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適宜吃瓜,養生牢記四點

2020年08月07日15:30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原標題:今日立秋!適宜吃瓜,養生牢記四點

  編者按:今日立秋,是氣溫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如何開啟立秋健康養生模式,確保安度秋冬呢?

  立秋吃些瓜果 健脾利濕祛燥

  清蒸絲瓜清香通便

  國家高級中餐烹飪師、二級公共營養師徐文飛表示,絲瓜可以從春末吃到初秋,他有利尿涼血、解毒通便的作用。可以清蒸絲瓜,加點肉末和蒜末,稍微蒸一下,淋點海鮮醬油,味道非常好。絲瓜汁水豐富,最好現做現吃,放置時間別太長,否則會變黑,影響食欲。另外,絲瓜尖(也就是絲瓜藤上的嫩尖)涼拌或者蒜蓉炒很好吃,清甜爽口,對肺和皮膚都很好。

  木瓜煨湯祛燥潤腸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營養醫師梁倩芳表示,木瓜除了當水果,還可以煲湯。木瓜燉湯味道清爽,能補水祛燥。另外,木瓜中富含的酶還能幫助消化,適合便秘和消化不良者食用。孕婦產后,燉點木瓜魚湯喝,有催奶、補益身體的作用。推薦木瓜排骨湯,准備一到兩斤排骨,加一斤左右的木瓜(去皮去籽,切成小塊),將排骨第一次煮開的血沫水倒掉,然后 將木瓜、排骨和少許南杏仁放入煨罐中,煮沸之后用小火燉,出鍋前加少許鹽。

  瓠瓜餃子清熱開胃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王玉梅介紹,將瓠瓜切成絲,搭配肉餡(豬肉、牛肉、羊肉或蝦肉等),攪拌均勻后做餡,口感很好,葷素搭配也合理。瓠瓜性平,有利水消腫、止渴除煩、通淋散結的功效。初秋氣溫仍較高,很多人胃口不好,將肉類和瓠瓜一起做菜,保証了蔬菜的攝入,也增加了蛋白質的攝入。瓠瓜中胡蘿卜素含量較高,能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另外,其中還有胰蛋白酶抑制劑,對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能起到一定的降糖作用。

  清蒸茄子除秋燥

  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在這個季節吃茄子能降“火氣”,除秋燥。而秋天剛收成的茄子被稱為“秋茄”,帶有獨特的清香,口感細嫩,因此風味比普通茄子更勝一籌。

  中醫認為,茄子性涼、味甘,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祛風通絡、寬腸利氣等功能。除了含有豐富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外,還有一點與其他蔬菜不同,就是富含大量維生素P。維生素P是黃酮類化合物,有助保持心血管保持正常功能。因此,茄子對動脈硬化症、高血壓、冠心病和壞血病患者都非常有益。此外,國外研究結果表明茄子還是蔬菜中的“抗癌強手”,其含有的龍葵鹼成分能抑制消化系統腫瘤增殖,對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

  推薦清蒸茄子,原料:醬汁(生抽、老抽、豆瓣醬加清水拌勻),蔥花、油適量。

  做法:茄子洗淨,切塊,放在盤子裡碼好,蒸鍋加水大火燒開后,將茄子連盤放入,蒸熟(約15分鐘左右,視茄塊大小而定),熱鍋放油,把蔥花爆香,倒入拌勻的醬汁煮開,關火將煮開的醬汁澆到蒸好的茄子上即可食用。

  立秋吃南瓜搶秋膘

  立秋人們要吃南瓜,此食物被認為是“搶秋膘”的首選食物。這是由於入秋以后,氣候干燥,皮膚黏膜水分加速蒸發,身體容易出現燥熱情形。而南瓜具有潤燥的功效,同時能給人以飽腹感,認為吃了南瓜能夠儲備過冬的能量。當然南瓜的功效遠遠超過這些了,中醫認為,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消炎止痛、解毒殺虫的功能,常食南瓜還可防癌,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選食物。推薦南瓜蓮藕荷蘭豆。將南瓜洗淨切長條塊備用,蓮藕斜切片,每片切三長條備用,荷蘭豆洗淨備用。小電飯鍋裡放入植物油、姜,待到姜出姜味,將南瓜和蓮藕放入,蓋蓋兒悶一段時間,中間為避免糊鍋底可加入少許水,等南瓜快熟時,放入荷蘭豆,鹽、少許醬油,攪拌一下,再蓋蓋兒悶一會,盛出即可。

  立秋吃赤小豆健脾利濕

  從唐宋時起,有在立秋之日用秋水服食赤小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赤小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赤小豆味甘,性平。能健脾利濕,散血,解毒。赤小豆含有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腸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對心臟病和腎病、水腫有益;赤小豆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具有良好的潤腸通便、降血壓、降血脂、調節血糖、解毒抗癌、預防結石、健美減肥的作用。我們也可以效仿古人,在立秋之時吃些赤小豆,稍做改良,把赤小豆做成營養粥口感更佳。

