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河北魏縣:段法合的小夢想

2020年07月03日07:46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段法合的小夢想

段法合的小夢想

——易地扶貧搬遷之后①

站在新房門口,段法合(右)和家人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麥收時節,從地裡收完小麥回到家,51歲的段法合吃了午飯,就趕到村養雞大戶那兒學技術去了。

頭頂的日頭火辣辣地照著,但段法合想致富的心更火熱,他打算麥收過后就養殖蛋雞。“干點事”的小夢想眼看要實現了,他想想就激動。

這個小夢想,由來已久。

段法合是魏縣沙口集鄉段家庄村人,過去一家老少5口住在漳河行洪區裡。河道裡的土地沙化嚴重,段法合與妻子蔡玉秀在自家6畝地裡種玉米和麥子,一年到頭沒多少收入。農閑時,他就外出打零工,支撐著老母親看病和兩個兒子上學。

2012年,段法合由於股骨頭壞死,做了人工關節置換,再也不能干重活了,還落下了走路一瘸一拐的毛病,地裡的農活基本上全靠妻子。2014年,他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照政策,段法合和母親兩人辦理了低保。

老人吃藥、孩子上學都需要錢,雖然有低保,但生活還是很艱難。

段法合也想找點活干,但身體條件不允許,連出門走路都很困難,更別說到外面打工了。他越來越消沉,索性一天天窩在家裡,連門也不願意出。

轉機出現在2016年。

國家組織實施“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我省對居住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的地區以及因其他因素確需搬遷的30.2萬農村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按照規劃,魏縣啟動對漳河河堤內4個鄉鎮、12個村的整村搬遷,共需搬遷2128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770人。

段法合一家就在搬遷名單中。

“不搬!俺要在這住一輩子。”2017年秋后,扶貧干部上門動員,段法合一聽就“炸”了,滿臉不高興地把人轟出了門。雖然飽受水患威脅,但窮家難舍,段法合從沒想過搬家。

為了讓搬遷群眾住進滿意的新房,魏縣讓搬遷群眾全程參與安置社區建設,從選址到戶型設計,再到基礎配套設施布局,處處尊重群眾的意願。

根據他家的人員結構,扶貧干部推薦他選擇安置社區賀祥社區125平方米的獨門獨院,“兩層共有5個房間”,自己隻需掏一萬多元。

段法合的心裡開始活動了:說得那麼好,要不去瞅瞅。

一棟棟連排庭院具有江南水鄉風格,街道寬敞平坦,還安裝了路燈,學校、超市、衛生室、村民服務中心樣樣都有……看著眼前的一切,段法合決定搬家。

2018年底,段法合領取了新房鑰匙,第二年7月入住賀祥社區。

為了讓搬遷群眾盡快適應新環境,賀祥社區成立了黨總支,組建了社區居委會,將社區分區域進行網格化管理,讓群眾的事有人管、難有人幫。

針對段法合家缺少增收門路的問題,社區黨總支進行了精准幫扶。經社區黨總支聯系,段法合的妻子到社區附近的家具廠上班,月收入2000多元﹔段法合的大兒子到天津一家食品廠就業,月收入3000多元。一家人的日子逐漸好了起來,搬遷當年就摘掉了“窮帽子”。

抱著感激之情,段法合帶頭拆掉了自己親手蓋的老房子。

日子越過越好,路越走越寬,段法合的小夢想開始萌動。

在幫扶干部李亞飛上門走訪時,段法合說自己想干點事,“俺琢磨著養殖蛋雞,現在都是機器化養殖,腿腳不方便也能管理。”李亞飛建議他先和村裡的養雞大戶搭伙干,等掌握了技術再單獨干也不遲。

說干就干,段法合一有時間就到村養雞大棚裡學技術。今年6月,他還申請了5萬元扶貧小額貸款,因為“好日子是干出來的,一刻也不想多等”。

段法合的故事,是魏縣2萬多名搬遷群眾的一個縮影。

魏縣“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新建6個安置社區,搬遷群眾已陸續入住。當前,魏縣正在研究制定漳河鄉村振興示范帶總體規劃,計劃在搬遷村庄的舊址上建設萬畝花海和濕地公園,發展鄉村旅游,這將幫助更多像段法合一樣的搬遷群眾實現致富夢想。(記者潘文靜)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