐵中心,千年爐火延續至今﹔革命戰爭年代,晉冀魯豫邊區機關駐扎這裡,紅色沃土奠定新中國的雛形。
這片土地,如今正步入轉型發展的新天地。堅定不移調結構,持續用力促轉型,2013至2019年累計壓減煉鐵產能1018萬噸、煉鋼產能938萬噸,14家鋼鐵企業整合重組為5家鋼鐵集團,打造裝備先進、產品高端的“武安新鋼鐵”。39家高新技術企業、70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6家“中國500強”、8家“中國民營500強”、9家“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凝聚起強大的發展勢能。
新發展理念引領下,“千年古縣、太行明珠”愈發熠熠生輝!
“新鋼鐵”:從“傻大黑粗”邁向專精特新
作為全國四大富鐵礦基地之一,武安煉鐵歷史悠久,熊熊爐火燃燒至今。鼎盛期,武安有鋼鐵企業18家,鋼鐵工業比重達80.3%,鋼鐵及相關產業納稅佔比64.1%。體量雖大,但產品多處於產業鏈低端,抗風險能力很弱。
調整“一鋼獨大”產業結構,武安首先發力“堅決去”。在全國率先建立縣級鋼鐵產能交易互助平台,借市場之手平穩壓減落后產能,經驗入選中組部編寫的《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攻堅克難案例》叢書經濟建設類第一篇。2013至2019年,武安累計壓減煉鐵產能1018萬噸、煉鋼產能938萬噸。
8月4日,位於武安工業園區的河北龍鳳山鑄業有限公司廠區,拉貨的卡車排成了長龍。在精料、精煉、精處理“三精法”基礎上,龍鳳山公司與上海大學、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等聯合研發了生鐵深度提純技術工藝,打破了國外壟斷,實現了產品高純淨度、高穩定性、高一致性,廣泛應用於核電、高鐵、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領域,年產高純生鐵、超高純生鐵等鐵基新材料168萬噸,佔據了國內七成以上的市場,並成為我國高純生鐵行業標准的起草單位。
“裝備制造業對高端鑄造新材料需求很大,今年產品價格每噸上漲了1000多元,仍供不應求。”該公司政策部部長苗學兵說,已與中船重工、中國重汽、中國一拖、廣西玉柴等一批“大國重器”制造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今年上半年實現產值1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0%。
“主動調、加快轉”,一家生產普通鑄鐵產品的小企業,最終鍛造成填補國內多項空白的高新技術企業——龍鳳山鑄業是武安鋼鐵向專精特新轉型的縮影。整合重組、退城進園,則是武安優化傳統產業布局,提升產業聚集度和抗風險能力的又一著力點。
由於歷史原因,武安鋼鐵主要分布在城區周邊,“鋼鐵圍城”,搬遷勢在必行。武安將14家鋼鐵企業整合重組為新興鑄管、普陽、冀南、太行、銘鑌5家鋼鐵集團,全部入駐工業園區,打造產能合理、布局優化、裝備先進、產品高端、綠色低碳的“武安新鋼鐵”。
為加快重組步伐,武安市組建了鋼鐵、焦化等12個重組搬遷項目專班,倒排工期,定期調度,倒逼責任落實。
“每天有1萬余名工人、800多台機械設備作業,今年年底前將正式投產。”8月3日,河北太行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重組搬遷項目施工現場,挖掘機馬達轟鳴,運輸車往來穿梭,一派熱火朝天。綜合管理部部長李洋介紹,項目總投資130億元,目前煉鐵、煉鋼單元已完成進度的65%,燒結、球團等輔助單元基礎施工完成70%,部分工程已開始設備安裝。企業將借搬遷之機推動裝備、產品、環保工藝升級,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新產業:多業齊飛促新舊動能轉換
一口鑄鐵鍋能賣多少錢?