  按四大穴位降服“秋老虎”

  立秋后常會出現短期的回熱天氣,高溫難耐,濕熱如夏,民間常稱之為“秋老虎”下山。秋老虎下山威力不淺,稍有不當,就會招致熱傷風等疾病侵襲,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針灸推拿科主任戴奇斌用四大穴位降服“秋老虎”。

  祛燥:按“迎香”

  入秋后天氣會逐漸由暑濕轉為秋燥,而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點揉迎香穴具有清熱散風,去燥潤肺,宣通鼻竅的作用。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約0.5寸、鼻唇溝中。按摩前全身放鬆、舌尖抵上腭,將雙手中指指尖點於迎香穴,待有酸脹感后,再兩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順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發酸、發脹、發熱為度。

  養心:按“極泉”

  “秋老虎”發威時不少人會總是感到心裡煩悶。這主要是因為入秋后偶爾的氣溫回升堪比盛夏。極泉穴是手少陰心經第一要穴,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該穴對治療心痛、胸悶、咽干煩渴有效,經常彈按“極泉”能調暢氣血,進而寬胸理氣,養護心肺。彈按時力度應柔和,動作應連貫。每次彈按的量應因人而異,一般彈按10次左右。

  健胃:按“四縫”

  立秋后脾胃功能也逐漸恢復,比起夏季來食欲明顯好轉,加之秋季也需要補充一些脂肪以備冬天御寒,因此,立秋后正是進食肉類、貼秋膘的好時機。四縫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屬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節橫紋中央點。四縫穴原本是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縫”效果也較好。該穴對輕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顯著。

  防熱傷風:按“足三裡”

  末伏時期的感冒仍是暑天感冒,俗稱“熱傷風”。足三裡”是強身健體、養胃敗火的黃金穴。該穴位於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最常用的按摩方式之一是,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節的背面作為著力點,或者手自然展開,以拇指腹作為著力點,在選定的穴位上繞圈按揉。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綜合自揚子晚報、健康時報)

  立秋養生謹記四點

  山東省濟寧市中醫院治未病科主任醫師王樂榮介紹,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提醒人們立秋后養生調養要謹記以下四點。

  少辛多酸慎進補

  王樂榮說,秋季養生要遵從“潤燥、補肺、養陰、多酸”的原則。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所以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蓮子百合湯、雪梨銀耳湯等以滋陰潤燥、健脾祛濕,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礎。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但不能“亂補”。因為經過炎熱的夏季,人的胃腸功能較弱,還沒有調理過來,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秋季進補要適當。患有胃腸道疾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不宜攝入太多肉食。與肉食相比,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淡補功效更為突出,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濕的功效。

  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古代就有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白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喝點蜂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辦法又是秋季養生、抗衰老的飲食良方。

  心情舒暢忌憂郁

  王樂榮介紹,秋應於肺,在志為憂,這個時期是抑郁症的高發期。因為從夏天進入秋天,陽光照射逐漸減少,人體的生物鐘尚不能適應日照時間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因而容易出現情緒及精神狀態的紊亂。而對於有抑郁症或抑郁情緒的人來說,秋天意味著抑郁症到了易發作期。

  秋季保持心情愉悅是戰勝悲觀情緒的基礎,多增加陽光照射,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可以調動人的情緒,增強興奮性,減輕或消除抑郁情緒﹔勤於運動,多參加一些室外活動放鬆心情﹔培養興趣愛好,秋季情緒容易低落,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可以有效轉移注意力,同時能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秋季可以適當多吃些熱量較高的飲食來滿足身體的需要等。另外情緒低落時可以適當喝點綠茶或咖啡,吃點香蕉等可以起到興奮神經系統,改善心情的作用。

  早睡早起防受涼

  立秋后,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准備。在起居上應做到“早睡早起”,因為早睡可以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

  同時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一旦出現“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溫。立秋后晝夜溫差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著涼等疾病,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盡量少用空調。早晚清涼時分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適度運動忌過度

  進入秋季,天氣逐漸涼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人們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王樂榮提醒,秋天是養“收”的時分,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期間,故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

  秋天在運動的時候,要科學選擇一些使情緒穩定、安定心神的運動方式,如太極拳、瑜伽,八段錦、五禽戲等中醫養生操都是不錯的選擇。要顧護陽氣,不適合選擇運動量大的運動,避免運動后出汗過多,容易使邪氣趁虛而入。尤其是老人、體質虛弱者更要注意運動適度。

  此外,秋季運動還要格外留意防秋燥,每次鍛煉后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若出汗較多,可適量彌補些鹽水,彌補時以少數、屢次、緩飲為原則。(人民健康網綜合自新華網、健康時報、中國中醫藥報)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