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縣:“活”水網拉開春灌序幕

2020年06月07日15:41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雨水已至,萬物興。經過一冬的沉睡,邱縣35萬畝農田正在潺潺河渠水的流淌中逐漸蘇醒。

2月26日,伴隨著轟鳴的機器聲,邱縣古城營鎮大寨村村南渠建設成功。隨著通往村內灌區渠口被挖開,清澈的河水從渠裡翻滾而來,汩汩清流翻卷著浪花沿著蜿蜒的干渠流向全村灌區。

“真好!澆水再也不用排隊了!”大寨村一塊糧田裡,綠油油的麥苗長勢喜人,村民張會強用了不到一晌,就已經給自家5畝小麥澆上了返青水,昔日累人的春灌正因全縣“活”起來的水網變得清閑。

位於冀南平原的邱縣,是資源性嚴重缺水地區,多年來供水調度實行生活和工業用水優先,農業和生態用水主要靠開採地下水,這樣不僅用水成本高,還容易引發地表沉陷、中淺井水質污染等生態問題。

邱縣既看到了水資源短缺的不足,同時也認識到了縣域內地表水卻沒有充分利用的問題。按照“旱時能澆地、汛時能排澇、平時能蓄水”的原則,去年底邱縣就開始了一場興修水利的人民戰爭。

“每天早上7點開始施工,一般晚上6點結束,中午簡單吃口飯就接著干,縣裡有技術人員現場指導,進度挺快。”南辛店鄉劉保庄村支部書記劉良軍正和縣裡水利技術人員、村裡的黨員干部一起奮戰在河渠治理現場。“看到群眾能有水澆庄稼,大家加班加點地趕工程,辛苦總算沒有白費!”

充分發動群眾,打一場興修農田水利的人民戰爭。邱縣水利技術人員一線勘察調研,工程設計方案綜合考慮引水、蓄水、排水等因素。其中,主渠道治理工程以“九渠一庫”為總架構,打通生態水網主動脈,全面提高引水調水蓄水能力。支、斗、毛渠、坑塘治理工程,按照“水網+路網+林網”三網合一要求,實施樹木、垃圾清理、坑塘整修,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各鄉鎮通過大喇叭廣播、召開征求意見會等方式逐村征求群眾意見和建議,科學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動員群眾出工出勞。

“太好了!有了這湖水,以后澆地再也不發愁了!”在嘩嘩的流水聲中,邱城鎮石佛寺村新落成的康泰澤湖已經蓄上了滿滿的河水,許多村民們高興地出來圍觀。村支書鄭永建說,以前,到了旱季,渠裡的水特別緊張,家家戶戶都搶著澆,澆晚了可能就沒水了。隨著康台澤湖的修建成功,一湖蓄水基本上可以夠全村地澆了。

“我的苗木對水的要求很高,如果不能及時灌溉,倒春寒來了會很麻煩!”孫洪峰是個育苗大戶,今年春灌,他喜上眉梢:“我這4000多畝地,以前用地下水灌溉,每畝地每年灌溉費用約70元。利用渠水灌溉,每畝地每年費用約30元,一年就能省12萬呢!真正省時省力還省錢!”

堅持把生態建設和生態修復作為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第一道工序,邱縣全縣疏通擴挖河渠55條145公裡,整治坑塘13處,實現地表水全覆蓋,地表水灌溉面積從15萬畝增加到35萬畝,打造了全縣域“環城繞田”大水網格局,真正讓水“活”起來。

縣水利部門相關負責人馬春庚告訴記者,為做到豐水期收儲、枯水期灌溉,下一步,邱縣將實施老沙河調蓄工程。由於縣內老沙河是東南至西北流向,為存住流動的水,他們將在縣域東南方向通過修建蓄水渠,運用“多渠匯流”的聚水方式,提高縣域東南方向鄉鎮的蓄水量,形成一個“小型水庫”,存住水,用上水,用活水,促進水資源合理分配。

據了解,邱縣在做活水網的同時,將林網、路網、水網“三網”同建。緊緊抓住“一路兩溝四行樹”的經驗做法,以春季植樹造林為序幕,全力建設“綠美邱縣”﹔加快農村路網規劃建設,對老沙河觀光路進行升級改造,增設濱河步道、自行車道,打造群眾游玩休閑空間,努力繪就“路在水中游、水在林中走、人在林中戲”的生動畫卷。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