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綠色智慧濕地“雄安樣板”

——雄安新區建設進行時

2020年07月28日09:46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打造綠色智慧濕地“雄安樣板”

近日,工人們在孝義河濕地項目第四工區潛流濕地旁邊種植蘆葦,並進行噴水澆灌養護。河北日報記者 原付川攝

退耕還澱是實施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的關鍵措施之一。去年7月,雄安新區首次實施退耕還澱,全力推動退耕還澱還濕先行示范項目——府河、孝義河河口濕地水質淨化工程。

府河、孝義河河口濕地項目即將完工。項目將建成兩個功能性生態濕地,為擴大澱泊水面、恢復濕地生態系統、修復白洋澱生態探路。這兩個項目有哪些創新?如何為新區大規模推進退耕還澱樹立“雄安樣板”?

建立入澱最后一道生態屏障,從源頭上提升入澱水質

7月15日,記者來到府河河口濕地項目施工現場時,施工單位中電建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總工程師毛戰坡正組織工人進行河澱通水調試。

隨著提升泵站機泵緩緩轉動,府河、瀑河和漕河三條入澱河流河水,經連通渠匯集至調蓄池,被提升至一號配水渠進入府河濕地。河水在府河濕地,經沉降泥沙、物理、化學、生物和微生物等共同作用,淨化提升后再流回到府河,最終匯入藻苲澱。

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生命線。為此,新區啟動府河、孝義河河口濕地項目。項目將建立府河、孝義河入澱最后一道生態屏障,重點做好上游來水的水質淨化,從源頭上提升入澱水質,進而形成白洋澱生態緩沖區域,提高白洋澱流域水生態環境承載力,為新區大規模推進退耕還澱提供“雄安樣板”。

目前,府河、孝義河河口濕地項目進入關鍵階段,項目施工單位努力把疫情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確保項目按期進入調試運行。

府河、孝義河是白洋澱兩條主要有水入澱河流,入水水質直接關系著白洋澱水安全。之前,因常年承接上游污水處理廠尾水和部分直排污水,污水便隨著河流進入白洋澱的藻苲澱和馬棚澱,給白洋澱生態帶來破壞。雄安新區設立后,隨著上游治理工作的逐步推進,上游來水水質正在持續改善。

到今年底,府河、孝義河河口濕地項目將為白洋澱恢復超過600公頃的濕地面積。這裡也將建成華北地區規模和處理能力最大的功能性生態濕地,每天能淨化入澱水45萬立方米,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一天的污水排放量。

使用近自然水質淨化工藝,探索生態保護修復治理長治之路

位於安新縣同口鎮的馬棚澱入口區域,一片片蘆葦映入眼帘,這裡正在建設實施孝義河河口濕地項目。

“退耕了,變成了濕地,多年不見的蘆葦、菖蒲這些水生植物又回來嘍!”安新縣同口鎮郝關村黨支部書記孫國壯高興地說,這裡很快就會變成水草豐茂的生態濕地。

雄安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雄安新區將不斷加強規劃設計,創新生態環境管理,匯各方之力、聚全球之智,探索生態保護修復治理長治之路,讓白洋澱煥發新的生機。

在府河、孝義河河口濕地項目上,新區採取EPCO(設計施工總承包+運營)模式,通過公開招標方式,引進國內一流生態治理公司,從制度上解決以往治理中設計、採購、施工、運營等環節銜接不暢、責任不清等問題,提高治理效果。

多名國內外頂級專家結合白洋澱流域特點和生態環境現狀,幾經研究討論,最終確定了這樣一個濕地建設方案:創新性地採用“前置沉澱生態塘+潛流濕地+水生植物塘”的近自然水質淨化工藝,通過培育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微生物,分級過濾、降解水中雜質和污染物,延長上游來水停留時間,提高水質淨化效果。

打開孝義河河口濕地工藝展示系統,施工單位中交天航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段會波向記者詳細講解治理原理和思路。前置沉澱生態塘為預處理單元,通過沉澱進水泥沙提高進水水質,減少下一環節處理的堵塞風險。作為核心處理單元,潛流濕地通過“基質—微生物—植物”的共同作用,對污染物進行強化淨化,通過碎石、鋼渣等基質的科學配比,發揮最優的去除總磷、總氮效果。最后一道關是水生植物塘,中間設有若干仿自然隔堤小島,降緩水流速度,確保上游來水在水生植物塘停留時間達到4.2天,保障出水水質達標。最后,脫掉泥沙和雜質的河水,輕快地回到河道,汩汩流入白洋澱。

“根據水質污染不同成因,因地制宜進行分類施策。”府河河口濕地項目經理陳鐵柱介紹,盡管兩個項目施工工藝相同,但因府河河口濕地項目比孝義河河口濕地項目的面積要大一倍,兩個項目在具體操作方式上有許多不同之處。

全生命周期智慧化建管,項目本體與數字濕地同生共長

在孝義河河口濕地項目智慧展廳VR體驗室,戴上VR眼鏡,整個工程全貌、治理工藝、未來效果等,都能形象逼真地展示在你眼前。

“這裡將建成一個智慧濕地。”指著孝義河河口濕地項目第四工區施工入口的一座小房子,孝義河河口濕地項目物聯網及信息化負責人李登峰說,這裡將成為智慧濕地智能控制室,結合自動控制系統,根據水位監測數據,自動啟閉濕地水泵,保障人工濕地的正常工作。

在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布置安裝傳感器。傳感器、智能設備、大數據平台等將構建監測感知體系,為智慧濕地提供技術支撐。

智慧濕地系統包括在線監控中心、濕地運維管理、水雨情監測系統、水質自動監測系統、泵閥監控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等。除保障濕地正常運維,智慧濕地系統還將實時監測水雨情數據、水質數據、現場情況,確保防洪排澇預警,及時應對突發環境事件,保障澱區生態環境安全。

近些天來,沿著現場檢測通道轉兩圈,成了李登峰每天早晚的“必修課”。“檢測通道兩側是新栽的常綠樹,四周河水環繞,景色讓人心曠神怡。”李登峰說,下一步,項目還將建立自動監測站,形成自動監測與人工巡檢相結合的動態監測體系。

保入澱水質達標,直接關系著白洋澱的生態治理效果。在這方面,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將扮演重要的角色。通過在線監測,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將分析各段面出水水質,自動、准確、及時獲得並傳輸水質數據后,再對獲得監測數據進行智能分析評價,為預防發生污染事故提供科學輔助決策。

雄安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府河、孝義河河口濕地項目將以生態、智能、自動、協調為重點,精心打造智慧濕地,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科學技術,對濕地進行全生命周期智慧化建管,實現項目本體與數字濕地同生共長,打造智慧水務水環境水生態綜合治理示范中心。(記者原付川)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