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邱縣位於成語之鄉、七國古都邯鄲的東北方60公裡處,“虎守杏林”的典故也是源於此地。“虎守杏林”典故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被譽為"藥王"的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晚年曾雲游於此。觀其景物優美,民風淳朴,遂留連忘返客寓郊寺,懸壺行醫無欲求,施醫無類,師承董奉為人治病不收錢、不受謝,惟望患者病愈后在寺旁植杏樹三株,經年植杏樹百畝,郁然成林,杏熟以杏易谷賑貧。
作為基層醫務人員郝孟新自小對藥學及醫病救人情有獨鐘,經過青年時期的醫學學業積累、醫學實踐,不負“虎守杏林”之醫風,通過積累完成了“獨門手藝”。出身於基層,服務於基層。一名土生土長的農家子弟,在自己本不富裕的情況下,為多名患者減免藥費,免費提供食宿,甚至倒貼錢為患者購買往返車票,在醫德醫風醫技方面做到了治病不談費用,為患者醫除病痛為己任。
在邱縣一個並不起眼的診所,郝孟新常年穿梭於病床與患者之間。
55歲患者趙某華來自邯鄲館陶,她說:“俺是個農民,家裡上有老下有小,經濟負擔很重,當時得了腦萎縮,本來想放棄治療,可是孩他爸說,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治,他利用打工的微薄收入除了供老人與孩子的開支,其他的全部用於給我治病,在市級醫院治療花掉了所有的積蓄,也沒怎麼見輕,后聽鄰居說郝醫生對這個病‘拿手’,就來到了這裡,經過20多天的治療,現在症狀明顯變輕,生活也能自理了。最讓我們一家人感動的是,在我們沒錢治病,幾乎算著錢填飽肚子的情況下,郝醫生告訴我,治療費用如果沒有,她可以承擔,隻要病好比啥都強。”
定州患者李某娣說:“我是煤氣中毒患者,老家定州離這有300公裡,當時發愁食宿問題,誰知見到郝醫生后,在確定能治療的情況下,他將自家住的一個臥室騰出來讓我居住治療,吃飯也是跟他們一家人吃一鍋飯。郝醫生說,出門在外都不容易,別說是奔著我來的,就是素未謀面我也會出手相助。”
據了解,對於困難患者,郝孟新不但不收藥費,還有倒貼路費的事。郝孟新回憶說:“在2019年春天,有個長沙的患者翟某來到我這,據他自己說,自己一直忘事,行為不受控制,從多年的行醫經驗確定翟某屬於輕度腦缺氧,不需要過度治療,我給他開了處方藥,最后核算費用是300元,可我發現患者在所有口袋裡翻出了皺巴巴的380元,還都是零錢,當時我想患者從長沙過來,沒錢怎麼回去呢!在患者交完藥費后,我從自己身上掏出了200塊錢遞給了患者,患者詫異的問怎麼回事,我說這個是藥費減免部分。其實我是感覺這麼遠的路,沒錢怎麼回去呢!所以我給他錢當個路費,這也算我不負'虎守杏林'醫德之風。”
不僅如此,郝孟新常年被各醫療機構聘請參加多場義診,還參加多場募捐等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