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看 宜游宜業

平山“三城同創”傾力打造山水新城

2020年06月29日08:29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平山“三城同創”傾力打造山水新城

近日,隨著平山縣冶河兩岸整治提升工程的完工,這條穿城而過的古老河流煥發新機——河道清澈見底、兩岸綠意蔥蘢,秀美如畫的景觀帶成為當地居民和游客樂享的綠意空間。

今年以來,平山縣堅持把縣城建設管理作為開展“三創四建”活動的有效載體,緊盯省級文明縣城、省級衛生城市、省級森林城市創建標准,進一步完善縣城建設規劃,不斷提升城市品位,傾力打造“宜居宜看、宜游宜業”的山水新城。

兩山相擁、三河交匯,平山縣城是北方少有的山水之城。圍繞“拉開城市框架、豐富承載功能、做足山水文章”的總體思路,平山縣“以水為媒”著力提升城市綠色生態顏值,依托冶河生態自然優勢進行生態環境整治提升,將12公裡的冶河平山段作為主景觀帶,實施濕地公園改造提升、冶河兩岸整治提升工程,形成8.5萬平方米綠地、5000畝水面、7公裡綠帶的景觀長廊。

“以前河邊都是光禿的亂石灘,人們都繞著走,現在河邊綠樹成蔭、花草連片,成了人們遛彎、納涼的好去處。”69歲的焦國森老人發現,變化的不只是冶河兩岸,如今,在平山縣城的小區裡、道路旁,樹木花草越來越多,處處綠意濃濃。

立足省會西部生態涵養支撐區功能定位,平山縣大力開展森林城市創建,著力打造綠色新城。今年,平山縣通過義務植樹、沿河景觀打造,已完成人工造林4.25萬畝,封山育林9萬畝,森林撫育9萬畝,義務植樹83萬株。同時,積極推進綠化進機關、進學校、進小區、進園區,建設植物特色突出的城市公園、街頭綠地、小區游園,採用見縫插綠、拆違建綠、拆牆透綠和立體綠化等方式,增加城區綠量,提升縣城檔次品位。截至目前,城區綠地率達到40.2%。

出門見“綠”,增加了群眾的幸福感,也提升了群眾的責任感和文明程度。近日,平山縣居民吳梅生在冶河岸邊游玩時發現,岸邊擺放的垃圾桶出現垃圾外溢現象。他立即通過微信掃了平山縣創城“文明碼”反映這一問題,相關部門很快就派人對此處的垃圾進行了清理。

創城“文明碼”是平山縣創建文明城市的一項創新舉措。“文明碼”以微信公眾平台為依托,設有文明公約、留言板、曝光台等板塊,既是文明碼、建議碼,也是方便群眾參與的曝光碼。平山縣安排專人對群眾反映的有關創城問題和建議、疑問和困惑進行分門別類、匯總整理,並向有關部門反饋,及時協調解決。

“5月初上線以來,創城‘文明碼’已經接到群眾建議、投訴近千起,辦結率90%以上。”平山縣文明辦主任邢貴庭說,小小“文明碼”調動了群眾參與創城的積極性,線上線下聯動創城的模式,為打造文明新城注入了新活力。

與此同時,平山縣深入推動縣城治理模式和治理制度創新,建立“劃區包片、網格管理”機制和“路街長、紅黑榜”制度,重點實施市場秩序、交通秩序、環境衛生三個專項整治,全面提升縣城管理服務水平。

近日,家住平山縣康寧家園小區的居民李曉輝發現,小區裡原來設置的垃圾池或被封閉、或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垃圾桶。平山縣以愛國衛生運動為抓手,大力推進省級衛生城市創建。對各居民小區的225個固定水泥垃圾池和133個密閉垃圾道進行了封閉、包裝和美化,擺放生活垃圾收集桶1600余個,聘請專業公司上門集中收集小區生活垃圾,徹底清除了社區衛生死角。

立足於創建活動常態長效,平山縣進一步健全了愛衛運動責任機制,制定了鄉(鎮)、農村、小區、單位四個責任清單,劃分了“網格化”責任區域,與城鄉環衛系統緊密對接,做到每個小區、每個村、每條街道都有人打掃、有人維護。該縣進一步健全城市秩序管理機制,針對攤點亂擺、車輛亂停、廣告亂貼等城市頑症,強化城管、交通、公安、衛健等部門聯合執法,推動縣城環境秩序明顯好轉。“小區衛生大變樣,城區綠化處處見,城市文明節節高,生活在這樣的縣城,能不舒心嗎?”李曉輝笑著說。(記者任學光)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