普通產品隻有一二百元,而產自武安的琺琅鑄鐵鍋,市場售價達到2000元。
“除了鍋體受熱均勻、持久保溫、耐腐蝕、易清洗等優點外,它還是廚房裡的藝術品。”8月5日,武安格力中原智能裝備基礎件產業基地產品展廳內,項目副總經理張勇指著展架上精美的琺琅鑄鐵鍋介紹。
總投資56億元的中原智能裝備基礎件產業基地,是格力集團在全國布局的唯一縣級生產基地。今年2月一期項目投產,年產汽車零部件、家電件、高檔炊具組件等產品6萬噸。全部建成后,武安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基礎件鑄造基地。
格力“落子”武安,這裡完備的工業體系是重要“加分項”。作為工業重鎮,武安有工業企業1500多家,41個產業大類中有32個,特別是鋼鐵產業,是國內配套最完善、產品最齊全的縣(市)之一。
鋼鐵及相關產業的迅猛發展,讓武安躋身我省縣域經濟“三甲”,但也陷入路徑依賴,多數企業以上游產業、初級產品為主。盡管體量大,但普遍創新能力不足,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比重較低。
“堅決打破慣性思維,破解路徑依賴,用新發展理念引領資源型城市轉型,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武安市委書記趙洪山表示。
武安引導當地企業轉變觀念,“跳出老路創新業”,打造當代“武安新商幫”。圍繞打造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集群,瞄准京津、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精准招商,一批戰略支撐項目相繼落戶、投產。
銀隆新能源產業園,形成了“材料—電池—儲能—整車裝配”全閉合式的新能源汽車生產鏈,成為我省產業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健全的新能源產業基地﹔保稅物流中心與河北港口集團完成戰略合作重組,與多國開展鐵礦石、工業配件、紅酒等保稅貿易,集裝箱班列成為常態……
經過測試、裝機、包裝,一台台“武安造”智能手機正式下線。“工業園區幫著解決了廠房、用工問題,我們把生產基地由深圳搬到了武安。”8月4日,河北銀泰福通訊有限公司總裝車間內,總經理張克璽介紹,今年6月手機、藍牙耳機開始量產,8月底攝像頭、電子顯示屏生產線將投產,屆時可年產手機、兒童手表、智能穿戴等產品1000萬台,預計年產值8.7億元。
去年以來,武安新建深圳產業城、大灣區智能產業轉移中心標准廠房17萬平方米,吸引32家科技型企業入駐,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增至39家、709家。
從單一支撐到多點發力,“工業重鎮”的現代化產業版圖愈發清晰。目前,武安擁有6家“中國500強”、8家“中國民營500強”、9家“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規上工業總產值超1200億元,財政收入連續兩年超百億元。
新生活: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今年9月,位於武安洺湖新區的邯鄲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將迎來首個開學季。萬畝濕地公園煙波浩渺,湖畔垂柳依依,鳥兒悠閑覓食……靈動秀美的校園周邊環境,將帶給學子們別樣的求學體驗。
武安是典型的帶狀城市,城區面積小、人口密度大,交通擁堵嚴重。2017年7月,以生態旅游、休閑度假、文化教育等為主導功能的洺湖新區啟動建設,新區拉開城市框架,帶動城區南部發展。礦山變青山,以九龍山礦山生態修復公園為節點,東部新區助力武安加速融入邯鄲市主城區。
把經濟轉型與城市轉型相結合,武安“騰籠換鳥”,引導企業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業態盤活閑置廠區。對鋼鐵企業搬遷騰出的空間,首先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和綠化提升,營造良好生態環境,為未來發展打基礎,提升城市輻射帶動力。
“2017年鋼鐵產能整體退出,徹底告別老本行,投身文旅產業。”8月4日,走進武安東山冶金公司,近千畝廠區一片靜謐。總經理王勇鋼說,結合武安東部新區定位,聘請中國中建設計集團規劃設計,投資27億元建設集文化展示、旅游服務、教育培訓及居住等功能於一體的文化休閑綜合體,目前道路等基礎設施基本完成,綠化、東山湖等生態工程正在進行。
城市提升品質,鄉村補齊短板。
炎炎夏日,武安市活水鄉長壽村農家樂內,來自邯鄲及周邊地區的不少游客在此消夏避暑。
“植被好,空氣清新,每天爬爬山,心情舒坦著呢。”不遠千裡專程來這裡休閑度假的山東德州市退休教師劉利斌和家人高興地說。
“全村隻有180戶、572人,但每年夏天接待的游客有三四千人。”村黨支部副書記白海軍介紹,全村有農家樂96家,6月份進入接待高峰期,三個多月下來,各戶少則收入七八萬,多則十幾萬元。“旅游飯讓村民鼓起腰包,綠水青山真的變成了金山銀山。”初步統計,活水鄉每年接待休閑度假游客達1萬余人,武安休閑康養基地的名片越擦越亮。
把旅游業作為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的綠色產業、促進脫貧增收的扶貧產業,近年來武安深入挖掘獨特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重拳推進污染防治,開展生態修復,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全景武安。
針對西部景區道路通達性較差,節假日易堵車等問題,去年來武安打通了京娘湖、宅清溝、柏草坪三大隧道,建成平安、白雲、盤龍等5條風景大道,完成19條道路改造提升,構筑起“高速聯通域外、快速直達景區、環線串聯景點”的大旅游交通網。
武安博物館、磁山文化博物館成為游客感受武安深厚文化底蘊的必到之地,連年舉辦的武安山地馬拉鬆、“劃騎跑”鐵人三項挑戰賽,已成為國內有名的品牌賽事,讓更多人通過體育賽事認識武安、愛上武安。通過“旅游+文化”“旅游+體育”“旅游+康養”等模式,武安豐富旅游業態,著力培育旅游產業新增長點。2019年,全市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90.2億元,接待游客2542.8萬人次,同比分別增加90.3%、81.5%,旅游產業對就業貢獻率達12.6%。(記者趙曉清、劉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