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阜平2020早春即景:喜看黃土變成金

2020年03月01日09:02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喜看黃土變成金

  2月26日,阜平縣嘉鑫種植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將裝好的菌棒轉運至滅菌車間。 記者 趙海江攝

  太行深處,阜平2020年的春天,是如此讓人期待。

  滿山的桃樹、核桃樹、棗樹悄然伸展著枝丫。

  阜平正在開始新一年的耕耘。

  盡管還沒有完全摘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口罩,但在隨著“河北告別區域性整體貧困”的好消息一起摘下“窮帽”的阜平,沒有人懷疑,春天已經來了!

  春天在哪裡?她在扶貧車間的隆隆機聲裡。

  在靜謐的平石頭村,阜平春節后首家復工的扶貧車間“齊裝滿員”,28台縫紉機的隆隆機聲響成一片,每天2000套隔離衣從這裡打包運往戰疫一線。

  “像這樣上規模的扶貧車間,全縣有36家。”該縣手工辦主任高利鵬介紹,截至去年年底,全縣扶貧車間共帶動5000多人就業,年人均增收2萬多元。

  走進龍門村舊村,4年前租用幾間民房建成的全縣第一家扶貧車間,原址已變成一片耕地。在新村東南角,2019年6月落成的新廠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娜蘭鬆服飾制造有限公司,2000多平方米的兩層現代化鋼構廠房氣象一新。

  2月29日,解鎖開門,看著年前安裝到位的設備,總經理張美鬆意氣風發:向裁剪、繡花、整形等全產業鏈進軍,在50人的基礎上再擴招100人!

  春天在哪裡?她在香菇大棚菇農忙碌的身影裡。

  在顧家台村村口,“隻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十個金色大字熠熠生輝。不遠處的香菇產業園裡,當年全縣第一個“吃螃蟹”的菇農馬秀英正忙著准備菌棒入棚。盡管疫情誤了幾天農時,但她對今年的收成仍信心滿滿。

  自打2016年3月種香菇,建檔立卡貧困戶馬秀英家裡的日子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從一個棚到兩個棚,現在一年純收入6萬多元,去年還買了小汽車。摘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她感慨萬千:“黃土真的成了金!”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試點到全域,短短4年間,全縣食用菌產業覆蓋140個村,建成高標准大棚4610棟,直接帶動貧困戶6620戶,戶均年增收1.7萬元﹔累計9314戶貧困戶貸款,還款率達96.3%。產業扶貧讓農民的腰包一年比一年鼓。2012年,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2元,2019年則達到了9844元。

  春天在哪裡?她在太行新民居的詩情畫意裡。

  青磚牆、灰瓦頂、花格木門節能窗……駱駝灣村的李愛明2013年春天返鄉,在全縣第一個辦起農家樂。當年一腳就能踹出個窟窿的七八間土房,如今已變成設施齊全、獨具風情的二層小樓。

  從省城來的駐村第一書記劉華格已是第五任了,她告訴我們,習近平總書記7年多前視察這裡時滿目可見的土坯房,早已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戶戶“青磚灰瓦黃土牆”的太行山風情新民居,電不通、路難走、人難留的小山村已變成網紅旅游打卡地。

  居住和生活環境的改變,不隻在駱駝灣村。全縣不安全住房實現了“清零”﹔41個易地搬遷安置點,讓17714戶、53748人搬出深山過上宜居生活﹔改造提升25個特色保留村,培育起12個“鄉村旅游示范村”,發展起142家農家樂,大山裡的農民吃上了旅游飯……從平實的數字中,人們看到的是阜平鄉村面貌脫胎換骨的改變。

  春天在哪裡?她在孩子們幸福的笑臉上。

  花園式校區、現代化教學樓、多媒體教室……2016年新改建的龍泉關學校,由保定名校保師附校托管,條件與大城市裡的學校並無二致。當年見過習近平總書記的顧家台村女孩薄俊慧已出落得亭亭玉立,正在這裡讀初二,學習成績在班裡名列前茅。疫情當下,學校還沒有開學,但小俊慧和小伙伴們在家裡通過網課已經開始了新學期的學習。

  2013年以來,全縣新建13所農村寄宿制學校,改造提升93所鄉村小規模學校和薄弱學校,實現對19297名建檔立卡和經濟困難家庭學生資助全覆蓋﹔發起成立北京—燕太片區職教扶貧協作區,職業教育累計畢業6095人,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長大了我要當畫家,畫出家鄉的變化,畫出阜平的明天。”視頻連線時,小俊慧有點羞澀,但語氣很肯定。

  中國擺脫貧困的歷史進程中,注定會記下2012年歲末這裡深情而濃重的一筆: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赴農村地區視察,就來到老區、山區、貧困地區三區合一的阜平,冒嚴寒、踏冰雪看望困難群眾,共商脫貧之策。

  在這裡,總書記鼓勵鄉親們:隻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在這裡,總書記向全黨全國發出了脫貧攻堅的進軍令。

  中國擺脫貧困的歷史進程中,也一定會記下2020年的阜平之春。

  那條總書記在寒冬中曾經走過的鄉間小路,如今已變成平坦開闊的柏油馬路﹔

  那一雙雙總書記在寒風中曾經握過的粗糙的手,如今已成為創造美好生活的遒勁力量﹔

  那些總書記記挂在心的老區鄉親,在這個春天,有句貼心話兒想捎給他們心裡“最親的人”——

  “跟著總書記,跟著共產黨,奔出更好的日子!”(記者 林鳳斌 寇國瑩)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